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对摄影意味着什么?
2015-05-30高东阳
高东阳
编者:Photoshop对摄影意味着什么?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告诉大家:数码影像后期技术的诞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摄影创作的手段,更是对摄影观念的解放;我们不必禁锢在传统摄影的语境里,不要把摄影仅仅看成一个记录角色,我们完全可以利用Ps技术在艺术创作的王国里自由驰骋。
很早以前,我用Photoshop做过一张雨中的城市片,原图是晴天拍摄的,身边很多的人纷纷问我制作方法与步骤,没多久交流群里接连好几天飘着各种雨景。平心而论,有些雨景处理得确实很逼真。前不久,一位影友拿着一张将春天绿色改成秋季金黄的片子给我看。我问他,是不是秋季拍的你能改春季,他说当然可以了;再问,为何不在春季去拍春季、秋季去拍秋季,干嘛要春改秋、秋改春的?
每一位接触过Photoshop的摄影师,都会折服于其功能强大。如果你知道,当你在Ps里拉一条曲线的时候,它其实是对一个数字编码程序输入变量参数,而图像所呈现的变化,只是它的运算结果。那你就应该明白,Photoshop本质上是一个数码运算软件,数码技术就意味着可控性,计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又意味着无限性,“可控变化+无限变化”让摄影师为图像带来各种可能。晚年的安塞尔·亚当斯曾经预言“电脑或许能为摄影做些什么”,如果他这一刻醒来,在网页搜索栏上输入“Ps教程”一词,定会吓得再长睡过去。“度娘”随手便能列出几千道不重复的“图像制作菜谱”,而一些摄影家以256级色阶呈现的灰度层次远比十个区域丰富,电脑能为摄影做很多。对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这太多的教程也确如“主料××克、大料××克、水××毫升、盐油少许”一样,你果然按所言步骤做了,烧出的菜却没想象中的味道,“灶头火候”永远是菜谱以外的功夫。摄影爱好者收集了各种“一招制敌”的方法和特殊效果教程反复练习之后,面对自己所拍的画面依然不知何去何从。我们到底利用Photoshop来为摄影做什么?
Photoshop来了,摄影解放了
Photoshop并不是为摄影而诞生的,早期版本每建一个图层都需要使用者自己添加蒙版,8.0版本增加了调整图层自带蒙版,在CS后期版本开始又为摄影处理创建了一个独立工具区域。这个遵循使用者体验的设计,其实是将Photoshop用于摄影后期的功能指向了摄影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运用影调与色调去创造视觉形象。
影调作为摄影的基本造型语言,几乎是它区别于照相的一个标识,“到处一片亮”的与“带有明暗倾向”的画面,且不论内容如何,后者多少会给人一种艺术气息。尤其在纪实摄影中,影调通过合理的明暗处理可以在不修改任何像素的前提下去突出主题、弱化或隐藏干扰元素。第56届荷赛年度图片,我们的视线被摄影师所使用的影调手段牢牢地控制在那群悲哀的巴勒斯坦平民身上;在中国著名纪实摄影师卢广的作品里,我们在不着痕迹的影调处理中,接受着他所传达的一切。
我们来看下纪实摄影如何在后期运用影调突出主题。
引导视线和制造氛围是常用的突出主题方法。这是《施粥》组照里的一幅(见上页图),画面重心偏右,左侧灶台比较空,使用闪光灯后让场景氛围变弱。由于它是组照里唯一一幅交代环境的画面,不宜将左边剪裁掉,在后期处理中,我们可以利用明暗分布来引导视线、改变画面。
我们再来看下后期影调能为风光摄影带来什么。
《雪原落日》摄于2010年初的严寒的坝上,直拍的原片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废片,所有的元素一览无余,画面空而直白,远处的天空让视线放了出去,无法让人感受到雪地质感与苍茫。那么,我们在Photoshop里利用影调来造型,向观众传达我那时的感受。我们在二维平面上,让山体与远处雪地产生明与暗去构建空间立体感,我们通过明暗分布来引导读者的视线,让前方的雪原遥远而又似乎可以触及,我们再利用画面适度的反差形成的整体画面去给观众一个“冷峻感”。
