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绿色生态课堂
2015-05-30林萍
林萍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91-01
时下,“生态”是个十分时尚的词语,生态文明、生态体验、生态校园……似乎是不经意之间,生态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2010年的到来,“生态课堂”便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校园。记得初次听说生态化课堂的时候,还是在学校组织老师集体学习,刚开始听到生态化课堂时,对这一词的理解非常模糊。应该说,本人对生态课堂了解得并不多,观点也就难以深刻。在读了一些关于生态课堂观点的文章,听了一些讲座后,慢慢对生态化课堂才有了一点点了解。无意中看了这样一则故事才使我对生态化课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故事是这样的:
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领受了,并去种在地里。
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而且,还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顾自做别的事去了。
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一棵地相继死去,最后,一棵也没有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好,慢慢地,都开花结了果,而且,正如魏王所说的那样,长出的葫芦都很大。
惠施觉得很奇怪,就跑来请教庄子:“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
庄子笑着答道:“你错了,其实我也是在用心管理的,只不过与你的方法不同罢了。”
“那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自然之法呀!你没见我到时候也要去地里转转吗?我是去看看葫芦苗在地里是不是快乐,如果它们都很快乐,我当然就不用去管它们啦。而你却不管它们的感受,拼命地浇肥,哪有不死之理啊?”
“这么说来,还是我害了它们?”
“就是啊!你的用心是好的,可是,你不用自然之法,怎么可能得到自然万物的拥戴呢?”
惠施恍然大悟。
看到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教学。我时常在课堂上扮演着自己的霸权角色,发挥着自己的控制作用,往往是通过命令、责备,表现着自己的权威,通过批评学生的行为和通过提出明确的、硬性的要求和作出评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我的课堂就像一个暖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不会思考,不善提问,如同“盆花”。“花盆效应”削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实践精神,拘泥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导致封闭、呆滞、僵化……生态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信念和意识,在学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认知自觉主动地学习。生态课堂应该是绿色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绿色的生态课堂应是怎样的课堂呢?看了一些名家的教学实录后,我想绿色的生态课堂应该是这样的
1、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
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读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中杂草被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这句话时,学生读得声音很大,于老师笑着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产品。”说完,朝学生做了个喷洒动作,全班學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的紧张消除了,精神放松了,对如何读好课文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了。
2、绿色课堂是富有“诗意”的课堂
课堂应该富有“诗意”。什么是诗意?怎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这真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味道。如语文,我想,只有那种将课文作为一个载体,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充满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师生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也只有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感受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例如:教学《去年的树》时,用简笔画勾画出小鸟与大树相偎相依的动人画面,孩子们尽情地想像着一对好朋友在一起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的情景,精彩的语言表达让整个课堂都沉浸在欢乐的畅想中。突然他话锋一转,“可是,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小鸟不得不离开好朋友要到遥远的南方去避寒,一对友人就要分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自然地引出小鸟与大树的对话,小鸟寻找大树的踪迹在推动情节发展,学生随着小鸟的跋涉情感也在跌宕起伏,这样,通过创设情景去指导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动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学生们于无声处也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使整个课堂洋洋洒洒,充满了诗情画意。
3、绿色课堂是饱含“情意”的课堂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所学内容(特别是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一夜的工作》时,上课伊始便激情朗诵了一首诗《你是这样的人》——王老师磁性的声音、真挚的情感一下子就使学生倾倒,学生在领略诗意、体悟感情的氛围中张开了学习的双翼,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4、绿色课堂是体现“创意”的课堂
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就课堂教学而言,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创意”上。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技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教师展示“创意”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创意”,教学就不可能新颖、与众不同,整个课堂就不可能彰显出“教者的个性”,更不可能成为“艺术”。
5、绿色课堂是带有“写意”的课堂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以这种观念看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所学的精髓,领略所学的美妙。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因此,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尽量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相信坐在这样的课堂里,如临春天的一缕和风,夏天的一抹绿阴,秋天的一堆果实,冬天的一片白雪,从外到内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居高临下,没有战战兢兢,没有失败,没有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