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引发的思考
2015-05-30饶永赟
饶永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环节零乱,教学设计不周全,甚至不知如何衡量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是有效的。如何把“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什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指的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教学行为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只有增加课堂有效的教学行为,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曾经在课题实验调研过程中发现,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是一味地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能够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增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阅读教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点。
二、如何恰当地运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不少教师会问,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该用什么方法来教学生是最有效的呢?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方法运用上,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生为本”
进入新世纪,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自然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展现思维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以确保阅读教学有效实施。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包括课后作业的检测,都应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我们既要考虑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允许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样适用于每一位不同个体的教师。每一位教师的素质、能力、性格等都有所不同,在别人看来运用自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教师。我们同样要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再多,也只能以一个为主,其他为辅。同时教学方法的实施,既包括教师怎样教,又包括学生怎么学。教与学的活动,两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所以,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的条件等多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并引导和教会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三、如何检测和评价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一直以来,我们的教研部门、学校的各教研组更多的只是重视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和探讨,而忽略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检测和评价。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积累,这种能力的发展效果是不易量化和检测的。
检测和评价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时,我们检测和评价的对象应当是参与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反馈的有效性。所以既要评价教师教学技能,更要评价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课前学生对于课文的预习情况检查,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课后学生作业的反馈等都应作为我们检测和评价的内容。同时我们要抓时机、分层次、分阶段,跟踪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检测和评价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一步步落实,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和评价,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真正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柳化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交际,2012(0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