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5-05-30王军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的生命线,它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环境设计专业的目标定位、特色等方面,为同类院校相同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反映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设计表达能力、项目组织、管理与策划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等。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能力,我们对课程进行了分析,设立了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力争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各专项能力。
(二)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
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体系占有较大的比重,体现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为此,构架了科学合理的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产学研合作,在实践课程环节不断体现现代产业和行业的最新技术,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及行业的需求对接;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艺术文化产业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施了全程实践的“3+1”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一至三年学生在学校学习,四年去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管理与设计);构建学生、学校、企业“三元共育”的策略;通过“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习目标与岗位任务目标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专业技能。
(三)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能够很好地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以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环境设计专业理论和综合能力为主线,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强劲的实践教学为基础构成基本框架,以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特色需要的人才为基本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以“创新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为辐射点,构建“理论+实践”两大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重视基础性,兼顾综合性,突出创新性,将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课程中。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产学研合作,在实践课程环节不断体现现代产业和行业的最新技术,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和行业的需求对接。
二、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能够很好地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合理衔接;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紧密联系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例如《展示材料与构造》根据展示市场材料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理论授课内容,以理论为依据去实施企业调查、项目实施等实践环节训练。这样既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能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要随之变化。已有的课程内容要增减,原来没有的课程(含实训)根据市场需求来添加,对未来要增加的课程采取探索、试验的办法。第一,利用学生课外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以此探索内容是否合适。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内容,2014级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增加了《建筑设计方法学》和《设计学》两门课程。第二,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内容放到小学期结合实践进行,如《展示设计项目》课程内容需要结合实际边讲边看边做,放在二年级的小学期课程。对于已有的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注意删繁就简,发挥学校学科专业对课程的支撑作用。
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例如,《世界现代建筑史》根据建筑理论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增加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生态建筑、营销等新内容。《展览展示空间设计》课程,把现代展览展示设计理论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应用热点加入讲授内容中,而《计算机基础》课程则更能反映技术进步。教师加大了案例教学与讨论的力度,增加了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突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讲多分析案例,教学内容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有特色、效果好,能较好地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三)有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案例教学法。环境设计案例教学法是加深学生对环境设计理论认识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商业展示空间设计》课程,教师在说明解释某一作品的空间、品牌原理时,结合较为典型的设计作品案例加以剖析,从而改变单纯进行环境设计条文解释的抽象、枯燥、远离现实的偏向,使环境设计原理有了一定的依托,或者说还原到了实际的设计项目中。之后根据空间设计在商业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在展览设计中的应用及在展陈绿化中的运用,让学生收集经典设计案例,制作PPT,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分析阐述个人观点,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专业角度提出思考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环境设计教学借助“案例”模拟营造了一个学习环境和话语场,在这个模拟场中,学生能够集中地、现场式地围绕有关专业问题加以学习和探讨,学生的行为方式按照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能使学生之间的思想冲突得到解决或达到共享,也能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艺术的性质、规律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建构,并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实践能力。
3.专题学习。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环境传达设计方面专家和设计师开展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对当下设计行业动态发展的了解,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思考问题、提高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间开展专题报告讲座,提出自己对该专业及相关行业的看法和要求,与同学、老师、专家交流讨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4.项目驱动式教学。以“展览展示空间设计”课程为例,本门课程实践应用性很强,需采用实际或模拟项目驱动课堂教学程序,培养学生的项目策划管理能力,以实际或模拟项目策划与设计为基点,让学生根据实际项目策划和设计程序,通过项目市场调研、小组研讨、定位设计等,了解该项目的前期运作、可行性分析与立项、策划设计方案制定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策划能力。
(四)与时俱进地推进考试方式改革,促成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上,要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相结合,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思路、见解等诸多方面。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方面,把课程期末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从世界现代建筑史、平面构成、设计素描课程开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前者主要为平时作业、小组讨论、课堂表现、考勤、平时测验(平时测验由老师自行决定方式),后者为期末考试。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分的4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期末终结性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针对不同课程,评分方法采取不同的形式,考试课采用百分制,考查课采取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在考试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考核为主,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考试总结认真,每门课程按班级进行试卷分析,识别分析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上措施,保证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基本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蕊.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河北大学,2014,(06).
[2]贾立锋.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现——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2014,(06).
[3]潘慧锦,陈淑飞.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D].东南大学建筑系,2014,(06).
[4]严明喜.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2014,(04).
[5]常青.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2(4)
[6]唐子来.环境设计专业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城市规划汇刊,2013
作者单位:
王军,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展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