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拍国际化发展之路

2015-05-30王倩

综艺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合拍片

王倩

作为目前业界最具热度的话题,“中外合拍”是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外合拍片上海新出发” “与‘狮共舞:狮门影业与电广传媒合作案例分析” “‘完片担保主题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在电影节期间举办,聚合包括影视公司、金融公司、法务公司、完片担保公司等在内的中外资深业内人士分享中外合拍片运营经验,并对中外合拍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如何建立良好的合拍政策体系、如何应对中外合拍中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以及如何拓展面向中外合拍的产业外延等内容。

合拍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今年5月份,电影局批准了50个合拍片项目,已完成的有28部,预计今年合拍片的数量会略高于往年。此外,本届电影节创投平台有多个合拍项目入围,包括中韩合拍、中印合拍、中加合拍、中新合拍、中马合拍等,亦有一批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外合拍计划在电影节发布,为“中外合拍热”添加了新注脚。

积极探索有效合作方式

对合拍片的浓厚兴趣是中外电影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共同需求。外国影视机构看重中国日益扩张的庞大市场,越来越多涌入的资金,以及丰富的外景拍摄资源和数量众多的影视基地等;中国更多是看重海外的发行渠道以及成熟的电影制作经验。美国STX娱乐公司今年与华谊兄弟开展合作,其COO托姆·麦格拉斯在电影节论坛上的发言很具代表性,“华谊选择与STX合作是看重我们的国际发行经验,他们希望这些影片能针对国际市场;STX则希望影片能在全球2000到2500块屏幕放映,相信中国制作的电影将会在未来吸引更多的全球观众。”

然而,中外合拍在带给双方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因为语言文化、政策法体、财务运作、产业模式等差异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诸多问题。本届电影节上,中外业内人士提出多种解决之道。

不同的行业运作机制,是中外影人合作掣时之一。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杰森·高柏表示,“中国企业和好莱坞企业对于电影制作和业务发展有不同的观念,这为双方的沟通带来困难。目前大家正在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要学会妥协。”改变已经出现,中国影人对年初进入中国的“完片担保”机制态度的转变成为一个标志。在6月16日举办的“完片担保”主题推介会上,美国电影金融公司(简称FFI)中国区CEO叶禾卿表示,张艺谋的《长城》以及袁和平的《卧虎藏龙2》都已与FFI签订了“完片担保”服务,“当你需要融资的时候,我们商量制定的标准化预算能让投资人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需要5600万而不是6500万,为什么需要拍摄60天而不是65天。在国外,剧组有做这类前期计划的习惯,但在中国,我们愿意跟剧组一起培养这套体系,从头开始。”

如何提高中外观众对合拍影片的共同接受度是需要解决的另一個难题。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提出合拍片在全球市场冷热不均的现实。“有的合拍片在中国大陆市场好,但在国外票房惨淡;也有些合拍片反其道而行之,在海外票房成绩出色,而国内则观者寥寥,比如2006年上映的《面纱》。” 要想打通中外观众的审美和思维,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在同一部电影中各取所需,苗晓天的对策是“带着选题去国外,双方主创一起完成剧本”。

狮鼠影业总裁邱杰表示:“电影拍出来到底是给哪些观众看?是给全球的观众还是只给中国的观众看?制作方一定要做很好的权衡。现在很多海外公司来找我,说这个项目要寻求合拍。看完他们的剧本,我经常说的就是,你这个故事完全是西方人的故事,在中国没有市场,为什么不找一个与中国和你们自身文化都天然相关的故事呢?”

面对差异,合作精神是解决问题的通用法则。这在合作双方签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自洛杉矶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的斯蒂芬·沙夫认为,中外合作双方在从谈判到签约过程当中应该逐步建立起信任。“因为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同,通常对一个草案的反馈会用上几周或更长时间,大家要有耐心走完整个过程,不要轻言退出。既然大家都有合作的意愿,遇到问题时只有保持友好协商的态度,才能最终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合作方案。”

中外合拍领域呈现新变化

随着被关注热度的增加,中外合拍领域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苗晓天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过去很少联系和交流的国家的制片人和业内人士,比如阿根廷、巴西、希腊等等,都表现出和中国合作强烈的愿望。“我感觉到中国和境外合作的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相信今年会有更多的项目。”

除了合作对象的增加,以中外合拍为杠杆带动的中外合作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今年与狮门影业达成战略合作的电广传媒影业总经理荣阳表示,此次与狮门影业的合作中,除了影片层面,双方还会开展共同投资电影的游戏衍生产品的开发,并寻求在主题公园等方面合作的机会。荣阳还表示,“我们这次合作其实是对美国学习和增进了解的过程。从以后的发展来讲,我们还有收购国外公司的愿望。”

在“中外合拍片上海新出发”论坛上,新西兰电影委员会总裁戴夫·纪璞森交流了合拍片在票房之外带来的更大经济效益。“去年中国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新西兰拍摄,节目播出之后,新西兰的中国游客剧增,带来的旅游业增长甚至超过《指环王》。”来自夏威夷的岛屿电影集团创始人里卡多·加林德斯也表达了对中外合拍项目的热情:“除了夏威夷的自然风光,我们还有很多很好的激励政策,例如,税收优惠政策等,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电影人能来夏威夷取景,为当地带入更多的投资。”

此外,国外电影人也关注到中国电影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并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华美银行的班尼特·庞泽尔说:“中国电影的变化实在太快了,今年是我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第四年。第一年来的时候大家在谈影院的增长及票房;去年来的时候,大家开始谈互联网、流媒体的播放;到了今年,变成谈线上的营销。我看到互联网对于整个中国电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这对国外电影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国外业内人士对中外合拍、合作对中国电影带来的积极意义表示乐观,斯蒂芬·沙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有了巨大的增长,在接下来的5年仍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随着中国审查制度逐渐放松,中国人国际视野越来越广阔,这都会将中国造就成内容的巨大市场。”SSL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斯凯勒·摩尔说:“我相信在未来,中国影业公司的市值会越来越高,能拍出好莱坞水准的英语大片,也可能买美国的大影业公司来做全球发行。我相信到那时,世界将会完全不同。”

猜你喜欢

合拍片
“合拍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香港电视剧的创新之路
论香港电影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基本诉求与主要形态
浅谈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的本土化移植之路
后CEPA下警匪合拍片类型策略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合拍片中“自我”与“他者”的文化反思
中美合拍片中的“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