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从点滴做起
2015-05-30余可可
余可可
对幼儿开展健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于年龄特点,幼儿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具有认知能力,更谈不上加以纠正和治疗。这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因此,应时刻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过滤消极负面的信息,传递正能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的教育活动,我们要将心理教育有效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今天下午,我正在组织活动时,马喆纯(化名)走过来告诉我说她肚子疼,于是我用手轻轻地给她揉了揉,提醒她如果还疼就告诉老师。突然“哗”的一声,她吐了一地,脸上、身上全是呕吐物。见此情况我急忙替她擦脸,帮她脱下弄脏的衣服。周围则是一片嘲笑声,大部分幼儿用手捏着鼻子,捂着嘴巴,一副厌恶的表情。
在平时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总是耐心教育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而现实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帮喆纯换好衣服后,递给她一杯水,关心地问她:“宝贝,现在肚子还疼吗?”她难过地摇摇头说:“余老师,我不疼了。”我看着她难过的表情,接着问:“是不是看到小朋友都在笑你,你心里很不好受?”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头埋得低低的,使劲往我怀里钻。接着,我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如果你们生病了,是不是很希望有人来关心你们、帮助你们?”全班的幼儿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有的小朋友说:“我发烧的时候,我爸爸会在旁边陪我。”“我咳嗽了,妈妈会给我倒水给我喝……”于是,我接着问:“那看到别人生病了,你会怎么办?”有的小朋友说:“不应该笑话她。”“应该拿衣服给她换,倒杯水给她喝,不应该……”大家发言非常积极,最后经过讨论:小朋友知道我们大二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同情心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同情、关爱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目标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机,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其实,关爱就隐藏在孩子周边的生活当中,任何的育人、心灵方面的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熏陶、教育的自然结果,关爱教育也不例外。关爱教育是由具体的感性体验达到理性思考的、不间断循环往复的、逐层有效提升思想认识的教育过程。它通过对幼儿进行一系列关爱行动的培养,老师和父母在生活中树立的榜样和营造的环境,让幼儿懂得关爱应该从身边人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而将幼儿的不良习惯加以改进,为幼儿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