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5-05-30程丽娟
程丽娟
人类社会自古至今都是靠创新才得以进步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下面就是我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点滴尝试。
一、激发兴趣——引路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每堂语文课,我都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他们对说话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说话的热情。这时,我就会拿出一本精美的《小学生日记》,每日选几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读给他们听。看着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我便趁机告诉他们:“这是一位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写的日记,老师相信同学们,能和他一样写出如此好的文章,成为一名小作家的。”美好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好胜心,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捧着我发下的日记本,他们一个个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二、图文结合——架桥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同时我还兼教了我们班的美术。我班学生在我的精心辅导下,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功底,以此作为口语交际、写作的桥梁。例如,春节过后,我问学生:“春节期间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向我描述自己认为最快乐的事,然后我就指导他们把快乐的场面画下来,紧接着,我就趁热打铁:“你们能用文字把画中的内容写下来吗?”学生跃跃欲试。就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锻炼了说话的机会,写下了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
三、动手操作——铺路
“知识是宝库。”如何开启这个宝库呢?这就需要生活这把大钥匙。可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动手能力差是他们最大的弱点,这就远离了现代人才素质要求。针对这一弱点,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布置学生动手做小制作,教学生叠衣服、洗手绢,指导学生出手抄报等等。
出手抄报,要写文章、查资料、设计版面、画插图,最后还要工工整整地抄写。这是一项既有趣又艰苦的工作,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就更如此。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们要思索,会碰到很多困难,遇到许多挫折。手操报的设计既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会让他们体会到失败的烦恼。正因为生活的内涵如此丰富多彩,才会有学生牢固的创新思维基础。
四、延迟评价,热情鼓励——修路
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在创新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延迟评价的尝试。
如,在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课中,一个学生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后,我适时引导想象:“小白兔第二次与乌龟赛跑的结果会怎样?”我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让他们驰骋联想,各抒己见,直到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充分表达出来之后,我再组织学生讨论。尽管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想象,我也不过早地进行评价,唯恐抑制学生思维的展开。
学生的习作,难免会有很多缺点,但我却从不吝啬撒播自己的热情,把赞美的语句工整地写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在末尾敲上几颗鲜艳的五角星,在这种鼓励下,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倍增,创新的思维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