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明徽派刻书的进步

2015-05-30权威

出版广角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刻书刊刻徽派

权威

晚明时期,中国的徽派刻书虽已领先于世界,但他们仍然在不断地自我进步和完善。其中,《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印发行,代表着徽派刻书的雕刻水平已到至臻之境。本文通过对《十竹斋书画谱》的深入分析,探究晚明时期的徽派刻书较前人都做出了哪些有益的探索,以及这些探索的进步之处。

一、刻书题材的文化转型

明代万历(1973—1620)后期,国政开明,经济迅速发展。同时,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加深,民众的求知欲也逐渐增加。嗅觉灵敏的徽派艺术家及时发现了这个趋势,他们积极推进自我文化转型,从之前崇尚阳春白雪、含蓄高雅的文化转向开拓下里巴人、直白大众的文化,徽派刻书转型的成功,推动了徽派刻书艺术的整体进步。

《十竹斋书画谱》无疑是这个转型探索时期的翘楚之作。由于工艺水平和题材选择的限制,书画类作品的刊刻一直难以成行,很多大家名品也因此逐渐失传。痛心于此,胡正言召集了一批工艺水准高超的徽派艺术家,呕心沥血十五年,终于成就了这部旷世之书——《十竹斋书画谱》。这部书分为八个部分,雕工精美绝伦,线条细腻流畅,人物唯美传神。这本书不仅收录了明代早期吴门画派大家和晚期同时代绘画名家的上百幅绘画精品,更精心筛选并辑录了百余幅著名的书法精品。画作精细灵动,书法古朴自然,书画双绝,此书一出,举世震惊。徽派艺术家在《十竹斋书画谱》成书期间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究和摸索,这一点在书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书的后半部分,为了迎合更多人的需求,部分绘画作品中附带了绘画步骤、执笔方法、笔法技巧等的介绍,图示细腻完整又一目了然、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临摹学习之用。如此,当书完成之时,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书籍立意,都达到了晚明徽派工艺的大乘之境。《十竹斋书画谱》刊印发行成功并受到当时各文化阶层人士的热捧,一时洛阳纸贵。编者胡正言在披沥十五载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曙光,因此书而成为江南一带有名的重商巨贾。

《十竹斋书画谱》的成功,也是徽派刻书艺术在追求自我进步时所做的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这本书一改以往徽派刻书针对高雅群体的选材理念,在追求高雅深邃文化的同时兼顾了更广大民众的需求,这种由高雅到大众的文化转型,不得不称之为晚明徽派刻书艺术的一大进步。

二、视觉艺术的工艺转型

作为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现存于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十竹斋书画谱》代表了晚明时期徽派刻书视觉艺术设计的完整转型过程。在一版又一版的刊刻过程中,胡正言也对《十竹斋书画谱》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及至最后一版,雕工已臻于化境。雕版构图线条形式主要是细线双钩,辅以切刀和涩刀,两种刀法衔接自然,线条流畅灵活,刀法简洁自然,每一幅都可谓木板雕工稀世之作。而画中对一些细节精巧传神的刻画也奠定了此书不可撼动的地位,如鹰之羽、蝉之翼、虫之须、叶之脉等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除此以外,观之此书第一版,细看之下能发现指纹的印记,这也是徽派刻书在雕刻工艺上所做的一次全新尝试。胡正言在刊刻雕版时,为了使画作更加清晰传神,曾尝试使用自己的十指来按压、剐蹭作品,以期微妙的改变能为作品增添些许神韵。正是徽派刻书的刻书家们不拘一格地对雕工进行改进和尝试,才有了今日的《十竹斋书画谱》。

此外,《十竹斋书画谱》采用了晚明刻书当时探索出的最新字体和版式,令这部书显得别有新意,引人入胜。在同时期的其他流派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使用隶书,因为隶书的字体兼具整齐大方和方便排版刻印的优点。但在这部书中,胡正言使用了手写字体雕刻板书。手写字体上板工艺复杂烦琐且费时费力,好在这种良苦用心并没有白费,刻板上的字体洒脱飘逸、翩然出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版式选择上,《十竹斋书画谱》也力求弃旧图新,它摒弃了以往图文对照的排版方式,采用了一种对版双页的排版方式,这种排版方式较以往的版式图文切换得更加漂亮自然,也给读者以更加舒服的阅读体验。并且,《十竹斋书画谱》中墨华一章还标新立异地使用了一种圆形画框,辅以编织竹纹边框,与画面交相辉映,浑然天成,更显得图画古朴素雅又新颖有趣。

