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情与歌舞的融合

2015-05-30章云

艺术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物叙事爱情

章云

摘 要:文章以《如果·爱》为范例,分析该片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文化内涵,并与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的歌曲片作比较,论述了歌舞片在当下的技术形态和生存状况,极力探讨歌舞片的叙事方式与存在价值,为中国歌舞片的发展提供思路分析。

关键词:爱情;人物;叙事;剧情

歌舞片是电影工业生产的一种类型。它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改编的影片,多由歌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在中国,开启视听新享受的歌舞片当属2005年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

1 主题

《如果·爱》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把《甜蜜蜜》中的爱情又搬上了屏幕。周迅和金城武如同张曼玉扮演的李翘和黎明扮演的李小军一样,他们的爱情产生于相互的同情、怜悯、依靠的基础上,不存在什么罗曼蒂克的美妙幻想,更不是什么王子与灰姑娘的神话传说。对这些在生活中挣扎的小人物而言,爱情不是奢侈品,而是维系新陈代谢运转的维他命。周迅来北京是为了唱歌当明星,金城武是为了拍一部好电影。这和《甜蜜蜜》一样,李翘去香港是为了实现发财梦,李小军是为了尽早把未婚妻小婷接来。每个人怀着不同的目的走到一个地方,爱情的到来是意外,又是情理之中。周迅对金成武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随着周的离去,单纯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周迅和聂导演(张学友)的结合是纯物质利益的交换,是欠妥当的,他们之间是一种诞生于物质基础之上的情感关系。正如张所说:“我需要一个伴,你需要人捧红,我以为我们拍完一部戏就会结束,谁知拍了一部又一部。”张学友扮演的聂导演始终不是郑志伟扮演的豹哥,豹哥是走向死亡,而聂导则用真亦假、假亦真的死亡方式留住了孙纳(周迅)。此时,爱情的力量光芒四射。

2 人物

周、金、张三人除了三角恋的爱情纠缠,每个人自身也有着精神的二项式对立。出名之前的周潦倒单纯,和金同属天涯沦落人,对金的帮助显出几分豪情和仗义。他们的住所虽然凌乱不堪,却在冰天雪地中倍感温馨。周出走,去追求现实利益,告诉自己忘掉以前的一切,却身不由己,尘封的感情被记忆唤醒。

金对周的爱是刻骨铭心又夹杂报复的,“我爱上了一个自己都看不起的女人”。他们曾相濡以沫地在一起,又遭到她的无情抛弃,两种现实让金的内心倍受煎熬,周迅成为他心中天使与妖魔并存的化身。实施报复之后,金又回到周的身边,真爱战胜心魔。聂导演意外看见周与金的亲热,给了周一巴掌,当聂导说:“让我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宽容的爱情谅解了自私的背叛。

3 风格

如果说爱情是该片的主题与灵魂,那么歌舞不仅成了灵魂的美妙包装,并且进入叙事,成为叙事模式的重要因素。片中的舞蹈包括老上海的爵士、百老汇的踢踏和传统的杂技表演,歌曲则采用一唱众和的形式,气氛热闹沸腾。每一段歌舞都和剧情的发展相吻合,带给观众新的看点,制造惊喜和意外。美妙动听的歌声、漂亮精湛的舞艺、华丽动人的场景和一波三折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歌舞片的核心:带给人纯粹的形式美感。早在40年代歌舞片的“黄金时期”,米高梅的梦幻王国将音乐变成了一种普遍的世界观,是对一种“态度”的视听表现。但是歌舞片发展到当代,开始转向多样和含混:《芝加哥》揉合了“黑色电影”的元素,表现“黑色电影”的经典主题——“性和暴力”;被冠以“后现代激情主义”的《红磨坊》是一场拼贴和碎片化的游戏,这符合“后现代”的叙述特征。歌舞片不再是表演的标准和陈规了,变成了漫画化和游戏化的杂耍。

