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精神家园

2015-05-30玉门关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三文灵台方寸

玉门关

永远的精神家园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颗会思维的芦苇”,这表明我们兼具灵与肉,人本是来自于自然与大地,它不仅给予我们温饱,也滋养着我们的性灵。田园,湖泊,大地,亦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琦君说: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但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体现一种通透人生的豁达;陈志宏的半亩方塘,春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夏日是孩子的世界,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变化的是四季,永存的是人情;杜怀超的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丰收的粮食,给了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却给了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同点  1.三文题材相同,都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讴歌,都体现了对充满宁静与诗意的田园生活的神往。《方寸田园》中说道:“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萧萧池塘暮》中写道:“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草垛》更是直言不讳道: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

2. 三文体裁相同,用运用了记叙文的行文方式,夹叙夹议,娓娓道来。

3. 三文的文学技法相似,都寄情于景,托物言志。

异点  1.三文的情感基调不同。《方寸田园》的情感是舒缓的,轻松愉悦的,“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体现了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萧萧池塘暮》的情感前文是欢快的,后文是沉郁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原因就在于古典与现代的冲突,作者在文末发出了“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的疑问,体现了无比的痛心;而《草垛》昂扬着对于生命蓬勃朝气的崇拜与向往,是对父辈的一种象征化的礼赞,情感奔放热烈。

2. 三文所阐述的主题思想不同。《方寸田园》阐述的是性灵自有其归处, “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用刻意加以约束;《萧萧池塘暮》是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深沉追问,是对古典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与现代文明之间紧张对峙的深深担忧;《草垛》是对一种原始的朴素的生命力的礼赞与崇拜,同时也隐含着对自我归属和自我价值的认知。

题点  三文都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说说他们各自的出彩点在什么地方,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 《方寸田园》中“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调动了眼、耳、鼻等感官,感觉满面生风。

2. 《萧萧池塘暮》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引用的名句经典,运用比拟的手法,将池塘写得温柔而多情。

3. 《草垛》中“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让草垛显得生动可感。

猜你喜欢

三文灵台方寸
三文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灵台仙山
方寸之处
文言文教学的“三文”推进
历史的方寸
语文教材分析的“三文”策略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灵台
灵台穴渊源与临床应用探微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