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体验 明理
2015-05-30王安青
王安青
教学《出行之前巧安排》一课时,我预设了五个活动,层层推进,深化教学目标,突出“巧安排”这一教学重点。
活动一:谈话导入走进“巧安排”
开课后我用学生熟悉而又喜爱的话题“旅游”导入新课,由生活引入课题,把教材内容引发为学生活动,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活动二:情境呈现感知“巧安排”
为了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我以教材中的“我的选择”创设了问题情境:设计旅游路线。因此,我把教材中“武汉到上海”的路线替换为“宜昌到重庆”,因为武汉到上海的交通工具没有轮船,改变后的路线有利于学生设计出更多元化的出行方式。课堂上孩子们交流时,很多都选择了轮船这一交通工具,在交流中明白不同交通工具的优势,为下一个活动“策划出行方案”做了铺垫。
活动三:方案策划探究“巧安排”
我改变了以往的说教明理的方式,设计了“角色体验”的问题情境:将路线定位“歇马、襄阳、武汉、宜昌”四地之间,既增加了与本土的联系,也将出行路线、交通工具变得多元化。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设计出一份组员们认为最好的方案,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四:展示方案深化“巧安排”
展示出行方案,其实是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出行方案的思维过程,也是展示自己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交通工具和旅游线路的。更重要的是,在组长阐述制定出行方案的理由时,让大家认识到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展示让孩子们感悟到交通工具和路线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要求,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和安排,升华课题中的“巧”。
活动五:运用导行延伸“巧安排”
为了让学生把本课中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生活,在“运用导行延伸‘巧安排”的环节中,用“测一测”让孩子在小组内抽签,按照抽取的时间和目的地,设计一条出行路线,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为家人设计暑假出行方案”。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深深感到:
1.贴近儿童的生活。我用前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向生活,通过上网、询问等不同的方式,了解不同地点的交通工具、票价、时间等相关资料,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增强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后运用导行的“测一测”“为亲人设计一份出行方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
2.创新儿童的活动。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性这一特点,教学中我以谈话导入、情境呈现、方案策划、运用导行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出行前进行合理安排,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体现儿童的主体。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施要求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本节课中我始终以小组为单位,以生为本,用“方案策划PK”的方式,引导学生收集、汇报、交流、等形式感悟“巧安排”,提升道德情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