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辽宁旅游英语翻译规范化

2015-05-30佟智慧

求知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旅游英语文化差异翻译

佟智慧

摘 要:旅游英语翻译起着国际间沟通和传播文化的作用,对辽宁国际旅游项目的建设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分析入手,指出旅游英语翻译中易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出适度增添、适度删减、适度改写、巧用文化类比等四项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辽宁国际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对策;文化差异

一、引言

针对当今的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国家已把旅游业作为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辽宁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随着辽宁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来辽宁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国际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旅游实际上属于一种跨文化的沟通方式,旅游英语的译者必须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对待翻译工作。因为外国友人来此旅游的目的,不只是体验这里的独特气候,最重要的就是领略到辽宁壮丽的自然景观、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国度之间存在着文化和习俗的差异,所以国际旅游就是一种跨越文化和地域的交际活动。旅游资料的错误翻译不仅会给交流制造障碍,还会造成误解,必定会耽误旅游业的进步。欲把辽宁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涉外旅游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旅游翻译能力,还要知晓异国间文化的差异,敢于承担发扬本土文化的重担,使语言、文化与旅游三者紧密结合,把辽宁文化和现代辽宁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外国游客。

二、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一条主脉,儒家的伦理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条主脉。如dragon(龙),在中国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是权力、吉祥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的化身,炎黄子孙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贬义词,在西方神话中,它是使人恐惧的妖魔、怪兽,在《圣经》故事里,它是罪恶的化身。著名的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如果单单是传达语言而不考虑双方文化差异,那就失去了交际活动的意义。要想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把握好跨文化交际的方式,而精准的旅游英语翻译举足轻重,所涉及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历史、地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信仰、礼仪、社会关系、民俗风尚及文学艺术等。

语境分为三个层次:①语言语境, 指语言活动赖以进行的时间、场合、地点等因素,也包括表达、领会的前言后语和上下文;②情景语境,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③文化语境,即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文化语境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要参考点。优秀的旅游英语翻译会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有效地避开局部文化碰撞和矛盾。

三、旅游英语翻译的对策建议

为了让辽宁走向世界,努力发展国际旅游业是前期重要手段之一,必须通过旅游英语翻译将辽宁的文化内涵和基本面貌发扬出去,把具有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旅游胜地介绍给国际友人。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一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获得的是什么。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泥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查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从著名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到现代翻译家推崇的“忠实与通顺”,介绍了翻译知识和技巧,介绍了诸多的翻译方法,如直译(音译)、意译、择词译法、引申和褒贬法、词类转移译法、增词法、重复法、文化类比法、省略法(减译和改译)等,每种翻译方法都必须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必须对双方文化理解和尊重才行。课题组通过工作实践积累和多年对翻译的了解,认为以下几种方法通俗易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1. 适度增添

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两个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内容在原语国家可能尽人皆知,但外国人却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对原文中一些带有原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就可以添加解释性翻译,将这部分知识补充出来,避免读者的误解甚至不解,做到内外有别。例如,沈阳故宫内一段介绍“清代乾隆年间”可以翻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1736—1795))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这种补充公元年份的翻译方法可以让外籍游客熟悉中国的历史朝代及人物等。

在旅游翻译中,传统节日也经常需要类似的解释性翻译。特别是当游客对传统节日、风土民俗很有兴趣时,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就成了十分重要的补充内容。比如“端午节”可以译作:Dragon Boat Festival—a festival to memorize

Quyua—a famous poet and statesman of Chu Kingdom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o finally killed himself by plunging into the Miluo River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n the year BC 295 。

从理论上说,增添的内容可以很广泛,只要是与原文相关或理解原文内容所需要的背景知识都可以加入,比如历史年代、生卒时间、人物身份及其历史贡献、地理位置、音译名称在原文语言中的含意,等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翻译的侧重点、游客兴趣、必要性以及时间等因素却往往限制了增添的内容和详略程度。

2. 适度删减

初学翻译者一个常见的毛病就是把翻译对等词误以为是词的定义,从而把翻译对等词看作是完全对等。由于中西方旅游文体风格上的差异,一些汉语特色文化信息如果进行逐字的翻译难免会显得啰唆而累赘,不但对原文理解没有帮助,还会让游客更觉糊涂。在旅游翻译时,如果没有特别目的和要求,翻译时应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删减,突出主题信息,以便外国游客的理解。

比如文字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有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袭人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各种桂花竞相开放、争妍媲美。最终翻译文本为:The Park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原文中对各种桂花的名称和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语言华丽,句式整齐,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沁人心脾。但对现场翻译来说,费尽心思去翻译这些词句显然是得不偿失。试想一下,在那繁花似锦的公园里,还有什么溢美之词可以比得上那桂香宜人的自然之美?这里的译文就将四种桂花的名称全部略去不提,描述语言也高度概括,虽然在修辞效果上有一定的损失,但在口译实践中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3. 适度改写

在旅游翻译中,有些名词、术语是该国家或该地区特有的,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游客根本听不懂,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说法。

如沈阳故宫中的一段介绍: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年)病逝于盛京,十月葬于昭陵。在这段介绍中出现了“崇德八年”“盛京”“昭陵”三个历史专业术语,如果直译,枯燥乏味,外国游客理解和记忆起来会遇到障碍,反之,在翻译的时候,如果把时间术语改写为公元纪年,即“in 1643”,再把所处时代的地名“盛京”改写为今天的 “Shenyang”,那么这段英文介绍通俗易懂,准确流畅,外国客人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译文可作:Hong Taiji died of illness in 1643 at present da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and he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

4. 巧用文化类比

所谓“文化类比”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当我们不能在目标语中找到和原文本对等的表达方式时,可以把译语读者对原文不了解熟悉的事物替换成目标语语境下意思表达相近的事物来帮助理解的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巧妙运用类比方法来翻译辽宁的旅游资料,尤其是历史人物、历史朝代,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国外游客可以借助其自身背景文化来深切感受中国的独特文化风味,例如,有“北方明珠”之称的“大连”可以替换翻译为“Switzerland of Orient”,“观音菩萨”可以翻译为“Goddes of Mercy”,“清明节”则被译为“Chinese Easter”等,使外国游客将两国文化联系起来,这种译文的生动表达可帮助外国游客深刻记忆。

采用文化类比方法,可使游客“以彼知此”而缩短在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差距,消除文化陌生感,以迅速、有效地实现交际和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也能使游客在自身背景文化的基础之上深切感受异国的文化风味,会给外国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使游客产生认同感,达到宾至如归的效果。

四、结语

旅游英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同语言的转换必须服从一定文化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高超的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化共同之处的掌握度,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或减少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健康积极的多国文化关系需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而高质量的旅游英语翻译资料是使“辽宁国际旅游项目”走向国际化的助手。在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只要重视、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异,找到准确可行的翻译对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巧妙避开文化冲突和矛盾,建立积极乐观的多国文化交流关系,促进“辽宁国际旅游项目”的和谐发展。把有着深远意义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准确流畅地展现给全世界,把辽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使辽宁成为中国北方特色,传统文化独特、社会文明蒸蒸日上的国际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陆国强.英汉概念结构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尤金·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4]杨 华,王志永.基于文化内涵的辽宁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策略[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4(02).

[5]钟庆伦,刘笑歌.洛阳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2—15.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英语文化差异翻译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