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护海洋的种子生根发芽
2015-05-30
许李易,福建省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负责人,海洋科技辅导员,“蓝源”协会创始人。在他和二中几代生物老师的努力下,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先后被福建省科协命名为“福建省青少年海洋生物标本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重点示范点”,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家海洋局列为“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小额资助单位。2013年6月,东山二中海洋生物标本馆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2015年,他当选2014年度全国海洋人物。本期,我们就请许老师来分享他的经历。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海洋有了特殊的感情?这与您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是否有关呢?
许李易:小时候我就对海很有感情,因为我生活在海边,小时候在海边玩耍,看渔民打渔、拉网,父亲也经常带我到有礁石的地方模螺,看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美丽的礁石,海边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培养我对海洋的感情。通过大学系统的学习,我对海洋更是充满敬畏。
咱们学校海洋生物标本馆的标本资源从何而来?在收集标本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
许李易:刚开始是通过建立学生兴趣小组,收集东山沿海的海洋标本,慢慢地影响大了,一些渔民会主动捐献比较罕见的标本给标本馆。2007年9月,学生陈艺坤的伯父陈文强在内海捕到一条约5千克重的枪乌贼(鱿鱼)。面对如此罕见的内海大鱿鱼,他谢绝餐馆500元的高价收购,转而将它送给学校做标本。不久,陈艺坤的父亲陈文勇也将从海底捞到的,爷爷曾嘱咐要作为传家宝的一块巨大的鲸鱼脊椎骨头送给学校做标本。“发现奇特物种就送给二中做标本。”这已成为东山的一种风气。正是由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标本馆的馆藏才越来越丰富。
那现在海洋生物标本馆有多少种标本呢?最特一别的或最稀有的标本是什么,这对海洋保护有怎样的意义?
许李易:现在海洋生物标本馆有1200多种海洋生物标本,几乎涵盖台湾海峡的全部物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鹦鹉螺、砗磲、红珊瑚和占全世界海龟种类的70%以上的棱皮龟、蝻龟、玳瑁、绿海龟和丽海龟等;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虎斑宝贝、法螺、唐冠螺、鲸、海豚等。
在我们制作标本的过程中,馆里的许多标本现在是很难找到的,例如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末可以收集到68种藻类,而现在,只能收集到32种,这就足以警示我们人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
那您建立“蓝源”协会的初衷是什么?“蓝源”协会的现状是怎样的?您的学生们是否跟您说过他们为何要参加“蓝源”协会?
许李易:当时,我们做的海洋保护活动很多都是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的。我们想如果有一个让孩子感兴趣又能自觉参与的海洋保护组织,那该有多好呀,于是“蓝源”就诞生了。“蓝源”协会成立于2010年8月21日,主要成员是由东山二中关心海洋环境保护的师生组成,每年大约有60到100名新老成员进行更新替换。协会举办的“走近东山岛珊瑚海洋自然保护区,关注珊瑚保护”“保护海龟,清洁沙滩”“鲎爱无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宣传活动,让成员们进一步增强了海洋意识。“蓝源”这几年很受欢迎,原因是现在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很多,他们更加关心东山岛的美丽,担心环境受到破坏。加入“蓝源”,也是为保护家乡环境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最后,请您给我们《百科探秘·海底世界》的读者说两句吧。
许李易:通过阅读《百科探秘·海底世界》,让海洋生态环保的理念和海洋强国梦想的种子扎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思想土壤之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同时,我祝愿这本杂志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