相对于影调,色彩一直缺位于传统摄影,摄影史上只留下以色彩来折射世界的美国新彩色摄影派足迹。安塞尔·亚当斯身后才被发现几千幅从没示人的彩色照片,甚至罗伯特·弗兰克将黑白就当作摄影的色彩。欧美摄影师以是否会黑白暗房来区分一个摄影家的艺术品位,这根本上是源自黑白影调可以在暗房里掌控、色彩却不可变的局限以及摄影师的主观目的无法借助色调去实现。沃克·伊文斯这位因给农业局拍摄而闻名的摄影师,甚至将“粗俗”一词赠给了彩色摄影。然而,庞大昂贵的彩色冲洗设备、固定还原的化学色彩,到了数码摄影时代不再那么地执拗,在Photoshop里只要能改变R、G、B光学三原色比例的工具,都能轻易地让摄影师实现有目的调色。色彩之于情绪、色彩之于视觉、色彩之于主题,这个自照相术诞生便被遗落的重要造型语言借助数字编码技术来到摄影师面前,只要掌握了加色法原理,便能让色彩去说话。
《苍茫南疆》拍摄于新疆,在去南疆口岸的路上我被这重叠的山峦所吸引,天空时时透出若有若无的散射光。我拍下了它,后期借用油画常用色彩体现了一种凝重的画意,结合影调与光线的运用,活跃了原本沉闷的画面。
摄影后期并不在于技术的繁杂,不在于源于设计行业的这个效果、那个特例,它就是围绕如何运用造型语言,借助曲线、蒙版、画笔及依据加色法原理进行调色的工具,来实现意图或表达心中的影像。如果说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那么以Photoshop为手段的后期便是数码摄影的一个方法论。好的画面从来不是哪种后期方法带来的,忘记方法,关注影像表现的本身,才是使用Photoshop进行摄影后期处理的根本,这也是各种经过Adobe认证的设计师并不能进行摄影后期创作的原因。摄影师对影像语言理解得越深,后期水平就会越高。
拍照,只是“为了演奏而谱曲”
2012年初,百年影像巨头柯达公司向法院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背书,应该是那句“你只要按下快门”著名广告语。那些年,柯达提供的彩色胶卷有饱含度高的,有通用的,有人像的,颗粒也有粗细之分,快冲店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我们所做的就是关注前期拍摄这个环节。而在数码时代,数码影像从相机设置开始就交给了摄影师,加之拍摄以及利用Photoshop电子暗房,影像产生的全过程都在摄影师的掌控中。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Photoshop让过去的前期手段向后期手段转移,让我们可以带着最终的画面想象去完成每一个环节:哪些是前期拍摄要做的,哪些是后期可以做的。亚当斯那句“拍摄是谱曲,暗房是演奏”,在数码时代有了新的解释,我们完全可以“为了演奏而谱曲”。
《罂粟花·天太永》(见下页图)拍摄于环境愈来愈恶化的坝上草原,是我一组“以唯美来表现环境被破坏恶化”组照中的一幅。太阳落下的时候,暗黑中近处几近干涸的河床,在我想象中映射着天空的光,一定很美,能体现“美丽而有害”的含义。由于光比很大,在前期我利用黑卡获得了相对平衡的曝光,后期通过区域调整实现了预想画面。
只要心是自由的,你就可以在艺术创作的王国里自由驰骋
如果,数码技术只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造型语言,只是能让我们便利地改变像素,呼风唤雨、移花接木,并逼着影展里的评委们以“调底”来防止“直接呈现类”摄影里的“作假”,那摄影也就只能沿着记录的道路继续游离在“艺术”之外了。
我们都知道,相机的出现让绘画从客观写实走向了主观关照,却鲜有人提起那个几乎与相机同时出现的铝锡管颜料,正是它为印象派的诞生提供了实在的物质条件。艺术创作的“有想法与有办法”,是一个主观需要与客观条件统一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工具能不能支撑创作表现。在户外斑驳的阳光下,铝锡管颜料直接呈现的油彩效果,让20多年后崛起的印象派画家们从容地追逐着自己的光与彩。事实上,西方绘画颜料的变革与绘画艺术的发展一直休戚相关,“威尼斯白”、“光学灰”说起来是绘画语言,背后则是艺术家对材料工具的探索,绘画艺术发展史暗含了一条工具材料发展线路。很难说,历史上科技和物质条件的局限,“有想法、没办法”,或许扼杀了很多艺术创新苗头。
