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寻根之旅

2015-05-30吴云贤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数学文化

吴云贤

摘 要:智慧课堂,灵动实效的课堂,也是寻根的本真课堂。智慧解读教材,探寻数学之“根”;精选探究素材,建构学习之“法”;巧用留白艺术,提升思维之“质”;渗透数学文化,彰显数学之“真”,以教师专业的自觉性,让智慧课堂真正成为孩子释放童年生命张力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智慧解读;探究学习;留白思维;数学文化

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是多元立体的,不仅要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要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因此,全面打造智慧课堂教学,关注差异、关注过程、关注细节、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塑造真智品质,是我们对教育卓越品质的追求,更是一种原则与态度。

一、智慧解读教材,探寻数学之“根”

拿到一节课,我们关注的是怎么上这节课,缺乏的是对文本高屋建瓴的认识。如,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多元思考,真正智慧课本,才能找到数学教学的“根”,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解决“数学教什么”的问题。

1.读厚教材,建立完整立体的数学知识体系

教材是一座矿藏无限的资源库,一座贯通联系的桥梁。要读厚教材,进行立体解读: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解读、教材的整体解读、教材的单元解读、教学内容的文本解读以及相关知识材料的解读等,其价值将决定后续教学的高度和厚度。

2.读薄教材,提炼挖掘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

读薄教材是在读厚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提炼和浓缩,是一种认识上的质变,是一种大气,更是一种智慧。如,对于“1-5的认识”的几幅主题图的理解,在张齐华老师深度解读之后,你会发现:这五幅集合图,不但相互联系,而且蕴含着从不同角度对数进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从集合的观点出发来解释怎样从自然界中抽象出自然数,渗透了自然数的特点。

二、智慧精选探究素材,建构学习之“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不同的素材,甚至相同素材的不同呈现方式,都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

1.提供的素材,应切合学生的实际起点

学生总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进行同化和顺应,完成内部认知结构的重构。教师在教学预设时,选择学习素材必须基于学生的现实认知起点,充分利用学生最近认知发展区。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可让孩子回忆已认识的平面图形;接着在情景图中找三角形;然后凭借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来做三角形,学生不但做出了各种三角形,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到了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征。

2.提供的素材,应考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角度

对于提供的素材,我们应时刻站在学生角度,充分考虑这些材料所带来的可能性,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在教学《认识面积》时,我在探究比较两个平面图形大小方法后,设计了比较长宽都不同的长方形的大小,原意是想体现层次性,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但结果,由于提供的素材探究角度设计得不够完善,给探究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无形中削弱了重难点的突破。

3.提供的素材,要能照顾学生探究广度,引领学生深度探究

教师提供的素材,要尽可能涵盖知识点的各个方面,必须具备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活动,既照顾学生探究广度,又引领学生深度探究,开展起实效的研究。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因考虑到量角除了准确的方法外,还要注意到量角与边长的关系。因此,我先设计了三个层次教学:(1)测量两条边足够长的50°、120°的角;(2)量两条边足够长的55°的角;(3)利用想想做做3,解决多角度测量和延长边来测量,体验灵活测量角的方法。

三、智慧使用留白艺术,提升思维之“质”

灵动的教学不在于试图去填满,而在于通过必要的留白,给课堂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感悟和探索中,获得对数学必要的建构和思维质的提升,划亮学生的智慧光点。

1.以静心思考给各类学生留点“时间”,激发智慧的火花

课堂应该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常常出现:个别优秀学生替代了大部分学生的思考,老师等不及,替代了学生的思考与繁衍。我们应留一点空白给学生静心思考,“等”上几秒,让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增加学生信心及回答的多样性,或许会闪现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也给教师留下发挥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

2.用诱导语言给知识的学习留下“空间”,激起思维的浪花

教材中的大量留白,使教材不再是封闭的结构,为教师的教学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不但要读懂教材,还要能悟透教材的生长点,从中寻觅补白的策略。可以在环节、关键点上设计,也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诱导:问到该问处,止于该止时;该扶即扶、当放则放,剩下的就留给学生去填补、完善及引申。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思维张力下,沿着语言留白,主动向未知进发。

3.用肯定、点拨给学生的情感留下“空间”,使之鼓而舞之

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我们教师除了需要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化解数学本身的抽象外,更应通过鼓励、肯定等积极正面的评价,营造向上的情感空间,使课堂教学产生强大的张力。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耐心的等待、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巧妙的设疑激趣以及举个例子等,都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四、智慧渗透数学文化,彰显数学之“真”

数学文化,是伴随着数学知识的产生、生成、传播的过程而产生的,是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数学文化使数学超越了知识本身,让数学教学找到了更真、更善、更为丰富的动人内涵。我们教师要做到调试好自己的数学观和数学文化观,多多涉及阅读与积累;努力从数学概念、规则、思想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入手,以更日常化、更具涵盖性的数学内容和更加朴素的教学实践,表达对数学文化的理解,追求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打造智慧课堂,塑造真智品质,坚持不断地阅读、实践与思考,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自觉性,相信我们的课堂,也能真正成为孩子释放童年生命张力的天地。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在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