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知识
2015-05-30黎朝建
黎朝建
在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刚刚起步,单靠传统的每周或隔周两节习作课的训练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和观察,结合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每课落实一个习作知识,或认识一个写作概念,或训练一种写作技巧。通过阅读教学的习作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要掌握的习作知识一般有表达方法和组织结构,表达方法多以叙述、描写和说明为主,文章的组织结构也是过渡、照应、详略、开头和结尾居多。在阅读教学中科学、适时地进行习作知识的渗透,习作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叙述,通俗地说就是把人物和事件说清楚,是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小学语文三个学段十二册教材中最多的文章是叙述文。有经典的、几次教材修订都不舍得删掉的,有第八次课程改革中新添的。叙述的知识点有叙述人称和叙述方法,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见了,亲人》《少年闰土》等;第二人称有《天窗》及应用文中的书信;第三人称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穷人》等。在小学语文的课文中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占了大部分,用第二人称叙述的课文相对少。在阅读教学中,既让学生明白课文是运用第几人称来叙述,用这样人称来叙述的作用,又让学生懂得变换人称来复述,比较中揣摩。叙述方法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在小学阶段重点是学习顺叙方法。阅读教学品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弄清哪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哪篇课文是将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叙述,哪篇课文是把叙述的事件中断插进另一件事情,哪篇课文是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通过随机的阅读教学渗透,从中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叙述方法的用法及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描写类文章多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如《少年闰土》中写闰土的脸和穿戴就是肖像描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的片段就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鸟的天堂》,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样子是静态描写,后来看到鸟儿在大榕树里活动是动态描写。不管文章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在学生掌握具体的描写方法之后,关键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各种描写方法的魅力。除了叙述和描写,说明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且使用很广泛的基本表达方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的说明方法有数学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形象说明等,我们在课堂中要结合说明文的教学,向学生介绍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各种说明方法的用处,并真正懂得如何去运用。
学生掌握了文章表达方法的习作知识,还要懂得文章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课堂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文章谋篇布局知识的主渠道,文章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为啥详写、为啥略写,都要明辨曲折,一课一解,一课一得。文章的开头丰富多彩,有开门见山、交代要素、渲染环境、悬念引入、描绘形象、倒叙回忆、抒发感情、引用故事、先声夺人、铺垫引入等,形形色色,各有千秋。比如《林海》的开头:“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踏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文章的开头就交代了“我”去看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直接点题,开门见山。还比如《顶碗少年》的开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这是用回忆的文字开头,属于倒叙回忆方法。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为学生介绍各种文章谋篇布局方法,同时明确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相信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习作知识一定在学生心头根深蒂固,花果烂漫。
小学生习作不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打不开;二是句子写不美。前者属于思维方法的训练不到位,后者属于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贫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归根到底都是学生习作知识的短缺。小学阶段的习作知识不外乎表达方法和篇章结构,我们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有意或无意参透这些习作知识,给学生逐渐构建习作的理念,习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天方夜谭”。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