三、刊刻技法的技艺转型

碍于工艺的限制,宋、元时期书本的刊刻印刷还只是以单色印刷和双色套印为主,而到了明代后期,徽派刻书试图改进这一现状,刻书家们尝试在雕版上加入更多种颜色。他们在印刷成品颜色方面不断改进,及至明代后期,已经出现了四色甚至五色的套印作品。

徽派刻书在明代晚期时对套版多色印刷的研究已有所建树,而胡正言在刊刻《十竹斋书画谱》时,更是对这种套色刊刻技艺进行了继承和弘扬。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另辟蹊径,寻找到了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刊刻方式,谓之为“短板”。所谓短板,即是将图画按所需上颜色的不同,将一块大版分刻成不同的短板,再将雕版刷好颜料后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如活版套印一样,在一张印刷品上呈现出想要的任何缤纷色彩。徽派刻书的技艺由此愈发精湛。“短板”刊刻工艺的出现,是晚明时期徽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的出现,将徽派刻书技艺的改进又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并且,在改进刊刻工艺的同时,胡正言还首次突破性地使用生纸来印刷书品,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先将纸洇湿。对此,他的解释是用生纸印刷可以减少画作被洇湿而产生的污染,而且洇湿工艺难以表现画作以墨色区分的层次感。胡正言所言不虚,用生纸印刷出的成品果真色彩鲜明艳丽、边界清晰分明、画面深浅不一、浓淡相宜。不仅如此,胡正言在一版多色上更是下足了功夫,他在使用多色套印时,为使印刷品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原作,在颜料选择上会不惜成本地购买与原作色系最接近的颜料,并大量使用短板。胡正言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出版的印刷品精美绝伦,传神灵动,甚至可以假乱真。晚明徽派刻书在刊刻工艺上的进步,不论是对徽派还是整个刻书界,都具有划时代的开拓意义。

四、艺术团队的人文转型

晚明时期的徽派,可谓是大师会聚,名家云集,越来越多的名画家、雕刻家加入到徽派的艺术团队中,为其添光增彩。而以往的徽派,以刻工居多,这个工种的技术含量不高,过多的刻工从事这个行业,使行业作品出品量虽然较多,但是雕版的质量很难保证,尤其在设计雕版时,刻工对画作神韵的临摹上总是不尽如人意。到了晚明后期,胡正言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大批书画家加入为其设计雕版,并且大批的雕刻家也纷纷加入成为刻书家,这促进了徽派艺术团队的壮大。自此徽派日渐辉煌,佳作频出,《十竹斋书画谱》正是成书于此时。

徽派艺术团队的多样化促进了徽派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在《十竹斋书画谱》成书期间,许多当时著名的书画家都为其贡献过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在作品雕刻期间,各书画名家坐下来共同切磋画意,力求让图画的美感达到最佳。从此书的落款也可以看出,共有几十位当时的名书画家参与了此书的刊刻工作,这一大批大家名笔的加入,使得《十竹斋书画谱》集百家之长于一身,这部作品的艺术水平以及人文价值都不可估量。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刻成功,也得益于胡正言个人的人格魅力。此书从开始着手刻印到成书,耗时十余年,在此期间胡正言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从不以士大夫自居,愿意事事亲力亲为,常常与雕刻工匠们促膝长谈雕版的雕刻技法,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也能不吝请教。正是由于晚明徽派中有他的存在,以及他靠着人格魅力对徽派艺术团队格局进行的有益改进,才形成了徽派后来能者如云的多元化创作格局,这也为《十竹斋书画谱》一类佳作的问世提供了沃土。

五、结语

从《十竹斋书画谱》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晚明时期徽派刻书在刻书题材、视觉艺术、刊刻技法以及艺术团队方面的进步,这种进步是徽派艺术家们孜孜不倦、苦苦探索的成果;《十竹斋书画谱》可谓是徽派艺术家们几百年艺术积淀的一次大爆发,是当时徽派艺术家们十几年共同心血的结晶。这部书是徽派刻书史上的至高之作,观之至今,尚未见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能与其比肩者。从此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徽派刻书家们在雕刻技艺上的精益求精、苦苦追寻,也可以看到他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的踯躅却坚然的背影。正是这些徽派艺术家,成就了《十竹斋书画谱》,也成就了晚明的徽派。

猜你喜欢

刻书刊刻徽派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论元代儒学刻书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
鲁图藏安丘王筠著述书板刊刻考
明代安徽官方刻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