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行为习惯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体现和应用

2015-05-30赵娇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城市行为习惯

摘 要:人类具有许多本能性行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它们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由于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本能被称为人的行为习性。人的行为习性是在生活中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自觉所形成的行为特征。这些大多数人都存在的习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点点滴滴。总结人们的更多的行为习性,使这些行为习性运用到当今的社会建设之中,在追求社会进步,城市现代化的前提下,建设出更多的文明的绿色的人性化设计,适应自然的原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符合。

关键词:行为习惯;城市;公共设施;应用

一、常见的人的行为习性

人的行为特征因人类社会的复杂多样,受其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民族、地区、文化、社会制度等,因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人类具有许多本能性行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它们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由于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本能被称为人的行为习性。常见的一些人的行为习性有1.抄近路习性2.识途习性3.左侧通行习性4.左转弯习性5.从众习性6.聚集效益习性。

二、人的行为习性各自的特点

人的行为习性是在生活中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自觉所形成的行为特征。这些大多数人都存在的习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抄近路习性的特点及给公共空间带来的影响

在所有情况下,人们都不太喜欢舍近求远,在清楚的了解目的地所在位置时,或者在有目的性的移动时,一般都是会选择最短的路径。所谓的捷径效应是指人们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捷的路线穿过某一空间,即使有其他影响因素也是如此。比如说观众走进展览厅是,总是会停在头几件作品前,然后逐渐减少停顿的次数,一直到观赏活动完成。为的是少走路。最常见的是,绿色草坪中一条条的小路。

(二)识途习性的特点及给公共空间带来的影响

当不明确知道目的地位置时,人们都是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又循着来路返回,又或者当人们在进入某一场所后,如遇到危险(如火灾)时,通常情况下会寻找原路返回,这种人们潜意识存在的经验称为识途性。在大量火灾事故现场调查中发现,许多遇难者都是因为找不到安全出口而昏迷在电梯口,因为紧急情况下,电梯是自动关闭的。特别是在慌乱之际,人更表现出识途习性的行为。

(三)左侧通行习性的特点及给公共空间带来的影响

除少数的国家,在一般的街道的交通规则都是右侧通行,然而在没有交通规则干扰的道路上,如步行街上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变成了左侧通行。人流在路面密度达到0.3人/m2以上时,人们常采用左侧通行的方式。在单独步行的时候沿道路左侧通行则更多。[2]有一种说法是基于人的左侧比较弱(心脏的位置),基于保护安全的本能而取左侧为重。尽管有关的假说还没有科学的证据,但左侧为重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却是客观存在。因此,提高建筑空间的功能效率需要在空间的布局和行动路线的安排上尊重人的行为特点。

(四)左转弯习性的特点及给公共空间带来的影响

人类有趋向于左转弯的行为习性,例如在公园散步,游览人群的行走轨迹可以显示这一习性。电影院的入口不论在哪个位置,多数人都是沿着观众厅的走道成左转弯的方向前进。此外,观察美术馆观众的动线,其中左转弯的人是右转的3倍,在体育运动中赛场的跑道也是左回转的情况多,如田径、速度滑冰、赛车等,也常见。在这种习性对于建筑和室内通道、避难通道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五)从众习性的特点及给公共空间带来的影响

在非常状态下,大多数人容易陷入惊慌,缺乏镇静和冷静判断的能力,多出现盲目追随的倾向,甚至争先恐后不计后果的逃生,具有盲目性。这种随大流的倾向就是追随的本能,也就是从众习性的特点。当室内出现紧急危险的情况时,总是会有一部分人首先采取避难行动,这时周围剩下的人往往会跟着首先采取行动的人朝着一个方向行动,这就是大众习性的作用。因此,设计室内避难疏散口,诱导是非常重要的。

(六)聚集效应习性的特点及给公共空间带来的影响

有学者研究了人群密度与步行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人群密度超过1.2人/m2时,步行速度会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当空间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则会出现人群滞留现象。如果滞留时间过长,就会逐渐集结人群,这种现象称之为聚集效应。所以在设计室内通道时,一定要预测人群密度,从而设计合理的通道空间,尽量防止滞留现象发生。

三、人的行为习性在设计中的应用

空间环境是通过设计来改善和体现的,好的设计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共有的人的行为习性是以人为出发点设计的灵感来源。应用人的行为习性是创造和谐、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主要因素,其应用表现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抄近路习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交通繁忙的交叉路口人们可以抄近路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里总是有很多的人不顾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及设施的引导,自顾自的沿着违章的但是却是最短的线路行走。尽管可能带来很多的问题(如违章、安全等)仍然如此,可见人的本能的力量——节约体能消耗的作用。这不是说违章有理,但是那些不考虑人的行为特点的环境设施设计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此。有些国家在设计建筑、公园、和空间环境时就考虑了这一习性,如日本,十字路口的人行横道线采取对角斜穿的方式,缩短了路程,比较符合人的抄近路的行为特征。法国巴黎的新城区德芳斯采取人走地面,车行地下的方式,使人们不必为了避让交通车辆而受到各种限制,造成上上下下、左拐右拐的很多的冤枉路。这些都是在环境设计中尊重人的行为特点的应用。

