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2015-05-30顾玲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11期
关键词:身心名著语文课堂

顾玲

语文在每个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好语文不仅对其学习成绩有帮助,对于每个小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甚至以后的生活、工作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

中外名著往往都是文学大家的作品,都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而根据人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小学生往往处于学习刚刚起步的阶段,心智不太成熟,不可避免的对理解名著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维的主体,我们不能强迫他们的思维,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名著才有可能真正去理解、感受名著的魅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凭空产生,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学习群体,教师可以适时采取比較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拉近小学生与名著的距离。把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形式,这也为名著阅读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众所周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已经变成了光影的形式,被搬上了银幕,这对于名著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都已经拍摄成各个版本,其中不乏专门适合小学生观看的版本。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图书馆自主查阅选择感兴趣的名著,教师多选择提供一些专供小学生阅读的名著版本,注意图文并茂,最大限度的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名著

名著是人类历史发展上珍贵的思想结晶,是古今中外智慧的宝库,不论是我国的古典名著或是国外的经典名著,无一不是人类文学历史中的宝贵精华,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名著的传承与发扬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形成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能否正确的引导孩子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这个时期用优秀的文化来教育影响孩子,在孩子心中播下优秀的种子,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对于孩子以后的身心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通过阅读《水浒传》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则可以向孩子们传递古人超群的智慧。这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根据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小学生多处于喜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同、赞许、表扬的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但是应该注意,竞赛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竞赛阅读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所读名著的想法与感悟。教师应把握大方向,鼓励学生的各种新奇想法,不要去生硬的规定对错,禁锢学生的思维,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用科学的方法来阅读名著

将名著引起小学语文课堂最显而易见的一个效果便是对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写作在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值几乎占据了语文总分数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绩。古今中外的名著往往都文字优美,每个字词都恰到好处,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阅读学习名著对小学生遣词造句,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开端,名著的阅读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首先应该在名著的选择上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所选择的名著不能太过深奥,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历史时代背景不太久远的,比较贴近大众生活的作品,在选择名著作品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喜好,因材施教。其次,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的指导。名著的阅读有其自身的方向,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其不必要求锱铢必较,要注意精读与泛读的结合,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找生僻字,帮助学生理解比较难懂的古文汉字,读写结合,适当做一些笔记。再次,在名著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提问,及时破解学生内心疑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名著作者的写作年代一般比较久远,历史背景不可避免地会给小学生的理解增加难度,教师应正确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穿越历史的长河,在人类文学史上熠熠生辉,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的魅力价值。让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适应新时期潮流的趋势,我们应该大力推行。这除了对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提高有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西郊中心校)

猜你喜欢

身心名著语文课堂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给身心降个温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