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5-05-30董志尚
摘 要:作为高职院校多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因为教学资源有限,教学内容的不合理,教学方法的落后,使该课程的教学与实际脱节,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货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措施,为该课程的建设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1 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物流管理、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等贸易物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国际贸易实务、物流运输、外贸报关、外贸报检等先行课基础上开设,专门讲授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路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实操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知识,熟悉国际货运代理的各项实务操作,解决国际货代业务延伸的实务问题。
2 课程设计思路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虽然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但国际货代行业的发展经验显示,光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实操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对货代
理出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国际货运代理是受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所托,为委托人代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为了能高效无误的处理相关业务,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必须要对国际贸易知识有所了解,这是由服务对象本身的业务性质决定的。而在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报检和报关是货物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必备环节,这是由国家的法律法规所决定的,所以学习该门课程以国际贸易实务、外贸报关、外贸报检这些课程为先导。当然,如果具备集装箱、保险、货物性质等方面的知识更为理想,但是在学习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之前,至少要掌握以上三门课程知识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
在教学上,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多维、动态、自主的课程实训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用行业软件、操作规范和手册,使学生进行真实的操作,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同时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3 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运进出口业务、空运进出口业务、陆路运输进出口业务以及多式联运业务这四个方面。
该课程大多的教材都包含这四种运输方式的货代业务,但是这四种货代业务每一种都有丰富的内涵,每一种业务都包括烦琐的进出口流程以及复杂的贸易单据和货运单据。该课程的课时大都设计在64到72学时,这么少的课时根本无法完整系统的给学生介绍全部内容。另一方面,高校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没有在货代企业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要求每一位教师完全精通每一种运输方式的货代操作流程不太现实。
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拆分,分为海运货代业务、空运货代业务、陆路运输和多式联运货代业务这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独立成为一门课程,这样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更加有针对习性的、系统的学习相关内容,同时也让每位任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己所教内容的货代业务,完善提升自己,使教学效果明显的改善。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3.2.1 应用案例教学
该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使同学们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熟练掌握每项具体业务操作规程,必不可少就需要大量贴近实际、生动新鲜的教学案例和单证文本作为支撑。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平时需跟踪关注该行业发展状况及行业要求,按照不同的授课模块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对应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以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到真实的具体业务,并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通过案例积极参与讨论与思考,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专业课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挂职锻炼的形式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一线岗位顶岗锻炼,在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收集、丰富课堂教学案例。此外,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货运的单据,比如在空运货代业务里,会涉及场站收据十联单、集装箱设备交接单、集装箱装箱单、提货单等几十种单据。如果教师在课堂只是简单的讲授,就太过抽象,学生理解也比较困难。可采用多媒教学设备体,把各式单据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此有直观的感受,便于理解接受。专业课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要留心收集各种单据,特别是填制完整的业务单据,以便辅助课堂教学活动。
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讲授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独唱”,并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2 应用模拟实训教学
长期以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和培训由于实训条件不具备,往往采用传统的课堂单一讲授教学模式,造成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只了解一些基本理论,遇到具体操作问题则不会去做。为更好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掌握在货运代理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及规范要求,提高货运代理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通过借助相关实训教学软件,采用模拟环境下的操作实训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在国际货运代理相关业务实际操作中,基本上各环节工作需都要借助于电脑来进行。当前有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普遍使用的操作软件为蓝本,开发的仿真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教学应用模拟软件,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实训操作教学条件支持。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国际货运代理理论知识之后,可安排实际操作训练,不同学生可模拟货运代理具体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客户管理、空运业务、海运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报关报检业务、船代业务仿真操作训练。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全过程实践货运代理业务各项工作程序。同时采用,学生可在模拟教学软件中开展国际货运相关业务单证制作的实训,反复练习这些单证的正确填制方式,达到仿真的效果。
3.2.3 业务能手进课堂
高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但没有在实际工作岗位工作过,实际操作能力不强。高职院校近几年都在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采取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聘请企业的骨干业务到学校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但由于企业的业务骨干平时工作较忙,对教育教学方法不熟悉,学校的课时报酬不高等种种原因,企业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真正进课堂不多。在实际操作中,可邀请业务能手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形式,更多的是向学生介绍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毕业生初入社会最常见问题及如何克服等问题。同时,作为学校要在聘请兼职教师方面加大经费安排,提高兼职教师待遇;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学校往届毕业生回校,以学长身份回校进课堂,与在校生开展国际货运代理方面的业务工作交流。学长作为相对同龄人进课堂,更容易受到在校学生的欢迎。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应以实际业务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彰显职业特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性,采用案例教學法和模拟实训教学法,并与校外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内与课外时间的有效应用,构建开放型课堂,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货运代理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陈彩凤.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货代能力目标定位[J].广西社会科学,2010(9).
[2]刘润喜.《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
[3]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4]《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董志尚(1981-),女,宁夏吴忠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对外经济贸易系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