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思齐研究文献综述
2015-05-30王欢欢
王欢欢
强思齐所集纂的《道德真经玄德纂疏》一直以来都未受到学界的关注,以致董恩林在《唐代老学: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国之道》中这样认为:“到了唐末,强思齐和杜光庭重新树起了重玄学大旗,但强思齐只是重复成玄英、李荣和唐玄宗等人的重玄学思想,没有提出自己任何创见,仅抽象地指出:重玄至道,大矣哉!”但是何建明先生《道家思想的历史转折》中却将其列为唐代后期振兴和推展道家重玄思辨的主要代表。
关于强思齐的生平事迹,在现有的史书中都没有见到蛛丝马迹。现在只能从与其同时代的晚唐五代时期道士杜光庭为他《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写的序中获得一些信息。从中可以得知,强思齐,字默,越地(今浙江一带)濛阳人。在京金仙观讲道德经,居葛仙中宫。在当时很有名望。曾给唐僖宗祝寿,深受僖宗的恩宠,并得僖宗赐紫。前蜀高祖神武皇帝王建为他赐号玄德大师。自此之后强思齐的影响更大。由此可见,强思齐在晚唐时是非常受帝王恩宠的高道。
该序中还讲述了现存的《道德真经玄德纂疏》成书过程,是强思齐以自己平时所讲的《道》《德》二经为底稿,选取诸家注疏“之善者”,以唐玄宗的注疏为宗,编纂而成,共二十卷。
李大华、李刚、何建明先生《隋唐道家与道教》中认为杜光庭作此序时强思齐已仙逝多年。杜光庭作此序是前蜀王衍乾德二年,即公元902年,此时杜光庭71岁。从这篇序中不能看出强思齊请杜光庭作序之意,加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全文中也并没有引述当时在社会各个阶级影响颇大的杜光庭的文章,可见强思齐所生活的年代应该早于杜光庭。从而得出结论:强思齐讲论《道德经》大约是在公元9世纪后期,其所编《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则相对稍晚,即公元9世纪末或10世纪初期。
日本东北大学的中岛隆藏《从现存唐代〈道德经〉诸注看唐代老学思想的演变》中认为强思齐的《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出现的时期和陆希声《道德真经传》差不多,并指出在强思齐之前的唐玄宗和王真都没有重视成玄英和李荣的注本,而强思齐虽然表现重视玄宗的注,实质上他更重视成玄英的注释。中岛隆藏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强思齐是为了宣扬成玄英和李荣的佛道合璧理论,再次确认基于佛教空思想的道教治身治国论对于现实政治确实有用。
从以上的研究中不难看出,《道德真经玄德纂疏》是强思齐在多年研究、讲解《道德经》基础上的精心疏解。正如中岛隆藏所云,他选择了玄宗和王真都没有重视的成玄英和李荣的注,本身就表明了其思考的独特性,虽然中岛先生的结论只是其一家之言,但是这开启了我们对强思齐思想研究的新思路。
目前的研究中只有何建明先生对强思齐的思想有着较深的研究。在其《道家思想的历史转折》一书及在李大华、李刚、何建明三人的《隋唐道家与道教》中,有着目前对强思齐思想唯一集中的分析。其中指出了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的两大思想特色:尊道弘老,重显重玄;引古证今,援史论道。详细分析了强思齐的“大道虚玄,贷形生物”的道体论、“崇本息末,无为而无不为”的法道观以及其“多闻博学,不如体真”的得道观,论述了强思齐对道德、本迹、动寂、权实等经典问题的讨论和建树。
“大道虚玄,贷形生物”的道体论,从《道德真经玄德纂疏》中梳理出了强思齐的两个观点:重玄至道,体寂名微;至德幽玄,大道贷形。从中体现了强思齐继承了成玄英等重玄学家“双遣”的方法和“道体德用”的观点。
“崇本息末,无为而无不为”的法道观:通过法道忘功,崇本息末;寂而常动,动不乖寂;用道匡时,须资权实三个方面重点研究了强思齐对本末、动寂和权实的讨论。
“多闻博学,不如体真”的得道观:通过虚心息智,照而不由心;知足舍贪,守一内修论述强思齐对修道的重视。最后指明强思齐“去刚取柔”与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形成鲜明的对照,说明强思齐的人生修道哲学与儒家的截然不同。这在儒释道交融的唐代思潮中无疑表现出了鲜明的道家色彩,说明在晚唐那个儒家正在复兴的时代,强思齐仍保持着道教本色,着力维护道教形象,积极推展道教,尤其是唐初成玄英等人所大力倡导的道教重玄学。
综上可看出,目前有关强思齐的研究可以说还非常缺失,其生平,其《道德真经玄德纂疏》的版本研究,其在选择、加工此六注疏时的取舍,如何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其真伪辨别,其中表达的宇宙观、道体论、人生观、修道观等都需要后人进行大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大华,李 刚,何建明.隋唐道家与道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何建明.道家思想的历史转折[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中岛隆藏.从现存唐代道德经诸注看唐代老学思想的演变[J].宗教学研究,1992(Z1).
[4]李大华.道教“重玄”哲学论[J].哲学研究,1994(09).
[5]尹志华.读《老子》注疏札记[J].中国道教,2008(05).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