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5-30乔中华
乔中华
【摘要】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 题、敢于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了问题,思維才有方向,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怎样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三、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其次、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四、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够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100米比赛,跑的时间短的运动员得奖了,时间长的不得奖,为什么?跳远比赛,跳的远的得奖了,跳的进的不得奖,又是为什么?又如: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活动的具体情况,拟定出活动计划,然后提出:在这次活动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积极探索,找出答案。同时,提供开放性题库, 拓宽思路,迁移拓展。在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思路,将知识迁移,策略拓展,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增强问题意识。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这样的练习题:用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会画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这样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那么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该怎样画呢?这样的题目,答案具有多样性,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摸索、研究,注重创设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