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程领导力应抓好的“四个点”
2015-05-30何文元
何文元
【摘 要】 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课程是为学生、家庭、社会服务的,如果能取得课程建设受益方的支持,那么我们课程领导力的建设就会少一些阻力,多一些动力。重庆市南岸区开展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以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个学校对三级课程进行了重新清理和架构,编制出了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好评,但还有许多路要走,尤其是各个学校如何把设计愿景落实为具体的课程实践,作者在文章中浅谈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课程领导力;教学;课程实践
重庆市南岸区开展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以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各个学校对三级课程进行了重新清理和架构,编制出了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好评。作为重庆南岸教育人,我深受鼓舞,但作为既是一个参与到学校课程体系的架构设计的设计者,又是一个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静夜扪心,感觉我区课程领导力项目刚刚起步,虽然成绩喜人,但感觉还有许多路要走,尤其是各个学校如何把设计愿景落实为具体的课程实践,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抓住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这个“关键点”
再好的课程设计都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师的参与度直接决定了学校课程建设成功与否,为此想到了几点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几条路径。
1. 教育价值引领到位。要通过培训,让老师们去了解、理解、领会课程领导力,明白该项目的实际意义,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是一个积功德的事情,要尽量取得老师们的共识共进,防止“一头热”的现象。
2. 共同体研修到位。教研活动规范管理,专题研讨,定主题、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定观察者、定评论者,群策群力搞研修,搞课程建设。
3. 指导和督促到位。聘请专家到学校强化课程意识,干部下派到教研组具体指导和督促。用高端备课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入课改专家、研究者与一线老师共同备课。
4. 榜样示范及评价到位。外派老师到课程开发好的发达地区的好学校学习,回来具体实践。对校本课程开发好的老师评价机制要及时跟上,最好是课程项目建设的资金鼓励要跟上。
在课程开发上,要教育老师们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生气,要争气。
二、抓住有效课堂建设这个“着力点”
有效课堂的建设离不开课程改革这个话题,目前,多数学校已经拉开了课桌,分了小组,设计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到了保障,学习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认真做的学校收获大、成绩喜人,但也有不少学校的不少老师,甚至是行政干部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消极抵抗,原因有长期形成教学习惯和教学方法改变很困难、有担心搞课改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等等。
我们要警惕教育改革中的“钟摆效应”,改革中,当我们去批判一种做法时,往往走到它的对立面,从而导致“钟摆效应”。如我们新一轮课改强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有些学校不分学科、不分课型,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来看待,甚至忽视知识传授,反对教师讲授的倾向,我们觉得这是不可取的,应视具体课型、具体内容来选择我们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多种教学方式的整合。
三、抓住学科课程整合这个“突破点”
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同质化”倾向——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法、同样的评价标准、同样的培养目标。这样的教育无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培养出的是整齐划一的“标准件”,不利于个性化、创新性人才的成长。
学校可以将国家基础课程、南岸区地方特质课程以及校本课程整合为共同基础类和兴趣拓展类两大课程类别。共同基础类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课程,可以实行班级授课制;兴趣拓展类课程是全体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学习基础选择不同领域和层级的课程,实行走班制。以初中为例,在大纲课程中,我们可以整体优化课程,打乱授课顺序,并改革评价方式。如语文教师可以将7~9年级语文教材中关于诗歌的内容融合,用4周时间带学生系统、深入地领略诗歌的魅力,并让学生自主创编诗歌。地理、生物可以考虑列为研究性课程,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课堂由教室拓展到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大课堂。考核将不再采取答卷考试的形式,而是学生选取教材中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学校会举行开题论证、中期汇报、课题结题等,引导学生研究、完成一项社科类课题,并最终形成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当然,这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一定的排课自主权,要松包袱才行。
四、抓住课程资源整合利用这个“保障点”
无论是课程改革也好,还是课程领导力建设也好,最终都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尽力,为家庭负责、为社会服务。我们的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要扎实推进,还要善于整合学生、家长、社区等丰富的教育资源。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主体的同时,将学生同样视作鲜活的课程资源,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课程管理,开展“优秀家长进课堂”“社会知名人士进讲堂”活动,鼓励家长和社会名流与老师们一起开发校本课程等等。
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课程是为学生、家庭、社会服务的,如果能取得课程建设受益方的支持,那么我们课程领导力的建设就会少一些阻力,多一些动力。
【参考文献】
[1] 袁晓英. 区域课程领导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基于问题解决 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行动[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康红兵. 课程基地建设:一项基于课程领导力的行动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