与绘画对工具的探索相反,数码相机及伴生的以Photoshop为代表的图像处理数码技术,却是以革命性的技术身份闯进了摄影领域。我们在最初对它的即拍即现惊诧后,而后再经过对神奇的Photoshop的惊喜后,愈来愈认识到这CCD或者CMOS与传统银盐介质的区分。改变的不只是成像方式,技术革命总会让一部分敏锐的人思维方式产生变化,它在这几年里越来越影响起一些摄影师看待摄影的眼光。虽然我们一直称摄影为“艺术”,传统分类里也有“艺术摄影”的说法,但在强调“瞬间性”、“不可复制性”等本体语言的传统摄影语境和实践中,摄影一直被限制在记录的范畴中去衡最,我们对社会、自然的感知乃至思想意识都是借着被拍摄对象而间接地呈现,载入摄影史里的经典也基本都是记录人类社会重大事件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瞬间。与其他任何一个被称作艺术的门类相比,摄影师只能隐藏在所谓客观影像的背后。在革命性的数码时代,摄影需要理念的革命,我们不必禁锢在传统摄影的语境里,固守经典往往意味着守护一个时代的缺陷。当我们将移动像素与影像合成当成一个便利的画面重组手段,传统的专业暗房就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用来进行个人图像游戏的数码后期,我们也就拥有了一种自由,心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摄影手段一旦自由,它便如绘画一样进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具有了真正的艺术表达可能。摄影师的世界观、思想认知、文化情愫、审美倾向都能在这里面得到充分的释放,以思想为对象的观念艺术也能便利地引入到摄影中来。应该可以预见,数码时代的摄影除了沿着纪实的脉络继续发展外,创意及观念摄影会因为越来越多摄影师的介入而开始繁荣,形成摄影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从数码后期来说,创意摄影不是简单的合成创型,它是摄影师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过程,现实的形象经过主观的概括、抽取再以自己擅长的方式以个性的视觉形象表达出来,本质上是一个“面对真实制造另一个真实”的认知呈现过程。《本体语言行动·给个眼神》(编者注:《本体语言行动》是第25届“国展”艺术类银质收藏作品)源自于对当下摄影群体的认识,他们以猎奇的心态去拍摄,深层的原因是许多摄影展、奖项里反复出现的西部人物风情、满脸褶子的老人与邋遢的孩童、焊花及工业构件剪影、撒网捕鱼跳跃等等,持续不断地将摄影师导向浮躁。完成这个作品的画面表现,在技术上要解决好两个问题,根据预想的场景需要去拍摄合成素材,娴熟抠图与合成技术;在艺术表现上,我采用了戏谑荒诞的讽刺手法。这需要解决好符号形象问题,让画面以经过选择的元素去说话。主体以“骡”作为他们的摄影对象,远处安排两个摄影人搜索破窑洞,两者都指向猎奇心理。在服装上初始版本中让模特穿的是美军制式野战服,最终换成了西服(见下图)。两者比较起来,西服具有一种写字楼白领及优势文化的符号意义,更能表达“这一群”摄影人的倨傲心态与浮在生活表面的拍摄行为。在另一幅《让影像在数字中重生》,伤员及担架、护士与急救箱(屏幕)、烟火构成的战争场景,它表达的正是我在本文里对数码摄影的看法。创意摄影需要向当代艺术学习,更需要跳出摄影去学摄影。《硫磺岛升旗》采用了当代艺术中的挪用手法,这个二战中具有太平洋战争转折意义的硫磺岛战役瞬间,也许是当下数码摄影理念的预言:因数码技术而繁荣起来的创意及观念摄影,将让摄影具有比肩美术的力量。
当年,森山大道像狗一样在街上转着,杰瑞·尤斯曼却对年轻人说“多花点时间在暗房”。他们都没错,这就是摄影的两极发展,一极是照相,一极是造像。因为Photoshop,这一切都变得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