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积习所蔽 不为时尚所惑
2015-05-30蒋小娟
蒋小娟
转行教数学已6个年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业已3年,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教研水平,我订阅了不少业务刊物,茶余饭后拜读一番,受益匪浅。得益于学校领导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于是常有机会外出学习,观摩名师课堂,聆听专家讲座,一心求教。在市县级优质课比赛中,我也屡获一等奖,撰写的业务论文也得到了不少肯定和鼓励。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禁扪心自问:你已然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了吗?
想想自己初教数学时,什么也不懂,只好回忆当年我的老师是怎样教我们的,从而生搬硬套;间或偷偷钻进前辈课堂取取经;备课时借鉴“教学设计”丛书或向同行请教。渐渐地,我摸着了一些门道。新授课中,“导入新课—讲授新知—练习巩固—全课总结”四部曲循环上映。抓知识点,层层剖析,一遍不懂讲第二遍,两遍不懂再讲第三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沉沉,直到自己讲得不耐烦了,问学生“懂了吗”学生答“懂了”方才作罢。如此这般,数学课堂上老师的独角戏不断重复上演,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看客,而且是雁过不留声那种。
原以为就这样教吧,可批判的声音来了。新一轮课改一下子就给我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急需改革。
几次三番大型的观课议课活动后,我才渐渐发现,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也可以变得生动形象,原本教师的“一言堂”也可以让学生“当家做主”。外出观摩学习,一节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让我目不暇接:精美华丽的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颖具体的情境教学、活泼积极的小组合作、充满变式的练习设计、意味深长的全课总结……我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数学王国里!我暗暗发誓:我要让我的学生也享受到这样的数学课堂,我要让他们爱上数学!自此,我开始尝试制作课件,插入优美的背景音乐,添上绚丽的课件模板,化静为动,化繁为易,好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很不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相互补充完善,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于是,我的公开课教学中总少不了它们。
慢慢地,批判的声音又来了:课件原本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过于花哨、喧宾夺主;合作学习表面上是热闹了,可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课堂需要静下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情境教学过于生活化和趣味化,缺少数学味,教学应当追寻数学的本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丢,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要加上……
啊,我到底应当怎么做?心中好像有两个小人儿在掐架。一个说:传统教学模式好,绕了一个大弯路,现在不是又回来了吗?知识点讲解讲解,学生定能考一个好分数。想想我们学校的考核制度,不正是侧重于学生的统考成绩吗?另一个小人儿却说:不能墨守成规、只顾眼前利益,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好吗?小组合作不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吗?
正当我彷徨于教学的十字路口时,贲友林老师的数学课堂和讲座犹如一道曙光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有“慢慢走、欣赏”的心态,相机穿插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要把握方向性,要有整体观,做到服务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遮蔽学生的学,替代学生的学。
如今,检验一名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已然不是一道测试题、一张试卷、一份成绩单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旅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当保持一颗积极学习、热衷教研的心态,摒弃老一套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灌输式教学,同时又不被华丽的时尚课改所迷惑,结合实际,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带领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我想,这样的教学真正是极好的。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