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2015-05-30曾萃华
摘 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理论对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进行论述,归纳出地域性城市广场的一般设计原则和策略以及相应的设计手法,力求创造出一种从文化和生态上均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最后结合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实践案例,对地域性广场的设计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出具有地域文化的城市广场设计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服务。
关键词:地域文化;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城市面貌可谓日新月异。然而大多数城市广场是千篇一律,失去了地域特性和文化内涵。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必须转向寻找本土文脉,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地域特色赋予了城市广场丰富的生命力,让自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完美结合,进而使设计作品和谐融入更广阔的区域。
2 基于地域性文化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基本原理
2.1 基于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的涵义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是超越对地表特征的单纯依附,符合自然演变规律,并能引起特定区域的人们的文化共鸣的一种景观形态,是对地域性景观的再修复、再挖掘的过程。[1]
2.2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的构成要素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是当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历史产物,因此其景观构成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大类。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在地域性景观中是互相依存的,彼此不可分割。
(1)自然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植被、动物、气候条件、光热条件、风向、自然演变规律等。它是现代城市广场存在的基础,是构成人类行为空间的主要载体。
(2)人文要素。人文要素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要素为基础的人类活动标记,是自然要素的外延,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也是自然作用于人类而表现出的各种意识形态。人文要素的内涵包括居民点、城市、绿洲、种植园等;也包括社会结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宗教形式、民族风情、经济形态等。
2.3 地域文化景观载体
地域文化景观载体能够承载和传递地域信息,是地域文化的物化反映。不同的载体承载和传递的文化也不一样。地域文化景观载体主要包括:地形、园林道路、水体、植物、景观小品、铺装、建筑等。
(1)地形。地形是地域存在的基础,是景观设计的骨架,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对象,也是景观最后安置的场所之一,承载着延续地域景观脉络的重要使命,在景观设计中起到引导、分隔、界定边界的作用。地形的主要表现形态包括平地、凹地、山脊、盆地、山谷等。[2]
(2)道路。道路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道路是景观连接的枢纽,良好的道路设计能够增强人与生态环境的互动。道路可以是机动车道也可以是漫步道,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道路不仅要能够有效地组织与联系各个景观点,还要能够增强人们对道路所围合的空间感知。
(3)水体。水体是地域文化景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灵性的要素之一,不仅具有净化局部空气、调节微气候的作用,往往被寄予丰富的感情,为环境增添一份自然,使人倍感亲切。在进行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时,可以利用多种水体景观形式来表达地域文化气息,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情感。
(4)植物。植物包括花卉、灌木、乔木、草皮、攀缘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具有生命力,不仅具有某些气候生态调节功能,还可以满足造景功能,发挥引导人们视线、形成特定的景观空间的功能。在设计时,要巧妙利用乡土植物造景,要关注植物的生长特性,并善于利用其变化规律,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它与环境的联系,达到植物、动物、人类和平共处。
(5)景观小品。景观小品种类繁多,是地域文化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也是景观设计中的构成元素,包括雕塑、园灯、座椅、景石、景墙、碑柱、指示设施等。在进行设计和建设时,要注重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详细了解当地居民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品位。[3]
(6)铺装。铺装不仅是景观存在的一种物质状态,也是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还是一种文化景观。铺装对景观空间的联系和指向、承载地域文化等有积极的作用。铺装是传承和展示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可以在铺装中融合地域传统图纹、图形以及图案,通过布局和图案提高对地域的知名度和识别度。
(7)建筑。建筑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表达和传承的载体。在地域文化景观设计中,建筑不仅仅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房屋,还包括运用物质的手法对环境的多次限定,用各种形式和材料设计造就的建筑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对景观的营造。
3 基于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方法
3.1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会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不同地方的城市广场景观会呈现不同特点。在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两大影响因素,遵循客观规律,遵循景观设计规划的基本原理。
(1)生态平衡原则。要在维护和保持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原有生物链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设计现有场地景观,顺应当地原始地形地貌,保持原有地质结构,合理配置植物格局,特别要注意景观之间的视觉廊道的设计和规划。[4]
