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镜头在《北平无战事》中的运用
2015-05-30杨思晨
杨思晨
摘 要:慢镜头又称为升格镜头,是通过高速镜头拍摄而产生的慢动作的画面,慢镜头的作用大多体现在表达人物情绪、暗示情节走向、渲染气氛、隐喻主题等方面,被影视作品广泛运用。本文就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大量运用了慢镜头的拍摄手法,为整部电视剧情感的渲染、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深化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入手,浅谈慢镜头在《北平无战事》中的应用。
关键词:慢镜头;北平无战事
0 引言
影视作品中对于慢镜头的运用随处可见,这些慢镜头给观众留下的美好印象,能令观众长久地回味。慢镜头,又称升格镜头,由高速摄影而产生的慢动作的画面。慢镜头大多出现于影视作品情节发展的过程及结尾处,通过被摄主体的慢动作达到延伸时间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传达导演的意图。慢镜头不仅仅是影视剧中视听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镜头本身也有其深刻的寓意。所以慢镜头也被称为“时间上的特写”。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讲述了国共两党内战时期,潜伏于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所做出的一系列牺牲的故事,该剧运用了大量的慢镜头进行抒情与叙事,从而使整部剧呈现出一种“慢节奏、慢叙事”的特点。
1 慢镜头的定义与作用
电影每秒24帧,电视是每秒25帧,即一秒钟有24、25幅画面,慢镜头是指在拍摄过程中运用高速镜头来拍摄从而产生的具有慢动作的画面,同时也称为升格镜头。例如,一秒拍48帧,播放时仍按照24帧、25帧进行播放,画面就会出现慢动作。在体育节目和动作类电影中,慢镜头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如在体育节目中,对关键动作进行慢镜头处理,能突出决定性的精彩瞬间,从而给观众以视觉冲击效果。而在动作类电影中,如吴宇森的电影中,慢镜头武打动作的使用,将原本残酷的斗争变成一种暴力美学。慢镜头在影视作品中主要有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深化主题等一些作用。
2 《北平无战事》中慢镜头的运用
2.1 强调人物情绪
影视作品中一般在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时会较多地运用特写镜头与近景镜头,从而将人物的情感的表达达到最大化。慢镜头在表现人物情感时也有同样的作用。通过慢镜头的手段将人物动作放慢,将时间线延长,也具有强调人物情绪的作用。
在电视剧的开始,主人公方孟敖的出场就运用了慢镜头的手法。方孟敖由于没有轰炸开封而被逮捕,得知曾经的队友老鹰因走私案驾机私逃,慌忙在雨中奔向指挥塔的一幕就运用了慢镜头来展现。这一段将方孟敖的脚的特写镜头及他在雨中奔跑的全景镜头相结合,用慢镜头的方式表达出他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他想要营救自己曾经的战友,尽管战友怀疑他是共产党而早已与他翻脸,他在雨中奔跑的慢镜头不仅是他内心焦急的体现,也是对于人物性格向观众的初步传达,他的那种桀骜自由的性格,以及仁义忠心的处事态度,也为电视剧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2.2 暗示人物命运与故事发展脉络
除了对人物情绪的表达以外,慢镜头在影视作品中也能起到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暗示人物最终命运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同时也具有启下的功能,即承接叙事的功用。
《北平无战事》中第20集14分38秒,崔中石因私自将钱汇到共产党的账号中而被发现逮捕,方步亭因想缓和与儿子方孟敖的关系,委派自己的襄理谢培东与徐铁英交涉去救崔中石,慢镜头记录了崔中石写完家书向门外走去的这一幕。通过谢培东的主观镜头,崔中石向门外走去,由于慢镜头具有将时间拉长、将动作放慢的效果,随着摄像机的缓缓推动,崔中石的步伐在影像上就显得格外缓慢,同时随着背景音乐《万福玛丽亚》的响起,气氛也从紧张变成了悲壮,而慢镜头在此处的运用也暗示了崔中石走向的是一条死亡之路,也是这一人物悲剧性结局的表达。
除了在崔中石的死这一幕中运用了慢镜头暗示人物命运以外,在谢木兰之死这一幕中同样运用了慢镜头的拍摄手法。在《北平无战事》第41集的开始,谢木兰和梁经伦以及北平学联的师生代表因在发粮现场与军警发生冲突而被逮捕,关押在西山监狱,谢木兰在监狱中与梁经伦相见的场景,也是谢木兰即将得知梁经伦的真实身份而被秘密处决之前,运用了慢镜头的手法进行拍摄,不仅暗示了谢木兰人物的命运,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这一幕中,先用以一个慢摇镜头和几个切镜头表现西山监狱的高墙铁网,交代了环境背景,然后一个从监狱里的推镜头,谢木兰跃然出现在画面上,仰着头四处观察,表现出人物的单纯与好奇,也能明显看出她是第一次到监狱。接着一个从下往上的摇镜头,梁经伦缓慢从监狱里走出来,然后一个过肩镜头,从梁经伦的视角出发,看到的是谢木兰背对梁经伦,正在左右张望,显然她是第一次到监狱里,接着,镜头一转,梁经伦大步向谢木兰走去,此时谢木兰转头看见梁经伦,脸上带着笑容向他跑去。此时,镜头转向谢木兰的视角,看到的则是梁经伦脸上的沉重与无奈。此处慢镜头的运用,多以梁经伦的视角出发,展现了谢木兰的单纯与天真,不仅抒发了梁经伦对国民党把这样一个少不更事的女孩子卷入战争中的痛恨与无奈,也暗示了接下来谢木兰的死以及梁经伦心态的转变。此处慢镜头的运用除了暗示的作用以外也多带有沉重无奈之感。
