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5-05-30赵成忠
赵成忠
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意义和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朗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朗读的重要性。如何让朗读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话题。但是,当前的小学生朗读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几点优化的方法。
一、从朗读现状看问题
1.缺少专业的指导意见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也会安排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但是由于教师更加注重授课,所以大部分时间教师还是在讲解文章。这样一来,学生缺少了在学习中的主动权。有的教师会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表面上看起来学生朗读得很热闹,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哪怕在朗读上花费的时间再多,但不知道要在其中吸取和获得哪些知识,这样一来,不但没有产生朗读应有的效果,还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授课质量。
2.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运用在教学上,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面。但是有的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导致整节课师生都是在观看多媒体上的图片和声音,即使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也会配备一些背景音乐,讲究意境,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就大大缺失了,学生的朗读没有得到教师的回应,学生没有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原本声情并茂的朗读变得没有意义,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3.过于注重朗读的形式
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朗读的气势和形式,所以就会安排不同的学生轮流读,或者是大家一起朗读,或者是大家自由读。表面上看起来声势和形式都很好看,同时给人的印象也是不错,但是在这里面就会有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安排的朗读而读书,缺少用心读书的环节,让学生对文中的大意没有了解,等到真正学起来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读过的内容也比较陌生,朗读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4.朗读内容没有侧重点
每节课教师会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完成朗读之后教师就会积极地去表扬学生,但是教师通常只会使用一些抽象的语言,例如“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有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同时学生朗读的情况不一,情感、速度等都各不相同,甚至看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样一来学生朗读就没有了重点,对于重点学习的知识不能着重进行了解,朗读变成了简单的读课文,缺少了侧重点,没有实际的意义。
二、从朗读问题看解决
1.适当引导,带动学生朗读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同时应该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地指导,让学生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朗读。比如在学习一年级“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小学生刚刚接触拼音,所以发音可能不是非常准确,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多为学生朗诵,用标准的读音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发音方法。
2.丰富形式,增强师生互动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时候,要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魅力所在,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3.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朗读
朗读,绝不仅仅是简单地读课文,学生应该在朗读的过程中读懂文章中的意思,了解作者创作的意境,这样的朗读才是合格的。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对课文产生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海睡了”的时候,应该点拨学生“大海睡了,我们要轻声细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以抒情、缓慢的方式进行朗读,效果十分显著。
4.合理评价,优化朗读能力
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后,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朗读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但是不能掩盖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指出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样才会让学生慢慢找到朗读的技巧,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综上所述,朗读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鉴于此,教师应该认真备课,为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尊重学生对于语文课文内容朗读得出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能够读出文字的意义和内涵,能够读懂作者撰文的用意,真正意义上使语文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们的兴趣,让语文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