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现代绘画与幼师美术色彩教学

2015-05-30李顺

艺术科技 2015年11期

摘 要:通过在幼师美术色彩教学课程中吸收与借鉴西方现代美术的色彩理念,使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色彩的魅力,从而提高运用色彩感情倾向来绘画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提高鉴别和选择能力,培养审美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幼师美术色彩教学;西方现代绘画;吸收与借鉴;审美意识的培养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它在绘画艺术中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视觉的一部分。在学生的视野中,世界就是充满色彩的。他们用色彩和世界对话,用色彩和世界交流。新的美术教学大纲告诉我们:美术教学并非是以培养画家为唯一目的而侧重于技巧的训练,而主要是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其文化素质,通过色彩知识的学习及运用,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色彩感受力,通过自由运用色彩表现内心感受及反映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达到一定的对美的感悟和表现力。从而丰富其精神世界,拓展其知识范围,开发其一切智能潜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般来讲,学生对色彩的反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起变化的。同时早期美术教育的差异、出生地域的差异及学生性格的差异等因素又会产生对个别色彩有不同的偏爱。一般没有接触过色彩知识的人大多总是以最刺眼、最醒目的色彩开始在纸上乱涂,根本不考虑此处需要什么颜色,而初步接触过色彩的幼师学生则喜欢通过变换颜色来证明自己会用颜色了,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自然界色彩概念还停留在固有色的基础上,这可能源于家长的语言和文学作品中的启发。但他们还不知道色彩的变化及情感在色彩中的作用,而是以对物象的概念来表现色彩。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学生已知道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并逐步体会色彩的冷暖等基础色彩的感情倾向。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面不断扩大,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逐年加强,同时对色彩的观察也开始具有一定的揣度能力,其准确性也随之相应提高。因此,对色彩的使用,理解和表现能基本与客观对象接近吻合。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墨分五色,干湿浓淡,在黑白之间追求墨色的变化。除去少数画家的青绿山水,在中国美术史上大多数中国画家基本以单一的墨色绘画,画面中很少介入对色彩的运用,这也许是与中国传统文人所追崇的清新高雅的文人气质有关。

而对色彩的早期研究,起源于西方的绘画艺术。自17世纪牛顿创立光色理论伊始,印象派首开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进行户外写生之先河,大胆抛弃传统古典绘画的棕褐色调,注重客观再现光影与色的变换,使画面充满了光色的律动。以修拉为代表的新印象派发明了新的表现形式方法“点彩画法”;后印象派艺术家逐渐发展到全凭思想和直觉进行表现;现代热抽象绘画的始祖康定斯基让色彩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独具价值,以致完全理性抽象探索色彩表现形式的冷抽象派代表蒙特里安,只用三原色构成画面,色彩终于从绘画要素中完全独立出来,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色彩教学体系始现于1919年德国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后由日本发展为“色彩构成”科目,其目的是理性研究色彩规律,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熟知西方现代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在众多现代画派中,尤以印象派、点彩派、野兽派、抽象派、抽象表现等画派对传统色彩理论的颠覆,对新色彩王国的贡献最大。自马奈、莫奈直至凡高,塞尚为脉络的印象派开始就注重运用极强烈的主观,把视觉以外,由外表看不到的事物的精神也体现出来,尤其凡·高以激烈的个性把自己内在热情随心所欲地表现在画面上,绘画史发展到以马蒂斯、德朗、弗拉芒克为代表的野兽派时,愈加忽视造型的细节处理,此派的画家们惯用红、青、紫、黄等醒目的色彩作画,他们以这些原色的并列加上大笔触单纯化的线条作夸张抑扬的形态,希望以此达到个性的表现,把内在真挚情感极端放任地流露出来。以最小限度的描绘达到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而在以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开创到由波洛克,德库宁发展到极致的抽象绘画中,进一步表现内在真实,他们的画面都是非具象的,运用抽象的表现方法抛弃具体的造型,用色彩和线条提炼对人、事、物的精神内涵的体现,追求内在的心理表现,以最简单的手法表现最深刻的思想,勇敢地去开拓感知的世界。

基于以上画派的用色特点,我们可以感受到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规律就是个性的解放史,色彩的解放史。对照刚刚接触相对专业色彩知识的幼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在画面中加以对西方现代美术色彩特点的吸收就非常的适宜了。

通过幼师学生对平时着装的要求知道他们已开始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并逐步体会到色彩的冷、暖等感情倾向,他们已不满足于追求画面鲜艳、丰富等简单的色彩要求,同时对色彩的空间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意愿。针对此特点,在幼师色彩教学阶段,笔者的色彩教学方向更侧重于通过对西方现代架上绘画色彩特点的吸收来完善学生的色彩空间概念,并希冀通过现代绘画色彩特点的认识让学生学会使用色彩来表达内心感受,学会使用色彩来表达对风景色彩倾向等课题的独特感受。

由于幼师阶段的学生对文学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画册图片、音乐、幻灯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西方美术史的学习,达到对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点彩派等西方现代美术中一些易于学生理解把握的画派的初步认识,并由此熟悉各画派的用色用笔特点,从而运用到装饰画创作和风景写生等教学课题中。在此阶段教学中,应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对一些西方画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作品特点等美术史内容有所了解,再在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先临摹大师作品,然后写生创作的过程,达到认识色彩的感情倾向,了解大师笔触的特点,再运用色彩感情倾向表达学生对事物、对风景、对内心体验的独特表述。

例如,在抽象派知识的学习中,先通过美术欣赏课用直观的画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以严谨的方格、几何形体为表达方式的冷抽象艺术特点,以狂放不羁的用笔随意浪漫的色彩为特点的热抽象艺术。再引导学生感受春夏秋冬、酸甜苦辣的色彩倾向,并由此课题进而引申到用色彩来表现对一首乐曲,一座城市的感觉。在画面中没有了具体造型的束缚,因而学生所有精力集中在用色彩来体现对课题的感受与表现中,使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色彩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了运用色彩感情倾向来绘画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日益推进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美术教育要带给学生的是对美的鉴别、品味、思考和表达,以及以学生美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发散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这些训练远远要比画好一张画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何政广.欧美现代美术[M].艺术家出版社.

[2] 李祥文.美术[M].语文出版社.

[3] 杨兆舜,宁国华.绘画[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 邹红琴,熊永平.装饰图形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

[5] 胡志颖.西方当代艺术状态[M].人民美术出版社.

[6] 张伟,李顺.色彩写生[M].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顺(1980—),女,江西南昌人,讲师,研究方向:幼师美术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