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转型时期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
2015-05-30李惠芬
李惠芬
摘 要:企业处在发展转型时期,绩效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发展,效益的提升,绩效管理工作要完善评价体系,做好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公司员工激励机制;拓宽发展通道,探索专业技术骨干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得到员工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绩效考核;管理;激励;工资制度
2015年是公司改革之年,发展之年,攻坚之年。按照国资委明确要求,将企业各项业绩指标与企业考核等级以及工资总额挂钩,企业工资总额增幅不得超过效益增幅,效益下降的企业工资总额必须下降。这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改革转型时期绩效考核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鉴于目前公司员工工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的现状,如何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值得思考。
1 人力资源现状
截至2015年二季度,合同制员工占用工总量的79.3%,派遣制员工占用工总量的20.7%。合同制员工中,在岗员工占全部员工的99.7%,不在岗员工占全部员工总量的0.3%,女员工占在岗员工的42.5%。
企业各类人员中,综合类、市场类、技术类、经理类、其他类,分别占在岗员工总数的9.4%、43.7%、31.3%、13.3%、2.3%。员工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含技校)、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分别为36.4%、30.8%、14.4%、10.0%、8.5%。在岗员工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占在岗员工的73.2%,其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助理级职称、员级职称,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3%、40.7%、45.6%、4.4%。
2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 员工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现行薪酬分配制度的认可度不高
目前,公司实施以岗位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的薪酬管理体系。与之前岗位技能工资制度相比,员工基本工资占比由2012年的49.5%提高到2014年的58.5%,提高了9个百分点。但员工整体收入水平不高,且生产岗位员工认为岗位工资等级设置低,岗位工资标准与管理人员相差较大,又没有其他的激励方式来承认员工的工作成就和贡献大小,激励手段单一,不能满足各种层次员工的需要,削弱了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
2.2 绩效考核体系还不健全,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是自上而下的三级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各省分对基层单位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基层单位对区域经营部及班组考核办法,区域经营部、班组对员工考核办法,省分机关绩效考核办法、运维安全及服务等相关配套考核办法。但绩效考核在衡量人员招聘结果、人员调配、晋升、员工培训方面的作用不明显;考核指标和目标值设定还不是很科学,有些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无法量化;没有建立绩效辅导、绩效改进机制。说到绩效考核,大家往往认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只要工资不少拿就行,考核工作在一定的时候流于形式,走过程,分配激励效果无法实现。
2.3 考核工资分配上存在着平均主义
公司总体工资收入水平低,有效拉开薪酬分配差距的难度很大,员工工资增速普遍低于地方平均工资增速。随着物价上涨,员工普遍希望提高薪酬待遇,尽管工资总额每年较上一年度都有一定的增幅,但员工扣除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后,往往感觉不到工资的增长。绩效考核分配上为了平衡大多数员工的收入,存在着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对关键性岗位与核心人才激励不足。
2.4 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不理想,给考核工作带来难度
公司在集团的经营业绩考核得分低于100分,按照年度考核挂钩30%工资总额的确定,将会被扣减清算工资总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工资总额,势必给绩效考核工作带来困难,员工收入水平较上一年度下降,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3 对转型时期绩效考核工作的几点建议
绩效考核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效益;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3.1 适应转型发展需要,调整绩效考核战略
针对公司的业务定位及发展战略,绩效考核要围绕转型进行调整,激发营销、装维、建设人员的潜能和发展活力,力争打造成为上市公司的客户服务主渠道。要坚持效益经营原则,提升稳定盈利能力;要坚持核心产品培育原则,提升经营创收能力;要坚持降低成本原则,提升内部管控能力;要坚持员工提素原则,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考核指标设置宁简勿繁、宁少勿多。抓住每个被考核单位的考核重点,尽量取消、合并一些考核指标,制定出一个精炼、简约又能牢牢抓住关键的指标体系。完善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拓展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强化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重视对员工的绩效辅导,完善绩效沟通与反馈等环节管理制度。优化指标设计,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在员工晋升、薪酬回报、教育培训、员工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3.2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績效考核是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要结合公司整体定位和经营重心的变化,将经营指标、利润总额完成情况、TD固话业务发展、协同收入、客户服务质量、运维安全等方面进行挂钩考核。同时按照岗位规范和要求,制定管理岗位、营销岗位、运维岗位和综合岗位的细化、量化的绩效考核办法,并认真考核兑现,使每个员工的工资与实际贡献真正挂钩。
第一,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对各岗位职责、重要程度、任职资格等进行客观分析,对每个岗位完成的工作进行“量化”,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对岗位说明书进行及时调整细化, 对员工的岗位进行有效的分析,为有效考核打下基础。
第二,建立目标体系。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统一起来,把员工的工作引入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上来,最终达到“员工个人绩效提升与成长”与“组织绩效提升”的有机统一。
第三,借鉴新的科学考核方法,设置合理的考核KPI,如作业成本法ABC、整合绩效管理IPM、平衡计分卡BSC 、360度考核等方法,以此来提升考核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第四,考核周期系统化。要将平时考核与月度、季度、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应用到对员工工作的引导、激励、晋升、督促上来,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效果,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与发展潜能。
3.3 研究落实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提高经营效果
根据一季度经营业绩考核得分情况,公司在债权占收比、债权占收比贡献度、主营业务同比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贡献率、其他业务收入贡献率、TD用户保有率等项考核指标低于集团公司平均得分水平。要将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结合起来,关注集团公司对省分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考核结果,研究各项考核指标,效益经营,提高省分公司经营业绩各项考核指标得分,提升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保增加工资结算额度,提高绩效考核的实效性。绩效考核就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不断完善公司员工激励机制
管理的深入是激励。针对目前工资考核政策进行满意度调查,提高员工对薪酬管理制度的认可,了解员工在工资考核管理方面的想法,结合公司经营实际及目前工资总额情况,适当调整薪酬的激励机制。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时,就会受激励的驱使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公平理论又告诉我们,激励不仅受到绝对公平的影响,还受到相对公平的影响。因此,为使薪酬对员工激励水平最大化,员工应该了解组织是如何定义和评估绩效的,了解与不同绩效水平相联系的报酬水平,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激励手段多样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成就感及驾驭工作自我完善感。
3.5 拓寬发展通道,探索专业技术骨干人才评价体系
打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在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建立分公司专家队伍,同时依据专家的角色定位和综合能力要求分为三个等级(资深专家、高级专家、技术骨干),对专家队伍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并享有专有福利,增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3.6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结合,把对员工的培训开发、专业技术职称、技能鉴定结果与薪酬管理与晋升相结合起来。培训工作以机关管理人员、区域经营部经理、基层维护人员、营销人员和新入职人员为重点,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学习效果与奖惩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分类别、分步骤地开展。公司要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市场营销人员营销理念与策略的培训与提升,加快职业技能鉴定步伐,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员工的薪酬与其能力和业绩真正挂钩。
3.7 发扬主人翁精神,理解、支持改革
转变发展工作方式是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全体干部员工要真正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工作标准要高,执行制度要严,工作过程要细,工作作风要实,工作状态要快。员工对企业改革要从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支持,发扬主人翁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本职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效益,创造企业价值。
完善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是企业吸引、培养、保持高素质员工队伍重要手段。随着公转型改革的深入,为了迎接挑战,我们要以完善绩效考核为抓手,借鉴学习人力资源的管理经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得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3]秦志华,洪向华.人力资源经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4]王玺主编,辛枫冬.最新企业绩效考核实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范战江.劳动法精要与依据指引[M].人民出版社,2005.
[6]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主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辅导手册[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