(二)识途习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危险或不安全的状态出现时,人们事先无任何思想准备,使人陷入惊慌失措之中,立刻处于非常状态,为了自身安全,选择不熟悉的路径,不按原来的道路返回,因此在设计室内安全出口时尽量设在入口的附近,并且要有明显的位置和方向指示标记。在室内环境安全设计中,由于灯光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故设置引导警示灯光,可起“防犯”的作用。在安全出入口作光导向设计,要比安全标志起更大的作用。尽量做到危险产生时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如许多大型的商场,影院,在电梯入口的地方有导向指示,并将安全出口设置在其附近,一旦危险发生时便于人们逃生。

(三)左侧通行习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行为习性对展厅的展品陈列及服务位置设置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展厅设计师,在展品展览时往往以在通道的左侧为主。能更好达到其展览的最佳目的。如一些大型家居商场里面的家居摆设,将设计好的样板间,放在人们习惯左转弯的左面,将其主打的家居或饰品摆放其内,更好的做到了销售的目的,同时又不会使购买者顾此失彼。另一方面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大多数国家,甚至国内特别行政区香港,都因为人们有不自觉的左侧通行的习性,而实施左侧通行,这样既减少了交通事故,也方便了人群流动。

(四)左转弯习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有学者研究发现同样条件下的向左转弯的所要时间比向右转弯的时间短。所以我们设计的大多数运动场地如跑道、棒球、滑冰等都是左向回转的,这是为了使运动员更好的发挥及顺应运动员运动的习性,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体育事业。而在展厅布置方面把主要的展品放在人们视线所能顾及的地方,减少了欣赏者的通行,同时又达到展览的目的。

(五)从众习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从众习性本质上就是动物的追随本能,在自然界中,当遇到异常危险情况时,某些动物会向某一个方向奔跑,其他的动物就会紧跟而上。人类也有这种“随大流”的习性。这种习性对运动场的安全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在运动场发生骚乱或异常情况时,如何使首先发现者找到安全通道是很重要的。由于人类还有向光性和躲避危险的本能,故可在通道内设置警示安全照明,并指明避难疏散口,或者是声音通知在场人员安全撤离,诱导非常重要。

(六)聚集效应习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火车站,地铁站或广场等公开场合往往会发现人群密度较为集中的几片。如火车站进站口,由于过多的人口拥挤会出现人员伤亡等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在上海、南京、杭州等人流较多的进站口,为避免大量人口的滞留,而设置了电梯或步梯,及宽敞的大厅,为更好的分散人流做了必要的准备。出站口设置宽敞的广场,而交通工具设置在广场以外的地方,也为疏散人群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地铁站候车处,装饰了许多广告,或是自动服务系统,起到了吸引人流的左右,防止人群过度集中。而在广场也安放了许多休息用具或体育健身器材,为分散人群,娱乐安全做好了铺垫。

四、人的行为习性在设计应用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空间质量和人性化建设的逐渐重视,广场、游乐园、步行街和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具有公共性的开放空间得到较大的发展。建立人性化设计空间,目的是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适合人类的心理和亲身感受。通过人性化设计引导人,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社会更和谐。而人的行为习性对设计的影响也就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应用。人的行为习性还有很多如趋光性、依托的安全感、人的距离保持等等,都在空间设计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是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方式,在空间环境的形态中影响深远,正如阿尔特曼指出的:“可以认为空间的使用既由人决定,同时又决定人的行为”。城市设计从人的利益出发,更多的为公众服务,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必须要以城市环境和实际生活互为起点,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核心,也就是说空间是一系列有关多种元素与“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感知外界事物,对自身产生影响,常常带有各自的习性,把这些大多数人都存在的共性应用在设计中,这样使得社会公共空间与人达成一种和谐与默契,达成了空间与人的一种交流。同时,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好设计。

五、结语

从人们生活的点滴出发,了解,发现,总结人们的更多的行为习性,使这些行为习性运用到当今的社会建设之中,在追求社会进步,城市现代化的前提下,建设出更多的文明的绿色的人性化设计,适应自然的原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符合。消减城市生活带来的陌生感,做到完善生活环境,使生活在空间中的人、社会、设计,都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作用;使整个空间环境在运动中被人类自身感知;使社会建设更加文明。

参考文献:

[1]龚锦.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7.

[2]张月.室内人体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申黎明.人体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魏志芬,王玉洁.浅谈空间设计中的心理因素[M]. 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2000.

[5]李文彬,朱守林.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6]周兴文.人的行为习性演化痕迹[J].沈阳大学报,2010.

作者简介:

赵娇娇,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城市行为习惯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应用探究
公共设施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