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中国电影,钱该怎么花?

2015-05-30姜浩峰

财富堂 2015年11期

姜浩峰

“有的哥们投资电影,就是为了给女一号一个上大银幕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投资上百万,票房或许只有几百元。对于此类影片,我们就忽略不计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齐青教授告诉我。最近,《2015年中国电影剧目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上师大举行。该报告以编剧理论、剧作规律为基础,将2014年国内上映的影片按照剧情发展、人物关系、人物情感波动以及矛盾冲突四个方面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依照影片的票房与评分进行划分归类,总结影片的得与失。并对电影创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做出了分析和展望。假如想投资中国电影,钱该怎么花,该份报告堪称指南。

市场规模大跃进

自2004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长就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增长指数。该份报告显示的年均增速达30%!业界乐观估计,中国大陆电影市场将在未来1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

以最近的2014年统计数字为例,票房收入增长显著。中国大陆全年共生产故事影片618部,虽同比上年减少20部,但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全年票房过亿影片共计66部,其中国产影片36部;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2.25%;全年城市影院观众达到8.3亿人次,同比增长34.52%;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15块银幕,目前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万块。

北美电影市场全年票房为103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下降6%。事实上,除印度、韩国和法国外,这种下降趋势还发生在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大多数国家。在全球及各国电影增长停滞和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正在以令全世界震惊的速度快速增长。齐青和他的团队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电影产业加强了与其他文化内容产业间的融合,互联网向电影产业强势进攻,金融资本的渗透,互联网经济的介入成为双轮驱动力,电影外部环境好、产业规模增长、互联网创新共同带来中国电影市场高位增长新常态的局面。电影公司与互联网公司联姻,项目合作渐趋增加,互联网巨头BAT纷纷成立电影公司,参与电影产业利润分配。

以201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做分析,不仅能看出其飞速发展,还能看出各类型影片中,哪一类更具有吸金优势。“爱情、科幻、动作三大类型电影仍旧为主要吸金影片,喜剧、动画、惊悚电影具有市场开发潜力。”齐青告诉我。

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各类型电影中动作、科幻、爱情影片累计票房贡献比例高达66.3%,此三种类型基本上各占22%的市场份额,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细分类型;相反,战争、剧情、纪实等近期观影市场缩小或偏小众的类型影片,累计票房贡献不到5%,相比于魔幻类型的有市场但供给偏少的特点,此三种类型属于市场虚火性质;另外,惊悚类型与魔幻类型一样,存在票房增长和产量优化的提升空间。单片票房占比产出上,科幻、魔幻、动作居前三甲。值得注意的是,数量占比上动画类型位居第二,喜剧类型无缘前三,中小成本的爱情类型位居第一,高出第二名85%。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一档期效益分散化、观众粉丝化为电影市场新近动向。比如综艺节目联姻电影。继大电影《爸爸去哪儿》创造7亿票房神话后,一批良莠不齐的同类型电影相继抢滩登陆,令该类型影片口碑持续下滑,但这类电影票房都还可观。齐青认为,《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其实就是一期在大银幕上放映的超长版综艺节目。这种相当于把免费收看的电视节目搬到电影院播放还能大卖的综艺电影,的确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特产”。“综艺节目电影版的最大卖点,在于它具有通过同名电视节目获得的高知名度,而最大的难点则在于增加故事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后者正是中国电影有所欠缺的地方。目前我们这个电影市场给观众提供的服务过于粗放,不能满足多样性的需求。”齐青分析道, “显然综艺电影高票房反映的是老百姓对电影的一种消费情形,票房高说明看的人多,有观众喜欢。但是高票房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电影的质量高,电影的质量评价是另外一种文化体系,它包括文化参数、美学参数、电影制作品质参数等,这两者不能混在一块儿。电影品质好的,票房不见得就高。我们需要艺术性很高的影片,但这种影片的消费群体并不一定是大众。我们也需要比较亲民的影片,能够供普通老百姓消费的。所以电影市场应该有一个配餐式的服务,大导演要拍好自己的电影,同时也要给综艺电影留下生存空间,这样才能给观众提供一个多元的消费选择。”

后劲在于讲故事

最近,上海市作协一位老作家告诉我一个现象。作协搞采风活动时,比如去某风景区,资深作家、老年作家往往游兴甚浓,晨起出游,薄暮而归。然而,一帮80后为主力的年轻人,即使到了著名风景区,也从不见他们在景点流连,除了一日三餐在餐厅遇见,平日里全都躲在客房里码字。之所以码字者如此勤奋,是因为剧本狂缺,编剧所得水涨船高。特别是外地来沪打拼的年轻作家,固然有文学梦,更多考量的还是疯狂码字好为买房计划添砖加瓦。

