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年如一日自办农家书屋的“傻”老师

2015-05-30

农家书屋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沂市农家书屋

编前语:

遍布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从2012年完成建设至今,三年来它们怎么样了?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故事?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借着“全民阅读”的春风,我社推出“百家优秀农家书屋、百名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系列报道活动”(简称“双百报道”)。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农家书屋建设,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农村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韩召军是江苏省新沂市远近闻名的“书痴”,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藏书办起了小型农家“图书馆”,免费借阅,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周围许多村民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傻老师,但在我们心中,他就是一个当代的活‘雷锋。”他的同事——新沂市第五中学校长仲维生如是说。

韩召军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跟着父母下田干活,农村的苦、农民的累使他深切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好书能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我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和书早已结下不解之缘,我也想让更多的人能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在1988年,我开始自费购买图书,办起了‘农家书屋。”走进召军书屋,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每个书柜上还分门别类,注明其相关种类。中间位置的书桌上还有韩召军精心挑选的一些剪报、杂志,用玻璃小心地压着。“最开始筹办书屋的时候格外艰难,场地、资金、精力一重一重地考验着我。但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一想到父老乡亲们来看书时的高兴劲儿,就觉得再苦再累也都是值得的。”韩召军笑着说。

十几年前,村民邵长根一直种植蔬菜,可效益并不是太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韩召军的书屋里看到温室大棚相关种植知识的书,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自家园地里建成一个温室大棚,由于技术复杂,不得要领,结果他种植的黄瓜失败了!血本无归,一下子就亏了5000多元。面对失败的结局,他一筹莫展,韩召军听说这事后一直耐心地安慰他,鼓励他,让他再多看点书,从中多汲取一些温室大棚的相关知识,相信一定能获得成功。于是,邵长根重新振作,外出学习技能之余,一有时间就往召军书屋里跑,一读就是一整天。就这样,同年秋天,邵长根终于获得了大丰收。目前,他从创业之初1个大棚1个品种发展到了4个大棚3个品种,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道路,还带领村里的罗时刚、王学华等人一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韩召军说:“白天下地干活,做做生意,晚上则翻开书本汲取知识,这已经成了村里很多农民的习惯。”

韩召军所在的村里有很多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弱势群体的苦乐一直是他牵挂的事,当看到一个个老人孤独苦闷离世,一个个孩子因疏于教导变成不良少年时,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无限的酸楚。有多年从医经验的他突然间迸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在自家书屋的基础上专门购置了一些医疗器械,小到按摩器,大到理疗仪,健身室、电子微机室,为众多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学习的好场所。老人们都说,这里还有很多科技、农业、保健的书籍,看后总会有不少收获,懂得养生、知道一些国家大事的发生。召军书屋的全天候开放,换来了一阵阵笑声和赞许声,很多留守老人都习惯叫他“韩儿子”,耳朵背的老人直接叫他“憨儿子”,无论怎么称呼,他都不生气,并且憨憨地说:“憨人有福啊!”

韩召军有个邻居叫桑席,早年因为父母离异,他学会了逃学、上网、打架,整日在社会上散混。眼看着好好的孩子就要在歧途中断送前程,韩召军急得坐立不安。他不知往桑席家跑了多少趟,说了多少话,在他不知疲倦的劝说下,桑席终于慢慢从网吧里走了出来,重新规划起还未好好开始的人生。“到韩老师的书屋里看书是我最幸福的时光。”桑席常常这样跟别人说。后来,他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学校,现在的他学业已满,在一家很中意的公司里上班。在桑席的心里,永远都感谢着一个人和一个地方,那就是韩召军和召军书屋。每每谈到这些话题,韩召军的脸上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难掩的喜悦,他对自己能为别人带来幸福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起初,韩召军的老伴总说他憨,一辈子的心思都放在了书屋上,却不求半点回报。

后来,说他“憨”的老伴也和他一样变“憨”了,成了书屋的义务接待员。

韩召军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发挥不平凡作用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说:“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坚定做好书屋阵地的态度和信心会直到永远。”

猜你喜欢

新沂市农家书屋
《农舍》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江苏省新沂市高级中学
——推进乡土化“为美”教育 塑造新时代“为美”灵魂
春回农家
To dear 17-year-old self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