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耀邦“请”我写话剧

2015-05-30许瑞生

新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艺胡耀邦毛主席

1977年春天,大学同学张亚利从北京来电:“耀邦同志说,请你写部转战陕北的话剧本。”张亚利与胡耀邦儿子胡德平是妤友,我们年龄相仿,论辈分我也应该叫叔叔。于是我说:“干吗还要请? 叫我去就行了。”亚利笑了:“我也这样说的,他说,还是要说请人家,这是对剧作家的尊重。”我笑了,我算什么剧作家? 虽说在天津人艺做了专业编剧,可除了一个独幕剧之外,没有任何作品。不过,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我还是约上同事高长德,赶往北京。

我以前没有见过胡耀邦,但是,在我最困惑最迷茫的时候,他曾托人带给我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

粉碎“四人帮”不久,我被任命为“黑戏”专案组长,负贵调查《新时代狂人》的产生过程。“黑戏”是“文革”中天津市轰动全国的重大事件,天津文化界一大批艺术家为此饱受磨难。经过半年多的内查外调,我认为“黑戏”是文艺工作者忠诚于党的具体表现。没有料到,我刚把调查的结果亮明,立即遭到一些人的猛烈攻击。我天性胆子大,毫不退缩地跟他们据理力争。

但是对于一个青年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一天,我把苦恼告诉了张亚利。转天他便跟我说:“耀邦同志说,不要有顾虑,不管谁说的话,也不管谁表过态,只要错了,就改过来!”

这是句很普通的话,但对那时的我来说,犹如阴霾的天空中突然射出一缕阳光。这不仅鼓舞我的勇气,对今后创作思想的解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胡耀邦住在北京一座老式四合院里,前院是几户普通市民,后院是胡耀邦一家。进门之前,我心里有些不安。然而,一见面我竟然把这一切忘得一干二净,被他身上焕发出来的那股朝气蓬勃的力量深深吸引! 六十多岁的他,看上去像位四十刚过、精力充沛的中年人。专注的目光,挺直的腰板,响亮的声音,敏捷的谈吐和潇洒爽快的神态,不仅没有一丝一亳居高临下的领导样子,简直像位激情满怀的诗人,一个亲切热情的兄长。

落座后,他开门见山:“我赞成写这个题材。在一个重要战场上,毛主席带中央机关和胡宗南几十万大军打转转,还在沙家店、青化砭打了几个胜仗,对全国的解放区都是个鼓舞,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我问: “西北野战军的司令是彭德怀,我们怎样写他?”当时彭老总还没平反。

他稍停顿了一下,说:“我当时在晋察冀,对这个问题没研究。不是还有副司令嘛……”一转念,他像自言自语,“噢,张宗逊的问题也没解决……” 忽然他又抬高了嗓门,“你们写毛主席军事思想的胜利,就没人对你们有意见了呀!”说完,他扬起脸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他又和我们讨论创作方法,“四人帮”搞的东西不真实,你们可不要硬加进些什么东西,不了解,就不要写什么干扰呀,歪曲了这段历史。

遵照他的指示,我和长德沿着毛主席转战陕北的路线,进行了一个月的采访,很快就写出剧本《伟大的转折》,交给剧院。但由于种种原因,此事不了了之了。当然,我也从没告诉过领导,此剧是胡耀邦让写的。

后来我和长德、甘生创作了话剧《唐人街上的传说》,电视台放过录像后,亚利就来电说:“胡总书记说,你这个剧的故事很吸引人,写中美关系和友谊的,正是时侯!”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段短暂的交往,犹如刻在我心头的一幅幅画面,使我不断回味和体验耀邦同志对我的教诲和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生命的进程!

(注:许瑞生是“天津人艺”的前院长)

(责编:萧茵)

猜你喜欢

人艺胡耀邦毛主席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发烧音效制作,音响演示的佳作 两张达人艺典MQA-CD唱片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北京人艺和为戏“疯狂”的观众
胡耀邦与拆迁户二三事
只记半句话的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