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关系
2015-05-30王常宏
摘 要: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更强调艺术的公共性,即群众对公共区域艺术品的直观感受,公共艺术、视觉艺术和环境艺术都是紧密相连的,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在视觉上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重点从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视觉传达感受、属性和社会评论等多方面阐述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关系。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视觉传达
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成为现代城市化艺术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共同性也有互通性。有人认为公共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只是环境艺术当中的一个分支,也有人认为公共艺术是环境艺术以人为本的独立组成部分,是环境艺术中的核心和升华。二者在视觉传达上大同小异,对二者艺术形式的感受因人而异。
1 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中的公共空间
(1)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设置。一般来说,在城市中,通过建筑物界限划定的除了私人空间之外,都可以算做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空间包括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公共建筑、广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对于在公共场所或者说公共空间之内的艺术品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及艺术品设置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围,这也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视觉传达的效果不同造成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的艺术品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等。
(2)公共空间的艺术化传达。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化传达通常是以视觉传达的方式来实现的,其艺术化的载体即为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为公共艺术的艺术化传达提供公共空间和视觉传达的艺术环境。
2 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交集
(1)鲜明的精神指向。二者的艺术表现都带有鲜明的精神指向,无论是环境艺术还是公共艺术当中的艺术品也都具有鲜明的风格指向。不同的风格指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环境艺术强调通过对整体环境的设计来达到空间环境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统一。公共艺术中的艺术品更强调公众对艺术品风格的精神指向和精神感受。二者在视觉传达上一个明显针对环境体验,一个针对人的主观感受。
(2)鲜明的环境载体。如果说环境艺术涵盖了公共艺术,那么环境艺术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等,与公共艺术存在一定的交集。因为二者都需要以环境和空间为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二者的创作与传播都需要一个鲜明的环境载体。
(3)相似的呈现状态。公共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呈现。公共艺术的艺术品也更重视艺术的公众性和大众性,其艺术价值要在实用价值和环境价值之上。与公共艺术相比,环境艺术更强调构思与布局、均衡与对称、尺度与比例、色彩与光影,其重点在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更重视环境中的实用价值且兼顾艺术价值。
(4)共同的公共属性。与环境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更强调空间的公共属性,与环境艺术一般统归于城市规划不同,公共艺术更为强调城市文化当中公共艺术创造者的公共属性,公共艺术既可以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也可以是群众的集体参与或是社会资本的主观投入。无论哪种构成方式都注定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公众性。环境艺术虽然是对环境改造的艺术,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美化环境,但总体目的依然是强调艺术的公众性和开放性,与公共艺术在一个地域形成特定的文化精神不同,环境艺术可以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
3 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社会评论和文化组成
(1)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仔细研究公共艺术的设计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其艺术品创作中对公共艺术的阐释会在视觉上对公众形成一种美学上的心理感受,对公众形成一种特定的影响。与环境艺术由艺术家特定的设计改造不同,公众在公共艺术的参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特定场所中,公共艺术往往起到精神文化的凝聚作用,它会引起公众的屈从或反叛心理,这取决于公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背景。其中,公众的态度往往会决定公众对公共艺术的总体评价。而环境艺术的整个评价却更多是决定于公众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和使用感受。
(2)从文化组成的角度。具有文化组成的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空间内公众对与艺术性和实用性进行社会评论依据的具体体现方式。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它依托于环境,鲜明、充分地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政治的倾向性。环境艺术则体现出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与环境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更具有社会性和公众性,需要公众的参与,受市民社会的基本要素、艺术创作自由与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艺术审美能力与公民教育平等、公民的艺术需求与社会公平意识、公共艺术的主题选择与公共空间的话语权等影响。
(3)从精神建设的角度。公共艺术的设置往往体现出鲜明的精神建设特征,公共艺术的建设发展与公共精神建设发展和私人特定的精神建设发展密不可分,体现了明显的政府主导意志、公共意志和个人意志。这种意志一般会通过艺术作品的题材、风格、语言等体现出来。对艺术品而言,它和空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往往会决定艺术的传播力量和速度。公共空间在城市中主要以公共性质存在,而以表现公共艺术情感的艺术作品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时,就会引起公众普遍的感受。表现公共理想化、浪漫化的公共历史题材事件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时,往往会起到凝聚公众精神力量的作用。表现个人情绪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会带给公众作者的情绪感染。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公共性,只有公众参与进来,有感染力的作品才真正符合公共艺术。在城市中如果仅仅是满足精神文明建设做的宣传而忽略公共感受,那这种公共作品其意义和城市广告也差不多。环境艺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视觉上很难兼顾到公共艺术性,更多的是为民众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公共设施和环境美化,在精神建设上也更注重环境的美化而不是公共的艺术共鸣。不同的城市、地域的历史文脉不同,特别是市民文化各不相同,因此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会因此不同。
4 结论
从视觉传达的角度看公共艺术,更加强调公众在艺术品设置中的作用,群众的视觉感受对公共艺术的构建起到重要影响。公共艺术创作凝聚的精神,不仅是一种艺术家对群众视觉传达感受意义的另外一种主观赋予,也是民众通过视觉传达感受到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的灵魂和精神。包涵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审美取向以及艺术功能的个人追求。而环境艺术在这方面的特征要弱很多,它更多地关注城市功能性的特征,也包括对某些公共空间的功能性追求。在视觉传达的追求上,要最大限度地兼顾群众对功能性、美观度和舒适度上的综合感受,这就对设计师的个人风格无形当中增加了很多束缚。
参考文献:
[1] 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郑乃铭.艺术家看公共艺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何政广,李维菁.席勒:维也纳表现派天才画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常宏(1981—),男,辽宁沈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