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本土竹刻资源 丰富高中美术课堂

2015-05-30杨家景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11期
关键词:竹刻校本美术

杨家景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之外,为实现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个别化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它更能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主体性,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利用地方资源来开发美术课程,从而丰富美术课堂。

一、开发《竹刻》校本课程的背景

常武地区的湖塘镇素有“竹刻之乡”之称,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种竹、爱竹、颂竹、刻竹。也是“留青竹刻”的发源地之一。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靠近湖塘,地处清明山南麓,山上盛产竹子,环境古朴优美,具有很浓的文化气息。2007年,学校经审批成为艺术特色学校。作为一所具有六十年历史的老校,有着多年自主开发课程的实践经验。身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间美术,同时也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文化,结合现有的地方资源,根据笔者的个性特长和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选择参考有关资料,确定《竹刻》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如何实施《竹刻》校本课程的开发

1.为了编写好教材, 笔者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准备:(1)针对《竹刻》这门艺术的制作选材要求,联系了本地山区的管理部门,保证了制作原材料的货源。也受到了该部门领导的赞同和支持。(2)对竹林进行实地参观,并拍摄些图片和录像资料,采集材料标本进行实验研究。(3)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90%的高中学生没有利用竹子做过美术作品,即使有也只是作为作品的辅助材料,他们中也约有一半的学生对利用竹子雕刻艺术作品感兴趣,但是对于竹刻艺术知之甚少。从中可看出学生对乡土缺乏了解,以及编写乡土教材的必要性。(4)笔者专门拜访了当地著名的留青竹刻大师徐秉言老师,向其请教竹刻艺术的课程开发细节。

2.为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笔者首先撰写《竹刻》校本课程纲要:(1)课程目标,全面地阐述《竹刻》课程涉及的目标。(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根据《竹刻》的主题作相应安排。(3)课程实施,确定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3.根据实地参观和学生调查,结合高中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竹刻》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中国竹文化的学习、竹刻技法的运用和竹刻艺术形式蕴含美的元素的赏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和课余生活及兴趣爱好。同时《竹刻》校本课程也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对竹刻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开阔视野,丰富审美经验,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发扬了本土文化,增强其主人翁的自豪感。

4.根据竹刻艺术的特点,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需要来制定《竹刻》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竹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今追求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中竹文化在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正直性格方面会拥有一片越来越广阔的天空。作为中国竹乡的人,尤其要积极学习竹的精神,把竹的精神融化在生活、工作中。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设置了中国竹文化的教学内容,传播和推广竹文化。

既然学习竹刻,学习竹刻艺术,肯定要来了解竹刻艺术的发展历史。课程设置了明代以前的竹刻、明代清代的竹刻艺术。介绍竹刻的起源,发展及其流派和著名的竹刻家。让学生更加深入得了解竹刻这门艺术。

竹刻是我国的民间美术之一,是集艺术、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是创作者运用高超的专业技术,将竹材料同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统一整合的结果。对于高中生来说,竹刻作品也许见过,但是真正见过雕刻竹刻的人几乎没有。那么竹刻技法的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处理;竹刻工具的使用;竹刻的门类及其制作技法。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基础运用到实践中。

同时,既然是整合本土的竹刻资源,那么肯定要包括本土竹刻艺术的介绍。包括常州留青竹刻及其名家的介绍和作品的欣赏内容。还包括了竹刻艺术的收藏和鉴赏方法的知识。

课程内容每年都略有所不同,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兴趣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这要靠教师的智慧灵活处理。《竹刻》校本课程没有编印成教材给学生,只是给上课的教师。这是由于:(1)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地调查,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并在研究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课程,避免学生受已有课程内容的约束。(2)避免因印制教材需要额外的经费,给学生带来经济负担。

5.关注现实、关注环保,增强对地域特色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制作和讨论,课时安排:每两周一次课,每次两课时,18周完成,计18课时。课程学分为1学分;教室场地:学校配置了专门的竹刻教室,规模在25名学生。

三、《竹刻》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竹刻》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的确定,课程评价是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可以做出价值判断的“论据的收集与提供”(钟启泉:《现代课程论》)。课程评价方面侧重学生学习过程,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不能以对待美术专业学生的要求来评价他们。课程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可以以论文或作品形式展示。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学生受益情况进行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

四、《竹刻》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

《竹刻》是笔者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酝酿、形成的校本课程。初步实践证明: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丰富了高中美术的课堂。自2007年开课以来,笔者的竹刻班参加了各种校际交流活动。有对外的公开课,国际、国内的友好学校的参观访问展示活动等。受到了各界領导和来访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认可。每年的选修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各级的美术比赛中获奖的人数逐年增加。学习《竹刻》的学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和成就感,树立了他们的信心。

《竹刻》校本课程的教育实践证明:竹刻艺术教育注重动手动脑,能创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深受学生喜爱;竹刻艺术教育内涵丰富,涉及多种学科,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非智力因素、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需不断完善。反思前面所做的工作,笔者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需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2.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关系。3.课堂内、外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 笔者感受到高中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美术创作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同时整合本土民间文化,开设校本课程来丰富高中美术课堂还需要广大美术教师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竹刻校本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创意美术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百年不朽的竹——竹刻宗师周芷岩的竹刻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