2.3 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慢镜头因具有将动作放慢的效果,从而在时间线上将所表达的画面内容拉长了,从而将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高潮,同时也给观众心理上制造了悬念,所要表达的画面气氛也被渲染出来。
《北平无战事》中第52集12分45秒,国民党随着币制改革的失败大势已去,币制改革的主要负责人曾可达自杀前在机场和方孟敖见面的这一幕也运用了慢镜头的手法。画面中首先用一个中景镜头拍摄方孟敖向曾可达承认自己是共产党,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以及慢镜头的使用,观众看到的是方孟敖缓慢向前走去,接下来一个向下的摇镜头曾可达突然在方孟敖身后掏出了手枪并上膛,背景音乐的节奏也随之加快,整个画面的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甚至使观众也怀疑其铁面无私的曾可达是否要杀掉方孟敖。慢镜头在这里的使用将整个画面那种紧张的气氛渲染到最大化。随着枪声的响起,倒下的不是方孟敖而是其身后的曾可达,此时运用了中景固定镜头拍摄方孟敖的表情,接着又是缓慢的移动镜头,方孟敖没有回头继续向前走去,曾可达的副官向曾可达倒下的方向跑去,至此,慢镜头在这一场景就结束了,这也是整部电视剧中长镜头使用最长的一次,长达1分20秒。曾可达这个人物性格在全局中的设定是一个正直忠心孝顺的人,他父母不识字在老家种地,还有个分了家的哥哥,他每个月都把自己一半的薪水寄回家,他为蒋经国的币制改革可谓是鞠躬尽瘁,最后在币制改革失败时选择了自杀。运用慢镜头的手法来拍摄曾可达之死,除了有遗憾与惋惜的情感表达以外,也渲染出了曾可达拔枪时的紧张气氛以及最后自杀后的伤感氛围。
2.4 创造一种慢节奏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慢镜头的运用也有塑造慢节奏的作用,由于画面在屏幕上的时间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中表达无限的情绪,慢镜头的作用不容小觑,而一部影视作品中,慢镜头较多的运用就使这部影视作品的节奏变慢,这种慢节奏尤其适合于角色情感丰富,剧情起伏较大的影视剧。在《北平无战事》中慢镜头的过多使用无形中给电视剧造成了一种慢节奏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电视剧的叙事节奏也随之放缓,成为《北平无战事》这种慢节奏,慢叙事的原因。《北平无战事》中运用了较多的慢镜头这一技巧,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塑造了这部剧的慢节奏、慢叙事、慢镜头。
如在第6集16分25秒,曾可达和梁经伦第一次会面,慢镜头拍摄了梁经伦首先走上前去与曾可达握手,向观众暴露出梁经伦是铁血救国会的核心成员这一信息。慢镜头在这里也是给观众心理上的一个缓冲。在第8集18分40秒,崔中石的两个孩子第一次出场的镜头描写则是一个5秒的慢镜头,这也是整部电视剧中时间最短的慢镜头。而在第27集28分03秒,谢木兰因爱上梁经伦而被谢培东锁在家里,方孟韦救谢木兰出来,慢镜头拍摄了谢木兰离开方家之前回头凝望父亲,然后决绝离去的场景,不仅是对谢木兰接下来命运的暗示,也是慢节奏手法运用的典型代表。
2.5 深化主题
思想主体是影视剧作品的灵魂,而影视剧中的主题多由其视听元素来展现,慢镜头作为影视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影视作品表达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北平无战事》的结尾,北平和平解放,谢培东在欢迎解放军进驻北平的人群中看见了谢木兰的身影。开始显示谢培东的一个中景镜头,他和人群一起在街头欢迎解放军,然后镜头一转,以谢培东的视角看出谢木兰举着花和梁经伦一起在欢送的人群中,此时,镜头缓缓向谢培东的脸上推进,通过谢培东的主观镜头,可以看到谢木兰笑着跳着向前奔跑着。此处慢镜头的运动将观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是对谢木兰在花季就凋零的惋惜,对国民党残忍手段的憎恨,而慢镜头将这一种情感从时间上拉长了,从而将这种情感表达到了极致。同时这一慢镜头的使用可谓是整部电视剧的点睛之笔。
《北平无战事》与其他的谍战剧不同,整部电视剧没有一处表现战争中双方战斗的场面,与之相反,整部电视剧节奏舒缓,故事情节娓娓道来。编剧刘和平在访谈时说道本想将这部电视剧命名为《最后的王朝1948》,最后却改名为《北平无战事》,诚然,这部电视剧虽然没有战争的场面在其中,但是它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慢镜头在这里也起到了隐喻主题的作用。
3 结语
慢镜头一直是影视作品颇为青睐的一种拍摄手法,由于它在抒情写意方面的独特的作用,为影视作品的气氛与格调无疑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慢镜头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找准其所处的位置,不能出现本末倒置,慢镜头只是视听语言叙事时的辅助工具,为叙事添枝加叶,而不能成为叙事的主题,同时也应注意慢镜头在使用过程中的“度”,过多的慢镜头反而成为影视作品叙事的累赘,不仅打乱影视剧的节奏,同时也使作品出现拖沓感。
参考文献:
[1] 运梅园.品味慢镜头——从张艺谋两部影片的慢镜头谈开去[J].电影文学,2013(23).
[2] 姜婷.浅析电影慢镜头的艺术功能[J].艺术科技,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