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5-05-30韩小兰
韩小兰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际工具。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它对社会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通过清晰、简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而个体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幼儿时期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幼儿语言的表达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语言活动,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水平的提高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同时也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必然促进学生的语言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传统的语言教育习惯于注入式教学,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主要依靠“听”,然后去模仿。但对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并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却鲜有考虑。为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不断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力、持久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品质,在培养幼儿简单运用语言的基础上,不仅仅让幼儿学会模仿,更学会举一反三,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助推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猴子吃西瓜》一课时,有孩子问:“为什么有些小猴吃西瓜还吃皮呀?”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我建议孩子们回家后让爸妈买个西瓜回来,切开之后品尝。经过品尝和观察,老师让幼儿回答:“吃西瓜是怎样吃的?它的味道如何?感觉怎么样?”孩子们会说:“吃西瓜时,我们应该吃里面红的瓤,而不是吃西瓜的皮”“西瓜很好吃,味道甜甜的”……在实际活动中,幼儿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认识,不仅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发展了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
二、恰当运用方法,发展幼儿语言水平
在传统的幼儿语言教学方法中,有很多好的方法,其中不乏一些创造性的方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沿袭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是老师讲,幼儿听,然后针对故事提出几个问题,让幼儿在老师的指点范围内开展学习。而对诗歌的教学,部分教师只让幼儿反复机械地诵读,直至背诵出来,一些内容本应属于创造性讲述的范畴,如续讲故事,自己生活中故事的讲述等,也都被限制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制约了幼儿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今的语言教学中,我们应将制约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逐渐转变成多向性、发散性,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要依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选择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内容,用趣味性和愉悦性打动幼儿内心,吸引幼儿开口表达。如故事读本《聪明的小猴》中“聪明”二字激发了幼儿听故事的强烈兴趣,进而自己讲述出小猴到底聪明在哪里。这些方面素材的选择,能够激起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奠定幼儿口语表达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素养,让教师语言成为学生表达的榜样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教师是幼儿每天时刻接触的人,教师的语言也自然成为幼儿模仿的首选。因此,教师要着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力图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让幼儿爱听、乐听。如在给大班的小朋友们介绍“蚕”时,教师不仅需要针对蚕的外部形状、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等多方面知识进行阐述,还应通过一些优美的语言来呈现给幼儿,如:“一条蚕的一生,所要完成的事情主要就是吐丝,在吐完丝、做完茧后,它就安静地开始了长眠,然后将柔软、洁白的蚕丝留给了我们人类。”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不仅幼儿喜欢听,更是让他们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幼儿内心深处学习的榜样。
四、营造宽松氛围,为幼儿表达创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犹如一株株刚刚出土的幼苗,脆弱而胆小,教师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对他们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表达氛围,让他们大胆表达,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亲切的微笑、真诚的话语,抑或是一个轻轻的抚摸,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就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是最疼爱自己的人,从而让他们敞开心扉,敢于说话,主动融入班级的整体中。此间,教师摸摸幼儿的小手,亲一亲幼儿,抱一抱幼儿,都可让他们产生内心深处的安全感,消除畏惧。
总之,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是幼儿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契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的特征,巧妙设计教学,不断培养幼儿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在人生之初就养成勤于交际、善于表达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共青艺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