APP下载

把握预习层次,让语文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2015-05-30魏昌成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雅鲁藏布灰雀课前预习

魏昌成

【摘 要】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课前预习中,积极地参与体验和思考,发展个性,萌发创造,培养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预习的过程中渐渐形成。或许这种预习的作用一时难以显现,但一学期、一学年坚持下来,学生就会逐步地体察到课前预习的好处,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到那时,将不仅得益于眼前,而且会受益终生。此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不仅让教师教得轻松,也让课堂更加饱满、生动,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教学;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容易获得成功。从课堂教学上来说,这个准备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增强听课效果,也可以提高听课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每个年级的学生所储备的知识不同,因此在预习内容的选择上应讲究层次性。在预习刚开始时,应体现缓坡度、低台阶、小跨度,内容不宜过深过难,须让学生下手容易、上路不难、稍作努力便可大功告成。如你让一位三年级的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显然在拔高难度,拔苗助长的结果,最终受伤的是小苗们。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预习的内容。

一、低层次预习

这个层次的预习一般较适合低年级,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课文只能做些浅显的、直截了当的预习。所以只能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内容,如给课文标注段落,圈出生字词,把生字拼音读上几遍,课文能读通顺。当然预习的时候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这样预习基本上就到位了。为了使预习便于操作,各年级可设计课前预习卡让学生填写,家长监督签字,共同把预习任务完成。

当小学生有了一些预习习惯或者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就可以逐步拔高预习的要求,直接给出几个具体的项目,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这属于中层次学习,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基本预习项目可以设置如下:

1. 预习必须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字典、词典。

2. 要求学生必须读几遍课文(根据班级或个人水平来决定),把课文读懂,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预习时可以要求学生学生查找资料,一是查作者的资料,二是查文章的时代背景资料,有时这两种资料是整合在一起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几点都可以,但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更不能拿着长篇大论在读,既浪费了时间,也让别人听了索然无味。

4.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有感触的字、词、句、段可以做些批注,多做少做以学情为定,简单地写写自己的感受或体会。但至少要求写出一两点有感触的地方。

把这些相对简单而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来完成,学生容易摘到桃子,必能增加课前预习的信心。同样,也可以设置预习卡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完成预习任务。

二、高层次预习

一般学生能完成中层次的预习,就算不错了。但如果学生预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牢靠,就可以提倡向更高层次的预习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高层次预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从单元导读中入手

从单元导读中提取较有价值的信息,带着信息提示的要求去读课文,这样预习才会有目标,有方向。以四年级上册第一组导读内容为例——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从本组单元导读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预习可以做的事,一是边读边想象画面,二是搜集一些自然奇观的资料。当学生带着导读提示去预习第一篇课文《观潮》时,就比其他同学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也拥有了第一手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和师生们的交流互动也必然更精彩。

(二)从课文导读中入手

人教版的略读课文前都有安排一些过渡性的导读(精读课文却没有这种导读安排),如四年级上册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略读课文,他是承接第一课《观潮》的,所以安排了过渡性的导读,其内容如下:读了《观潮》,我们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又将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从导读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预习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边读边想象画面,二是把课文读熟,否则无法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三)从对课题的质疑中入手

老师们可以教学生学会看课题质疑,一般来说都会有哪些问题呢?譬如三年级上册第5课《灰雀》,学生看到课题就可以进行质疑:灰雀长得怎么样?正是教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也可以质疑:围绕着灰雀发生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学习内容就没有什么难度了。又如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看到课题首先会问:这石头奇怪在哪儿呢?这奇怪的石头在什么地方呢?是谁发现这块奇怪的石头?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弄清楚了这些问题,课文内容基本上也清楚了。有些问题学生也许自己能解决,有些问题恐怕解决不了,还有的问题可能在学生心目中模棱两可。但这些都没有关系,留下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带到课堂上来,这样可以为课堂节省时间,为课堂的实效性创造条件。

(四)从课后的问题中入手

课后问题往往喻示着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的方向,这是老师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让学生预习时提前从这些问题入手,提前进入思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詹天佑》一课,课后有三个要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 默读课文,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上坡的方法。3. 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第一个问题是课文的中心问题,是教学重点,学生如果课前预习有去思考,即使答案不是很完整,但在上课时听课效果一定优于没预习的同学。第二个问题是课文中的教学难点,学生如果在预习中先读过课文又先画过示意图,课堂上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不管画得是否全对,说得是否到位,这个教学环节能使教学就达到省时高效的效果。第3个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都可以去先行完成。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课前预习中,积极地参与体验和思考,发展个性,萌发创造,培养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预习的过程中渐渐形成。或许这种预习的作用一时难以显现,但一学期、一学年坚持下来,学生就会逐步地体察到课前预习的好处,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到那时,将不仅得益于眼前,而且会受益终生。此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不仅让教师教得轻松,也让课堂更加饱满、生动,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参考文献】

[1] 周娟. 语文自主预习模式的应用[J]. 江西教育,2015(12).

[2] 孙玮.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J]. 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7).

[3] 徐江儿. 新课程教学预习的意义及语文预习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4(7).

猜你喜欢

雅鲁藏布灰雀课前预习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小白云和小灰雀
雅鲁藏布
雅鲁藏布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