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家
2015-05-30皮小康
皮小康
Among the six masters of Qing, there were two who were somehow special or different from others. They were Wu Li and Yun Shouping whose artworks were featured their own innovation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s.
“清初六家”中的“吴恽”,指的是吴历与恽寿平。“四王”的绘画风格比较类似,但吴、恽却各具特色。虽同为正统画派的继承者,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面貌,也有不少自出机杼的创新。吴历的宗教经历让研究者兴味盎然,恽寿平则在花鸟方面颇有作为,在“六家”之中独树一帜。
天主教徒
吴历,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墨井道人。他不仅画史留名,在宗教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他是天主教徒,曾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30年,是清代早期三名中国籍神父之一。
吴历早年多与西方牧师、神父往来。1681年,吴历决意随柏应理神父赴罗马觐见教皇,原欲经澳门乘荷兰船赴欧洲,已至澳门,却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门约5个多月。1682年在澳门加入耶稣会,受洗名为西满·沙勿略,并遵习俗取葡式名雅古纳。然而,吴历并没有在澳门安心度日,研磨画艺,而是像所有早期来中国的西方耶稣徒一样,将传教视为己任。后来,吴历离开澳门,前往江浙一带传教,并最终卒于上海。
关于吴历独特的宗教经历,是很多人热心探讨的话题,而在艺术界,这一论题便可以归结为诸如“天主教徒身份对吴历绘画风格的影响”之类。考其画,吴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洋画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有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而这种真实感正是西洋艺术所追求的。
其实,吴历本传自“四王”之中的王鉴,同时也做过王时敏的学生,因此其早期作品很似王鉴画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以摹古为所长。中年时期,吴历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并将西洋画的远近布局、明暗关系引入中国水墨山水,使作品具有了更加独特的风格。
吴历一生从未入仕,西洋教徒的身份也没什么社会地位,但他却有着传统文人的风骨和殉道者一般的孤高。他从不俯仰权贵,人品、画品都很高。秦祖永评述:“此老高怀绝谷,独来独往,不肯一笔寄人篱下。观其气韵沉郁,魄力雄杰,自足俯视诸家,另树一帜。”
颇值得庆幸的是,在吴历大肆传教的年代,清廷对西洋宗教的政策还比较宽松,基本没有限制。但就在他去世前后,纷争多年的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祀祖敬孔,即史书所谓“礼仪之争”的矛盾终于来了一次总爆发,康熙皇帝遂下令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教,之后,这一禁令又得到后来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诸帝的继承和严格执行。好在吴历没有赶上这些争端,不然身为中国人却为西洋传教士的他又该如何呢?
抗清义士
恽寿平,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亦有称恽南田。
“清初六家”之中,只有恽寿平是以花鸟画名世的,而其余五人皆是山水画家。更为难得的是,恽寿平开创了没骨花卉技法,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
与“四王”相比,吴、恽二人实在是有性格。吴历加入天主教,恽寿平则是抗清义军中的一员。恽寿平出身世家大族,族中长辈皆以反清为职责,满门忠义之士,因此这位世家子弟从小就受到了精忠报国的良好教育,并在长大后付诸实践。
抗清义军失败后,恽寿平成为俘虏,后因缘际会,又被浙闽总督收为义子。几年后偶然与战乱中失散的父亲相遇,又因为高僧的一句话而在灵隐寺出家为僧。后来,恽寿平携父亲返乡,卖画为生,赡养老父,教化乡里。
明朝彻底灭亡后,恽寿平依旧忠于旧主,坚决采取与清朝“不合作”的立场。他一生不应科举、不做官;所有作品、书信,从来不署清朝的年号,而是用天干地支代替。这种清高的行为被视作传统文人的风骨,恽寿平一生坚守我心,不事权贵,为世人所叹服。
恽寿平并非职业画家,而是一个杰出的传统文人。其诗、书、画皆造诣深厚,有“南田三绝”之誉。单论其画,也表现出了一个文人的责任心。
恽寿平原本也是画山水的,并且创出了名声,与几位画坛高手并列“清初六家”。但在其他人都专攻山水之时,他却将视线移到了花鸟画上,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山水画正盛,从习者众,而花鸟画却日渐式微、少人问津,为了复兴花鸟画传统,恽寿平毅然转攻花鸟。他继承北宋徐崇嗣的画法,并以惊人才华独创出一种“没骨画”法,即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另外,他重视写生,作品也多写生之作,一改此前临摹、死板的时风,而创作出生动鲜活、趣味盎然的作品。恽寿平的创举给当时的花鸟画创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对明末清初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被尊为“写生正派”,影响波及大江南北。
对于画艺,恽寿平有自己独创的见解。他在《南田画跋》宣称:“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不知渲染极难。”又说:“宋法刻画而无变化,本由于刻画,妙在相参而无碍,习之者视为岐而二之,此世人迷境……”这是说宋画工整、元画写意,二者应相参才能入妙。还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造化之理。至静至深……作画尤须入古人法度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他还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并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可谓是一位真正的文人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