(2)地方特色原则。在进行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时,必须要体现地方特色,具体表现在尊重地域的历史和传统、尊重当地自然、尽可能地利用当地地方特色元素。尊重地域的历史和传统;尊重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尽可能地利用当地地方特色元素,特别是合理利用当地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材料和植物等。
(3)文脉延续原则。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承载于景观中,融会在生活中。文脉延续就是要关注地方历史和民俗,更关心现实生活,站在历史与未来的结合点上,注重对地域文化进行多角度解读和传承,在当地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诠释和充分表现,而不能仅仅是注重景观形式的设计,更不能完全把景观设计符号化。
(4)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营造有利于人们居住的环境,给人们带来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在景观设计时,要考虑人的使用舒适度,设计应符合人体工学特征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能够满足各层次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对城市广场景观的需求。
(5)美学原则。城市广场景观要符合美学原则,就是要让人们对客观景观在内心产生愉悦的感觉,人的心理情感与景观一致,产生和谐均衡、互相映衬吻合的知觉和感觉,达到主客协调一致。要注重景观的层次。注意景观的连续性不仅包括时间上的连续和空间上的连续,还包括景观的设计风格、表现手法、材质搭配、情感倾向等都要连续。
(6)经济效益原则。通过对地域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保持、强化并重新激活当地的个性和特色,增加魅力,让城市广场更具吸引力,促进当地居民休闲消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原则的另一方面含义是指在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坚持经济实际性,尽量节约。
(7)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时,我们要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要站在人类发展进程的历史高度,用具有远见的视角来设计和对待我们的环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及新型技术手段,提高景观设计中的利用率,不仅提供给当代人,还要可供后代人继续使用,在每个时代都和谐地维持下去。
3.2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方法
(1)掌握地域文化景观特征。首先,以领土景观为设计基底,在领土景观的基底上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求总体把握场地的改造方向。其次,分析地域文化景观的设计模式,掌握其内在文化内涵。最后,梳理和把握领土的整体肌理,尤其是具有历史的见证价值的肌理形态。
(2)利用地域文化景观要素构建景观空间。地域文化景观要素是在区域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基础上提取的,对城市广场景观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6]一是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结合。二是塑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和层次格局。
(3)发展多层次的景观形态。景观形态表现为外在的边缘、轮廓、肌理、质感,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形象认知。一是要做到布局形式与层次结构相适应。二是善于调节观景点。
(4)理解景观要素的不同作用。地域性景观设计是利用适宜的景观要素,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类型。一是要把握景观要素的外在形态。二是要清楚景观要素的作用过程,明白景观要素对景观空间、景观整体形态等的作用机制和过程。
(5)遵循景观的自然规律。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时,要尊重其自然文化。景观的存在要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要尊重自然。传承是地域景观的自然文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局面,一是尊重景观的自然性质。二是充分利用景观自然发展规律。
4 案例实践分析——都江堰水文化广场
最为典型的具有地域文化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案例有都江堰水文化广场。在都江堰水文化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充分挖掘都江堰历史悠久的治水历史和内涵,把最常见的鱼儿和竹笼作为设计元素,通过“鱼嘴”和“竹笼”这两个生活化符号来表达设计理念。在广场景观的设计中,设计语言更多的是来自于地域文化。例如,将传统灯笼广泛应用于广场景观的诸多细节地方:导水漏墙、金色帷幔雕塑、临水栏杆、吊桥等景观元素中,这些细节的处理充满了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活意境。广场的铺装和草地上也有灯笼,但是这三个竹笼并没有编制完成,这些竹笼象征了当地水利灌溉下的农耕种植文化。
另外在广场的中心地段设计了一处涡旋形水体景观,寓意为“天府之源”。在其中间镶嵌了钢制框架,在其里面填土白色卵石,即“投玉入波”,寓意镇水神,以及古代蜀地的大石崇拜。水闸的用料是取自当地红砂岩,经过改造加工而来,代表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都江堰水文化广场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表现出了城市广场的历史悠久,蕴含出了城市广场古老的水文化、石文化、建筑文化及农耕种植文化等,既符合时代发展,又饱含地域文化底蕴和内涵,并且集文化教育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和旅游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我国的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琛.民族历史文脉在文化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01):54-56.
[2] 吴国荣,郭青媛,王长富.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本土化景观的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53-7054.
[3] 孟瑾,陈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72-7074.
[4] 吴祥艳.中小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化”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2013(03):82-86.
[5] 臧晓琳,钟虹滨.从传统到现代的演绎——湘潭市红太阳广场景观设计[J].中国市场,2010(36):58-61.
[6] 刘秀晨.建筑形象·城市设计·城市广场——一个景观设计师对首都建设的几点看法[J].建筑学报,2002(08):54-56.
作者简介:曾萃华(1990—),女,湖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理论与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