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不要华而不实
2015-05-30邓伟
邓伟
我到萧山高桥小学听了2节随堂课和3节公开课,感觉到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我们大不一样,他们主张“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4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不说一句多余的话,学生不做一件多余的事。他们已经清楚认识到——课件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教师。由此可见,不少教师也成为多媒体的奴隶。我认为课堂上要减少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那么,现在大家都在强调“新”,到底怎么才叫“新”呢?
一、要有新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构建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已为大势。在这些新的教学呼唤声中,新课程应有独特的价值取向,但反观我们当前的教学,颇有点矫枉过正,重新陷入新的谬误之嫌。一些公开课既是唱又是跳,既是算又是画,似乎热闹得很。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吗?显而易见,这只是“形”而已,离其“神”还有相当的距离。而萧山高桥小学的课堂实实在在,教师注重引导,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要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话,不帮学生说;自己能做到的事不帮学生做!
二、要有新的学生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大家都知道新课程下的教学是学生自主、综合实性的学习,教师不能包办!那么,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固然不错,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十分强,疑惑与不解,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本课的学习要求之外,甚至组织纪律性的散漫,这些对于学生来讲都是正常的。对此,教师岂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新课程不同于放羊式教学,更不同于放任自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正确引导。
三、要有新的课堂观:注重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指导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还要为学生构建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从而影响着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求结果,不问其他。只要我们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体制不发生根本性改变,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新课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让他们多实践,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新课程愈演愈烈,我希望各位老师对学生的“双基”训练扎实一点,课堂面貌朴实一点!教学方法平实一点!就像高桥小学那样“实实在在”的。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