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高职教育比较研究

2015-05-30贾文艺

中国市场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摘 要]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其开放的时间和力度要大于中国大陆。台湾和中国大陆同源、同根、同祖,其在高教领域有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值得中国大陆借鉴和学习。本文根据台湾的见闻并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对台湾的高职教育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的优势,结合祖国大陆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祖国大陆高职教育的新思路,以期达到促进祖国大陆高职教育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两岸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1.174

2014年7—8月,笔者有幸随“2014两岸经管教育交流研习”访问团对台湾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交流学习,现就两岸的高职教育发展进行比较。

1 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1 台湾的政治制度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自1895年割让给日本后,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战败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不过至今台湾的建筑、文化等方面还留有日本殖民的痕迹。1949年,蒋介石反动政府被人民推翻后退居台湾。

从1895年到现在,台湾一直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土地私有,政治体制也完全照搬西方的制度,在台湾能看到的就是所谓的选举,到处都是大幅的竞选广告,不同政党之间互相谩骂,为了反对而反对,导致效率低下。

1.2 台湾的经济文化发展

1895年以来,台湾经济上服务于日本,充当日本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的销售地,没有自己的经济体系,后来由于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台湾的经济一度有了较快增长,曾经达到亚洲“四小龙”之首,地区生产总值高峰时曾达到中国大陆的50%,而近3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增长,台湾经济上则停滞不前。目前台湾地区生产总值不到中国大陆的5%。

由于受日本的影响,在台湾日货很流行,就连日本的动画片也很有市场。后来则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不少人倾向于接受美国的教育。笔者所在访问团参访的几个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在美国留学过,他们的留美教育直接影响台湾年青一代的文化取向及价值观。

2 台湾的高职教育发展

2.1 台湾的高校体系

台湾的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3年制、2年制与5年制不等;所设专业除了高级职校已有的工、农、商、医、海事、家事6类外,还有师范、管理、艺术、体育、新闻等。技术学院则以培养高级实用专业技术人才(技师)为主,主要招收工业职校或工业事科学校的毕业生。高等院校主要招收高中华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经入学考试及格者。大学院校分文、理、法、医、农、工、商及其他学院。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者称大学,不合以上条件者称独立学院。大学或独立学院各学系办理完善、成绩优良者,得设研究所。正规高等院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院校、法律、建筑专业等为5年,医学专业为6~7年。

2.2 台湾的高职教育现状

高职教育在台湾叫作“技职教育”,目前臺湾有高级职业学校155所,专科学校14所,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77所,总共246所。2012年学生数104.5593万人。高职学校有公校和私校之分,在155所高级职业学校中公校63所,占41%,私校92所,占59%。专科14所中公校2所,占14%,私校12所,占86%,77所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中,公校16所,占21%,私校61所,占79%。由此看来,台湾高职教育中私校的比例远大于公校的比例。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类似于中国大陆的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因此称为高校的只有77所。

2.3 台湾高职教育的特点

由于台湾地区的人口只有2300万,而高校的数量达到150所,导致生源严重不足,结果是进入高校的学生水平越来越低。2013年,满分400分的台湾地区高考,总分仅为7分也可以进入高校。针对这些学生,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2.3.1 私人办学积极

私人办学是台湾技职教育体系的发展重要力量,私立学校占技职院校中的多数。2003年高级职业学院中就读私立学校的占63.46%,技专院校则高达80.54%,私人办学与企业家合作,使技职教育与企业节的需求得到更紧密的结合。

2.3.2 学制类科多元

台湾技职教育采用多元的学制与多样的学科,以适应企业界不同的需求与学生不同的发展,从而实现适才适性。

技职教育体系除了包括高级职业教育、普通高中附设职业存款、综合高中职业学科、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含研究生院)外,还包括高中技艺教育、高级职业学校实用今年课程与建教合作班,以及规定教育阶段的进修部、在职专班与进修学校等。学制多元而且灵活。

各级学科所开设类科,出传统农、工、商等学科外,更与六大新兴产业、十大服务业、四大智慧星产业紧密契合,可充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2.3.3 产学效能卓著

技职体系强调产学合作,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与业界之需求配合,目前推动“最后一里”“双轨训练旗舰计划”“产学携手合作”“产业学院”等专案计划,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就业。

积极推动产业园区产学合作当多项计划,鼓励教师与企业界合作,进行研发创新,达到研发创新,达到教学务实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赢效果。