相比之下,《如果·爱》的画面全然是另一种风格。两位华语电影界著名摄像师鲍德熹与杜可风分担镜头工序。鲍德熹以热切及浪漫的角度负责歌舞场景的拍摄。但这次,导演和摄影师并没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惊喜,歌舞部分的拍摄和剪辑中规中矩,侧重保证画面流畅和叙事抒情。依据歌舞的意境和情绪,景别的运用比较局限。以《忘了我是谁》为例,这首歌描述的是男主角与失忆的主角第一次在马戏团见面的片段。由于重点在于两人的对话,所以景别集中于中景,在两人的腰部以上转换。再以《人生蒙太奇》为例,这首歌是整部片子的开场歌舞,场景着重于热烈、欢乐的气氛。比较出彩的是对于色彩的使用。在本片中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摄影风格:歌舞剧部分的画面呈现一种橘红色的暖色调,色彩浓烈丰富、场面宏大热烈,是侧重于视觉奇观营造的华丽风格;回忆部分除了主人公孙纳的服装选用橘黄、紫色等相对饱满的色彩之外,整体上呈现一种蓝灰色的冷色调,这种“褪色”感画面紧扣了“回忆”的主题,加上对雪景的运用,使画面有一种纯净抒情的唯美化色彩;现实部分则采用了生活化的摄影风格,在布光和色调运用上贴近自然。

4 技术

我国歌舞片的雏形早而有之,只是形式单纯,没有好莱坞的豪华阵容,也没有巴西歌舞片的民族特色,发展不够成熟,加之数量又少、不成规模,观众自然也形不成对中国歌舞片的认识。1931年《歌女红牡丹》诞生,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严格意义上说是一部歌唱片。30、40年代歌唱片成为上海娱乐电影的一种主要形式。由马徐维邦导演的《夜半歌声》根据美国百老汇歌剧《歌剧魅影》改编而来,在上海创下了连映34天、场场爆满的纪录,其中由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金山演唱的三首插曲功不可没。虽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歌舞片,但是歌舞的魅力已经开始在电影中闪现。其中最著名的是《马路天使》。到了50、60年代,彩色歌舞片曾在香港风靡一时,尤其是邵氏的《花团锦簇》和《千娇百媚》,其豪华的歌舞场面蔚为壮观,是着力模仿好莱坞金碧辉煌、歌衫俪影之风格的经典作品,堪与同期好莱坞歌舞片相媲美。《如果·爱》是一场豪华的歌舞盛宴,采用戏中戏的形式,运用蒙太奇的非线性叙事,完成了时空的切换,让观众跟着屏幕走,在现实与回忆中完成思维转换。

5 叙事与剧情

好莱坞的歌舞片有很强的娱乐性质,严格遵守三一律,好人有好报,坏人一定得到惩罚,结局一定大团圆。百老汇的歌舞也像精神鸦片,让人们暂时忘记外界的痛苦与烦恼。《如果·爱》这部影片应理解为陈可欣对新的类型电影的尝试,结局并没有带来纯粹的愉悦,因为影片的基调就有些哀而不伤,完美并忧郁着……

《如果·爱》中的叙事和歌舞是分开的,歌舞没有参与叙事。影片依据音乐节奏剪辑镜头,运用平行、交叉、对比等多种叙事蒙太奇,充分发挥歌舞部分的表意功能。正因为有歌舞,才有戏里戏外的真情假意。相比《红模仿》歌曲的随意和混乱,《如果·爱》是纯净的,歌曲也是由演员演唱的新创作的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的参与,更能使人感受到歌舞片娱乐大众的这一方面,吸引眼球。相对于音乐的雕琢,对舞蹈的细心安排在影片中也看得出来。通观影片,社交舞、新创舞、马戏班热舞竞相亮相,“伞舞”、“邋遢的世界”、“男人本该嫉妒”等舞段各有特色。影片巧妙地用“戏里”的舞蹈表现戏外人物的心声,歌舞和剧情十分契合。

参考文献:

[1] 刘亭.从“表演”走向“叙事”的音乐——论美国歌舞片的衍生与回归[J].音乐传播,2014.

[2] 马楠楠.解读大众心理密码——类型电影探魅[J].电影评介,2007.

[3] 程倩.论影片《如果·爱》和《红磨坊》在艺术构思及音乐影像方面的异同[J].许昌学院学报,2007.

[4] 张同霞.从视听营造和时空架构看《如果·爱》的艺术特色[J].电影评介,2008.

猜你喜欢

人物叙事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