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达旨”和细节浅析杨宪益与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

2015-05-30王传才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杨宪益英译本红楼梦

王传才

【摘要】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具有极大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其英译对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对杨宪益与霍克斯《红楼梦》英译译本从达旨和细节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杨宪益 霍克斯 《红楼梦》 英译本

“达旨”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是对于翻译三字诀“信达雅”中“信”的诠释。严复说道:“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慎到附益,不斤斤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本文。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看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我们不难发现严复强调的信,其实是传达原文的思想内涵,他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原文形式上的束缚。很多句子进行大量重组,语序大量调换。笔者看到林克难老师写的一篇关于达旨与细节的文章,林老师提到达旨与细节不矛盾。其实在译作中,细节是为“达旨”服务的,细节的恰当与否影响到文章思想内容的传达,同时“达旨”需要细节的支撑。

纵观全书,《红楼梦》涉及风土人情,绘画、园林建筑、医药、衣食住行,古诗词等,包罗万象。所以翻译起来难度可想而知。杨宪益夫妇以及霍克斯完成这本巨著的翻译可谓下了一番苦功夫。毫无疑问,要想译出好的作品,必须深刻理解原文,并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原作思想与内容。对于现在我们来讲,要详细且彻底了解原文中的一些内容并非易事,更何况对于像霍克斯这样一个外国人来讲。而且他的译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红学研究成果,运用了奈达的信息理论,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反观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有些地方理解欠妥,有些地方显然更多注重形式。形式固然重要,但为“达旨”有时形式需打破。杨宪益夫妇的译文贴得原文较近,为了达到与原文的“忠实”;霍克斯的译文相比而言,语言更地道流畅,较好的传达了原文的思想与原作者的初衷。所以在文化传播与交际中,霍克斯的译文更为读者接受。

下面举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例1: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盖笼红麝串。

杨译为“JiangYuhang Gives a New Friend a Scarlet Perfumed Cash Baochai Bashfully Shows Her Red Bracelet seen-Red with Musk.”

霍译为“A crimson cummerbund becomes a pledge of friendship And a chaplet of medicine-beads becomes a source of embarrassment”

杨宪益的译法乍一看与原文汉语几乎字字对应,做到了形式上的对等。这种译法显然非常直接,其实只是符合汉语的表达方法,但仔细分析这一标题,原文中的“情”“羞”“笼”等字并没有翻译出来。相反,霍克斯的翻译无疑更注重内容与细节。因为汉语与英语的表达上存在差异,霍克斯的翻译不像汉语那样形式上受到束缚,并且能明显看到他挖掘了这一标题的内在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增添了“茜香罗”,“红麝串”的物质属性的翻译,即“pledge”信物以及“chaplet”花冠 。这对译者来说需要更多地知识储备以及探索调查研究。霍克斯的译本能起到很好地传达原作思想的效果,做到达旨并充实原作内容。而杨宪益夫妇译文让读者看到不知会有什么遐想,没有物质属性的添加,外国读者定会不知所云。这些细节的加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交际的目的。

例2凤姐因在里屋间房里看着人放桌子,听如此说,表走来笑道。

杨译为Xifeng had been supervising the laying of the tables in the inner room but now she came out to join in the discussion.

霍译为But Xingfeng,who happened to be in the inner room supervising the laying of the table and had overheard the preceding remarks,now emerged into the outeroom to corroborate

与杨宪益的译文相比,霍克斯的译文中增加了“happened to be”,这显然联系到了上下文的语境,重视原文的整体思想内容和整体性,又增加了“outerroom”,这样读者会想象到贾府这样的大家庭建筑是如此的宏伟气派,所以加上“outeroom”恰巧向读者将方位介绍的一清二楚,这也能体现英语的特点.这对母语是英语的霍克斯来讲更能轻车熟路,译文中巧妙地译为“had overheard the preceding remarks”,读者读这样的译文清楚地看到王熙凤的为人,这里也增加的恰到好处,可以让读者了解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也谓翻译的神来之笔。霍克斯的翻译更注重细节,更好地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

文学著作的翻译是一项重大工程。《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成就,翻译的难度可想而知。合格的译者需要慎重考虑应如何更好地传达原作的精髓和细节的把握问题。

参考文献:

[1]Eugene Nid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2]林克难.动态对等译论的意义与不足.翻译杂谈.

[3]林克难.“达旨”与细节[J].中国翻译,2012.

猜你喜欢

杨宪益英译本红楼梦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别样解读《红楼梦》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