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5-05-30胡筱

艺术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模式

摘 要: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教学中,服装立体裁剪被定为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岗位职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保证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在一个高水平层面的展开。

关键词:立体裁剪教学;教学模式;服装设计

立体裁剪集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与样板制作于一体,是一门综合型、交叉型、体现艺术与技术相互渗透的课程。课程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立体裁剪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使学生理解服装空间构成基本原理与规律,掌握基础型衣裙与两面构成型上衣的立体裁剪技能,最终提高学生服装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的综合能力,在服装设计课程体系中反映了服装设计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1 立体裁剪课程的发展现状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装设计起步较早,他们很早就开始培养既具备较高艺术鉴赏力和时尚敏感度,又有娴熟的立体裁剪工艺技巧的人才,在学院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发达国家的设备技术、原料开发和产品设计都属一流,而我国的服装设计学起步较晚,尤其与近年成衣时装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相比,立体裁剪课程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但是近多年通过努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立体裁剪课程在国内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比较普遍,各纺织院校中服装立体裁剪属于服装设计中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差异,立体裁剪只是讲解裁剪的技法,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服装创意原理和方法。其次,服装立体裁剪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这种方法现在逐渐适应不了现代人的穿着要求,在教学上也体现出了传统制约新式教学模式的局面。

2 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

要从根本上改变立体裁剪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将课程的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从多角度、全方位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

(1)重视与其它专业构建平台,先后将形态认知、形态理解、形态构成、形态创意、形态语意等设计类基础课融入服装立体设计课程体系。

(2)以设计为先导在实践中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突破常规组合方式,实现面料的二次开发与非服用面料的拓展实验。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构想上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使他们的潜能充分得到发挥,并由过去封闭式下的被动进行设计变为开放式中的主动进行设计。

(4)重视教学方法中的能力培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了课堂互动教学、工作室自主创作设计教学以及引进企业合作项目等多种教学方法。

(5)课程内容优化改革: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改革教学内容,采用三级模块教学模式。基础模块教学让学生掌握立体裁剪基础知识;专业模块教学按照学生的不同岗位方向在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应用模块教学引入企业品牌款式制作项目,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服装市场的适应能力。

(6)强调课程学习与市场结合:以掌握立体裁剪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品牌设计项目,利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和手段完成品牌样品的款式设计和版型设计任务。在实践中缩短校企差距服装立体设计改变了过去全部授课思路单一,学生在教室学习基本不接触社会,设计方案更多地照搬杂志做拼凑设计的教学方式。构建针对社会需求,针对大赛组织者的要求而进行设计教学的新模式。由于教学模式的要求,师资队伍组成必须是多元的,从而培养了学生较强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更加贴近社会。。

(7)考核体系目标化:课程考核内容除了课堂基础部分的过程考核外,加大了自我创作和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考核。以企业对作品的满意程度和市场评价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8)教师共享教学:在不同教学模块中,立体裁剪课程教师与服装设计、服装版型、服装工艺专业教师以及服装企业项目负责人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3 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按企业工作的实际过程,知识和能力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企业立体裁剪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目标转化为4大项目(裙装的立体裁剪、衬衫的立体裁剪、外套类的立体裁剪、礼服的立体裁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入设计的元素,提高目标至创意性服装的设计与立体裁剪制作,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学内容都必须来自于服装企业实际生产的裙装、衬衫等典型款式的生产过程,课程内容还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完整性和适应性。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方式。立体裁剪课程主要讲述观察、制作服装的立体裁剪的思考方法、适合人体的轮廓线设计、结构线变化,立体裁剪基本针法、手法、技法,基础上衣、裙子的立裁,分割造型的立裁,波浪造型的立裁,褶裥造型的立裁,交叉造型的立裁,立体裁剪到平面样版的转化等。通过立体裁剪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平衡感、时尚的视觉和敏锐的感悟力,提升结构设计应变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案例分析法:将国际大师的服装作品、企业生产产品的案例引入教学中,作为学习参考。例如,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通过企业调研、市场调研获得款式进行款式分析,教师还应将阿玛尼、香奈尔等众多知名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作为案例展示给学生,通过对不同的典型案例分析,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立体结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2)示范演示法: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如“结构款式的标示”、“坯布的准备”、“技法的应用”等,通过教师的每步演示操作,学生加深印象,再通过自身体验掌握立裁的要领。3)分组讨论法:在设计款式、实施立体结构操作过程及对立体结构设计完成后的评估、查检阶段,经常采用小组讨论法,集思广益,力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同学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如学生每三人一组,共同完成款式的立体造型设计与操作,款式完成后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互相点评与学习。4)角色扮演法:学生就是设计师。在综合实训中,要求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从款式分析—立裁准备—立裁成衣—假缝样衣—拓印样板—成衣缝制的完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体会成果丰收的喜悦。5)实景教学法:把学生带到企业、市场,在实际工作场地,由企业兼职教师对生产的产品进行分析,讲解。学习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6)小人台设计:通过1/2、1/3比例的人台的使用,提高和加快学生在设计-立裁成衣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让学生能更快地将设计与成衣联系起来。

4 结语

在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教学中,服装立体裁剪被定为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岗位职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从课程标准的初步制订、试行、修订到最终确认都必须经过多次推敲。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分解、课程教学的流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标准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展开定期的商讨,通过日常的教学研究和专项课题研究不断补充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达到动态调整、充实教学内容的目的。从而形成一整套系统的课程教学方案,有效保证课程教学在一个高水平层面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张文斌,等.服装立体裁剪[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 邹平.服装立体裁剪[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胡筱(1979—),女,江西靖安人,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理论与应用。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南牖纳新》系列创意服装设计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