2.3.4 国际竞赛成果丰硕

技职学校的特色为“从做中学”,通过实践来增加学习成效并积累经验,理论与实务并重。

近几年来,技职院校参与世界国际发明展及设计类竞赛表现亮眼,使得台湾年轻学生的设计力受到了国际瞩目。2005年起,设置技职教育最高荣誉“技职之光”,表扬技职领域具有杰出表现之师生作为技职典范。

3 中国大陆的高职教育现状

3.1 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体系

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政府不断地通过扩大招生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使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尤其在21世纪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到2012年年底,全国高校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的总数达到2442所,在校生人数达到2390多万人,是1998年在校生人数的4倍多。由此可见,五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确非常快。再来看一下学校的规模,在1998年也就是五年以前中国每所大学的平均在校学生数为3300人,到2013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6700人,翻了一番。并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12年的30%,向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标准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3.2 中国大陆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一批地方职业大学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式起步。到80年代末期,职业大学的数量已达126所。

1999年,党中央、國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批准设立4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使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92所,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了高职生,招生计划达到22万名。

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要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到 2011年7月,经国家批准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高校(包括高专、高职和成人高校)共有1944所。

3.3 中国大陆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3.3.1 社会对高职的认可度较低

社会对高职教育缺乏认识,目前没有形成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大陆高技能型人才是缺乏的,但长期以来,学科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用人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无论媒体如何宣传,对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而言,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接受高职教育似乎是无奈的选择。

3.3.2 受普通高校扩招等政策影响

中国大陆的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逐年扩招,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至2012年的688万人。高校招生的扩大,使得更多的学生有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的招生;按照现在的录取模式,本科学校先将学生收为己有,学生在实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深造。如果本科继续扩招,高职高专的招生工作将举步维艰。

3.3.3 高职教育入学率低

影响高职院校入学率低的因素较多,普通高校大规模连年扩招,使得上大学更容易了,加之国家明确公布今后将继续扩招,多年来困扰社会的上大学难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这就使许多未被普通高校录取的考生选择了复读;在报考高职院校时报考第一专业志愿不能如愿,在转专业不能实现后,部分考生不再报到;高职招生录取时间晚,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已经择校复读;高职收费标准相对偏高,来自农村考生人数较多,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难以承受,也造成考生入学率低。

3.3.4 师资力量有限

“双师型”教师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一般都起步较晚,大多条件有限,适合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其教学思想、教学观念、高职教学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存在着一个需要迅速转轨的问题。高职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年龄结构上偏老,学历结构上偏低,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的比例偏少;高职院校师资来源有限;任课教师对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这些都成为制约高职发展的重要问题与障碍。

4 对中国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

4.1 改进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教材,或改变一下排版的格式,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台湾很多高校看上去很像大陆的技能培训学校,但它们是学历教育,教材也通过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像宜兰的兰阳职业学院,它们的专业有美容、美发甚至美甲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很抢手,完全达到市场需求。

4.2 注重培养能力

目前,中国大陆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仍然以理论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实训内容。而这些实训内容往往是在实训室里进行,也是纸上谈兵,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作用不大。同样是职业教育,兰阳职业学院的自行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考核内容是要会给自行车补胎,并且保证补胎后能够继续行驶10公里才算通过。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这种教学模式。

4.3 增加实际教学

在德明财经科技大学,笔者参观了国际贸易实训室,其实训室不是简单的实训,而是和企业联网,是现实的操作,每一笔单子都是企业实际在做的,指导老师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省去了到企业实践的环节。中国大陆的高职院校往往以工学交替等名义,把学生放到企业里进行为期几周的工作,其实这种工作和毕业实习没有多大的区别。

4.4 加强行业联系

台湾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同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一般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老师和企业进行交流,根据行业人才需求的情况来设置专业,开发教材,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通知。它们还注重参与各种国际性的比赛。通过比赛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而这些比赛往往都有企业参与,企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参与指导学生。中国大陆的高职院校往往在比赛中只注重名次,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效果也不是很好,也需要向台湾的同行学习。

5 结 论

台湾的高职教育相比中国大陆,起步较早,国际化程度较高,但更主要的是它们能够和行业、企业保持一定的联系,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尽管学生的高中基础不是很好,但经过3-4年的高职教育后能够达到工作的需要,能够胜任工作。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地区的高职院校还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环节脱节,因此有必要借鉴台湾高职院校的经验,提高高职教育水平,满足经济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贾文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6).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