齐青指出: “虽然票房大跃进,但国产片的品质却一直上不去。在时光网和豆瓣评分同时过7分的影片只有14部。”通过仔细分析这14部影片,可以看出,其中《智取威虎山》、《催眠大师》、《绣春刀》、《后会无期》、《心花路放》等类型片因导演、主演或题材的关系,都卖到了不错票房。另外像文艺片也有表现不俗者,如《亲爱的》、《归来》、《白日焰火》等。进入榜单的还有《麦兜我和我的妈妈》、《龙之谷》、《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三部动画片,这在以往国产动画粗糙、劣质、低幼的惯性思维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总起来说,中国电影中能讲好故事者,仍属少之又少。即使大导演吴宇森的大作《太平轮》(上),严格来说都属于情节拖沓的下乘制作。

齐青团队对《太平轮(上)》和张艺谋导演的《归来》进行对比。两部影片都堪称是大手笔、大场面、大制作,大腕云集,导演吴宇森和张艺谋本身就是极具号召力的品牌。吴宇森是以上世纪40年代的纷乱时局为背景,以一艘穿梭于上海和台湾之间的大船“太平轮”为主场景,讲述了乱世中三段不同的爱情;张艺谋则是将目光对准了上世纪70年代,讲述了“文革”带给一个普通家庭的伤痛,主线仍是男女主角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爱情。

《归来》5月中旬上映,以接近3亿的票房收官,打破中国国产文艺片公映日票房、破亿速度、上映总天数、总票房纪录。豆瓣、时光网、IMDb的平均评分是7.5。

《太平轮(上)》12月上映,票房不到两个亿,对于一个筹备期超过6年,投资几亿元的电影项目来说,这样的票房远远不够,豆瓣、时光网、IMDb的平均评分是5.9。

“对于两部基础和起点基本一致的影片而言,其获得的票房和评分的对比已经很能说明影片自身质量的问题。”齐青说、。

《归来》中所有人物关系是呈辐射状的,也就是说人物的关系都是围绕着陆焉识和冯婉瑜的爱人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比如说他们的女儿丹丹,丹丹学校的老师以及来访的李主任等等。他们每一个人的出现都为主角的命运带来微妙的变化。因此《归来》整个剧中的人物关系是简单而又微妙的。《太平轮≥中的人物关系则相对复杂,电影试图去诠释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三种完全不同的爱情,但剧中人物的关联性太少,分散的爱情都显得过于独立,而周蕴芬与严泽坤因画结识又显得过于刻意,整个上集结束了,作为主要场景的太平轮出现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

《太平轮》的主要矛盾是时代的矛盾,是内战的爆发致使将士战死沙场,小人物颠沛流离。但打着“与其把生命交给战争,不如交给爱情”的口号,电影似乎对战争场面展现得更为激烈,刻画得更为到位。这样就很容易让观众把剧中人物相爱不想见的矛盾统统归于战争归于时代,而忽视了人物之间本来的矛盾。

相比之下《归来》似乎更擅长于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先是由于历史原因陆焉识变成劳改犯,在“文革”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的逃跑为女儿丹丹的前途带来了困扰,于是有了他和爱人冯婉瑜在火车站互相喊话的一场戏。而这之后则是冯婉瑜的身体和精神出了问题,这样的矛盾;中突对应的就是陆焉识一遍遍地尝试对其进行记忆唤醒,而在这一遍遍的努力中,我们看到了陆焉识对这份情感的执着与坚定,感受到的是彼此之间浓浓的爱意。

因此,对人物自身困境的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样去展示人物对困难的克服,对自我的挑战,对彼此无微不至的照顾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说穿了,我们的影片永远需要人文关怀。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即从戏剧中学习如何讲故事,再不断更新、改进,以它自身的特性,发展出独特的电影戏剧性。欧-林格伦在《论电影艺术》中说: “如果电影拍得没有‘电影味,那就不是名副其实的电影”, “一部影片有多少电影味,是衡量这部影片作为电影艺术作品的质量和严肃性的尺度”。“电影味”,即电影艺术的特性,要想在影片中更多地去传达出“电影味”,就应该找到一种最合适的讲故事的方式,因此对于电影剧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齐青甚至以《小时代》举例。作为高票房低口碑的代表,《小时代》的票房神话正在消解,原因正在于其故事情节粗糙,甚至堪称“烂”,即使有再华丽的包装,也难以阻止其下滑趋势。

共同编著《2015年中国电影剧目发展报告》的顾伟丽,不仅在上师大任教,本人也是知名编剧。她告诉我:“通过研究比较,可知道目前受市场欢迎的应该是强情节的故事。”顾伟丽发现,最近上映的《聂隐娘》票房并不因为导演名头是侯孝贤就一定走高。顾伟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类似侯孝贤风格的电影,在未来几年中国大陆电影市场不会被看好。上海戏剧学院的张仲年教授亦称,作为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希望上师大团队未来找到更多有规律的东西,以期能带来更多思考,带来更多具有指导电影实践的结论。

对症下药,未来数年,如何在大银幕上讲好故事,是电影投资人需要看准的一个标准。讲得好故事,盈利可能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