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2015-05-30周旋
周旋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凭借其实用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已经进入小学的学习科目中,使学校的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教学,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提高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应用
任务驱动法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任务一步一步具体地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其步骤分为:任务呈现、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阶段。学生、教师和任务构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影响着教学成效,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故此本文详细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并着重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任务的展示要与实践相结合,使任务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在制订任务时要结合实际生活,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任务,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这样的任务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操作,而且在实际运用中经常用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任务的设置要有开放性,不能过于死板,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指定时,不仅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还要考虑能否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内在的巨大潜能。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视觉审美设计出不同的作品,通过设置和操作将这部分的知识充分掌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呈现教学任务
任务的合理设置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学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明确任务完成的思路,对任务的完成步骤进行分解
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要对完成任务的整个思路有整体的认识,并对完成任务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设置。以发送电子邮件为例,学生接到任务后,第一步就是熟悉Outlook Express的相关设置和操作功能;第二步就是准备自己的语言文字,可以预先写在Word文档上,然后通过复制粘贴功能进行直接复制;第三步就是附上对方喜欢的照片,最后进行发送,最终完成任务的整体操作流程。这样预先对任务有了清晰的了解,就能在实际操作中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错误和重复操作的情况。
3.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
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通过彼此的交流讨论任务完成的方案,不仅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通过交流学到更多的知识。
4.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点评,对于学生在任务中表现好或者做得对的地方进行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总结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纠正。教师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任务完成之后,也可以在任务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协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侧重对任务的设置,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完成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主要起任务设置、任务协助完成和任务情况评价的功能,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操作能力的展现,通过任务的完成强化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以便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周燕萍.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74-7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