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5-05-30许珊珊
许珊珊
比赛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学校深入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换而言之,比赛是体育活动永恒的话题,它是建立在一定技术和兴趣基础之上的,只要存在体育教学,就存在体育比赛。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通过比赛而营造;学生的斗志通过比赛而激起;挑战的目标通过比赛而树立;技术的追求通过比赛而提高。比赛,使学生由被动练习转变为主动运用技术,也使他们认识到运动技术的深层含义,促使他们对此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比赛的情况却没有我们想象得美好,出现了许多尴尬的局面。
一、聚焦:关注体育比赛“尴尬现象”的活动
在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如何基本上是靠比赛这一条途径来检验的。因此,许多体育教师都喜欢运用比赛来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不同的比赛的形式、不同的比赛方法和不同的比赛频率,每节体育课都上演着比赛的精彩。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比赛并不是完美的结局,有的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果,有的存在一定的危险。
尴尬一:跑步比赛学生不想跑
在教学50米短跑中,待学生做过热身运动、复习过基本要领之后,我们进行了跑步比赛。一方面想以此来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另一方面想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比赛按自然分组的形式进行,全班分成8组,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进行比赛,第一组比赛时问题就出现了:跑得快的学生和跑得慢的学生都提不起精神、都不想跑。接下来的几组比赛与第一组情况不谋而合,这却与我设计的初衷相违背,进行调查与简单总结之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跑得快的同学说:“我不用力跑就能拿第一”,跑得慢的说:“我即使用力也跑不过他们”。学生的言语道破了比赛尴尬局面的原因,在设计比赛时,我们仅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造成学生对比赛失去兴趣,使比赛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尴尬二:技术课堂重心偏离
在进行前滚翻的教学中,我按照正常的程序首先对学生讲解前滚翻的技术要领,然后进行示范,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便安排了障碍接力比赛,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邀请学生协助我进行场地的布置,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在各自场地每隔5米的地方放一块体操垫,共放四块,要求学生在跑动中利用前滚翻来通过每一块垫子。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一方面每组学生为了能快速取胜,在快速跑动中做前滚翻;另一方面学生为了求快而忘了前滚翻的技术要领,大部分同学不是跨过就是东倒西歪翻过,整个比赛可以说在提心吊胆中结束。在要领讲解结束,学生练习后安排比赛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此次比赛的安排并没有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仅没有起到巩固教学的目的,还存在很大的危险系数。
二、思考:剖析体育比赛“尴尬现象”的根源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关注到了比赛的作用,认识到了比赛的价值,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比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比赛的设计和组织不能心血来潮、凭空想象,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注比赛可能出现的状况。因此,在比赛的设计和组织上,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比赛要有导向性和检验性
比赛是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在比赛中看清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能随意地为比赛而比赛。再利用比赛进行检测的环节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不能一味地追求完美的结果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给课堂教学留下负面影响,造成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违背的结果。
2.比赛要有观测性和评价性
如果比赛缺少了观测性与评价性,那么比赛也就失去了活力与竞争力,更失去了比赛的价值意义。如有些课堂中,教师设置了比赛环节,但在比赛结束后,学生却无法分出胜负,无法定量成绩,那么这样的比赛就是缺少观测性与评价性的,比赛规则的不完善导致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比赛失去了引领作用,无法激起学生对比赛的热情。
3.比赛要有趣味性和合理性
教師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不是比赛越多越好,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安排,突出比赛的功能。让学生真正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在乐趣中习得技能,在技能中获得提升。
三、践行:重塑体育比赛“新的视角”
比赛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广泛的,恰当地运用给教学增添了积极的元素,但是不恰当的运用给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设计比赛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自认为能给学生起到提高技能、激发兴趣的作用,可实际却背道而驰,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1.比赛设计要主题明确
体育课中比赛主题的设计是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教学比赛主题。前滚翻比的是技术;定点投篮比的是技能;接力跑比的是合作;障碍跑比的是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比赛时,要充分考虑到比赛的主题是什么,只有针对主题,我们才能设计出精彩的比赛。
课例一:《合作跑》教学设计片段
在教学《合作跑》的内容时,我采用大渔网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切入口,让学生初步体验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从最初的两人合作跑逐步过渡到多人合作跑,学生在跑动中调整方案,改进技术。最后为了增加比赛的难度,我让学生尝试两人绑腿的合作跑并逐步过渡到多人,让学生在不断地挑战中增强积极性。
分析:合作跑的教学,主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跑动中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跑动中认识合作的价值和探寻合作的方法,并在合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设计时,我安排的所有活动都围绕这条主线开展。
课例二:《50米跑》教学设计片段
在设计六年级50米跑的教学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残酷模式选出班级的“倒数第一”。在比赛前,教师宣布了本次比赛的目的,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比赛的意义,从而能面对现实、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设计有主题的教育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要有正视困难的勇气,要有敢于拼搏的意志,更要有超越自我的决心。通过比赛认识胜负、输赢的关系,主动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的表现,用积极的心态寻求自己努力的方向,对待自己以后的发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认识到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化的需要。
思考:《新课标》十分强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经历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有的课堂中比赛主题看似明确,但在实际是一个伪主题,就如前面介绍的片段一和片段二,它们的主题就缺乏合理性与方向性。教师只有让教学的目标明确了,才能使开展的教学比赛有主题、有针对性。在组织教学比赛活动时,首先要结合本节课的目标确立比赛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开展比赛,同样的比赛,伴随着不一样的主题,比赛的内容也应该不一样,要求学生所表现出状态也不一样。主题应是一种媒介,它让学生找到活动的方向,也让教师找到不足的方面,它是比赛能够顺利进行的强化剂。
2.比赛活动要保持新鲜
比赛是体育教学中最具魅力的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比赛认识。要想使比赛活动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让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就要关注比赛的新鲜点。这个新鲜点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否则会降低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比赛时要充分“保持新鲜”,考虑如何设置比赛的新鲜点,体现比赛的多样性、竞争性、合作性和技术性,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例三:《投掷沙包》教学设计片段
三年级投掷沙包教学中,我在讲解基本练习之后,便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投掷比赛活动。如比比谁投得远;接力投;对面投……一系列比赛结束后,我调整方案,着重训练准确性,让学生投向设定高度的圈,距离不同,得分不同,积分以小组为单位积累。接着又安排了移动投靶的比赛(一部分学生用体操垫保护好头作为移动靶在场地内跑动,另一部分学生用沙包來投击),最后以个人为单位,选出优胜者。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欢投掷项目,此项目在学生中有着良好的基础,因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比较容易,练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在教学和练习环节教师应适当放手,简单讲解之后,让学生自我练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投掷的兴趣。但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投远比赛,学生会感到疲倦,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赛需要“保鲜”,比赛的形式在进行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学生在课外就有可能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和参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延续,让他们在调整中体验投掷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例四:《50米跑》教学设计片段
在五年级50米跑的教学中,基本练习结束后,安排了比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跑步成绩应该是了如指掌,所以在今天的比赛中我没有采取自然分组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与自己速度相当的同学为一组,男女可以混组,每组四人,然后依次站在跑道上进行比赛。
分析: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和学生先天素质影响较大,不同学习环境与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之间的确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教学效果是否良好与学习者能否得到与其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关系密切。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学生不可能整齐划一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在学习结束之后后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所以如果经常采用固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很难激发学生比赛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换一种方法,把成绩相当的同学组成一组,学生兴趣会再次得到激发,无论是快的还是慢的,每位学生都会抓住新的机会,挑战自我,同时也能享受进步和胜利的喜悦。
思考:《新课标》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所以比赛也需要保持新鲜的程度,在设计比赛时首先要考虑比赛的形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否能够充分保证学生对比赛的需求;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涣散,兴趣点容易转移,所以比赛要不断地变换形式,确保其多样性;最后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保鲜而忽略技术的内涵,开展一些失去体育本质的伪比赛。
3.比赛环节要突出重点
体育的精髓就是比赛,技术的学习始终靠比赛来检验和提升,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却把较多的时间损耗在不是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上,有时甚至停留在简单技术的兴趣开展和简单动作的操练之上,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教学与比赛统一在同一天平之上;还有的仅仅为比赛而教学,忽视了比赛的重要环节与重点目标。这些现象的存在阻碍了体育技术的发展,干扰了课堂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激化课堂教学的矛盾,让学生出现兴趣的低谷。
课例五:《篮球传球、运球》教学设计片段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简单的运球和传球这一组合技术,我为学生选择了丰富多彩的操练练习,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运球和传球活动,我安排了简单的传球和运球比赛,学生的精神状态立刻就有了质的改变,豪情满怀地投入比赛之中。
分析:从以上这个课例可以看出,如果一节课教师仅局限在传球和运球技术的比赛上面,学生的兴趣会在重复练习中逐渐消失。众所周知,篮球的魅力就在于投篮得分,它能直接体现学生自身价值也能反应小组合作价值。在简单练习之后,组织学生投篮的比赛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突出了该项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既让学生有了得分的机会,又使他们认识所学技术的真正价值。
思考:在比赛中重要的是要找准该项运动技术和兴趣的关键点,突出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如何确定关键环节,首先要从该项运动技术最具魅力的技术环节来考虑,重点突出技术运用的价值;其次还要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来考虑,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比赛评价要把握时机
要想熟练地掌握运动技术,就必须大量反复的练习,但是我们可以调整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实战检验中知道努力的方向,充分体现比赛的价值。体育教学中教师也要适时地引入评价机制,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评价的给予时间是不确定的,要根据活动的内容适时给予,有的时候是在学习内容前用;有的时候是在学习技术后用;有的时候是在学习过程中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增强体育意识;可以融洽合作意图;可以培养应变能力;可以发展个性……我们要利用和开发好这把双刃剑,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