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救亡的时代强音

2015-05-30戴美政

中国广播 2015年12期
关键词:西南联大

戴美政

【摘  要】抗战期间,昆明电台和西南联大携手,开办了英语、法语、日语、马来西亚语4种外语和粤语、厦门语、台湾语(闽南话)等汉语方言节目,且几乎全由联大师生主持播讲。联大毕业生、研究生担任了代理传音科长、征集组长、外语组长等要职;联大几十位专家学者也成为电台时论演讲节目的主讲者。他们以抗日救亡为主题,以激昂的爱国精神,在西南边陲不断发出抗战的呐喊。

【关键词】昆明电台   西南联大   抗战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E

在抗战最艰苦年代开播的昆明广播电台,担负着国际宣传重任和为中美空军对日作战导航等重要军事任务。出于抗战宣传的时代需要,昆明广播电台与战时最著名的高校西南联大形成了非常特殊的关系。西南联大以其思想、学术、人才的特别优势,全力支持该台抗战广播,先后在该台担任特约专员、编辑员、播音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西南联大师生达133人次。联大各院系主要领导及数十位专家学者几乎都应邀到该台作抗战演讲。联大毕业生还担任了负责编播业务的代理传音科长、征集组长、外语组长等要职,显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图1:昆明广播电台普坪村发射台全景(摄于1940年8月后)

图2:昆明广播电台普坪村发射机房内景原貌(摄于1940年后)

联大师生为编播主力

1938年9月,昆明广播电台筹备之初,西南联大与该台就电机系学生到电台实习或就职等事宜有了正式联系。1939年7月,该台筹备处致函联大招聘毕业生,经面试,该台录取了贾士吉、陈希尧、林为干等4人参与筹建工作。当年8月,贾、陈、林三人先后到职,陈、林不久辞职,贾士吉一直在该台增音室工作,最后综理该室技术,直至抗战胜利。1940年5月该台试播后,周崇经、  胡永春、陆志新(女)、刘植荃(女)等联大理工毕业生经面试获准到该台服务。接着,又有齐植梁、何文蛟、 雷琼芳、张允林等联大学生被录取。战时昆明敌机侵袭频繁,供电设备故障频出,播出经常中断。高素质的联大理工毕业生长期在增音室、机房等要害部门值班,在敌机轰炸、供电障碍的紧急时刻也坚持职守。

1940年7月,昆明广播电台经面试,首先接纳联大政治系学生高葆光负责英语编播,同时,又录取联大物理系何克淑、法律系贺祖斌为征集组编辑。1940年7月、9月,该台两次在报纸上登出招考启事,公开招考国语报告员(播音员)、征集员(编辑)。经严格的口试笔试,两批共录取播音员、征集员19人,最终有11人到该台报到。其中有联大的陆智常、温瑜、王勉、齐潞生、吴纳孙、 王乃樑、丁则良,还有江西葆灵中学的李淑蓉(女),后来也考上联大。接着,又有郑韵琴(女)、孙蕙君(女)、王逊等联大学生经考核到该台就职。他们在中央电台调来的资深播音员吴祥祜、刘俊英等指教下,很快进入角色,承担起重要的编播工作。

由于要兼顾学业,进入该台的这些学生往往时间不长就得请假辞职,空缺岗位急待补充。这样,从1941年到1946年,便有一批又一批的联大毕业生或在校生经过考核,相继进入该台担任编辑、播音和其他工作。大批西南联大学生进入昆明广播电台后,全力支撑起抗战宣传。据该台人事档案统计,1940年至1945年间,经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以下简称“中广处”)批准在传音科任专职和兼职的人员(不包括临时约请的演讲人员)共186人次,其中联大师生有133人次,详情如下表:

表1:1940~1945年昆明广播电台先后在职的联大师生统计表

年 份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合计

传音科人次 23 27 29 27 34 46 186

传音科联大师生 12 14 14 17 18 23 98

其他部门联大学生 6 5 7 7 5 5 35

全台联大师生(人次) 18 19 21 24 23 28 133

由该表结合昆明电台人事档案分析,战时昆明电台编播人员中,联大师生平均占半数以上且逐年增多,而且在播送组中占多数。如:1942年在该台发音室值班播报新闻的5人中,齐潞生、陶维大、李宗蕖、虞佩曹均为联大学生,另一位播音员李淑蓉任职期间也考上了联大。

随着抗战宣传的急迫需要,联大毕业生、研究生还担任了代理传音科长、征集组长、外语组长等要职,从而负起重要职责。1943年12月,昆明电台第二任传音科长辞职后,编播工作无人负责,该台便起用到台工作近三年的联大学生王勉负责传音科。王勉1940年联大社会系毕业,联大期间编辑过《中央日报》(昆明版)敌情副刊,1940年11月以优良成绩考进该台。他先后任干事、征集组代理组长,1943年12月经中广处批准为代理传音科长。该科长差事难当,但王勉却干得出色,以致1945年他辞职后一时竟找不到合适人选接替。1943年5月被任命为外语组长的沈自敏,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在该台任职期间,沈自敏考取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历史学部研究生,一面攻读,一面兼顾外语广播,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辞职。1946年3月起任征集组长的倪仲昌,为联大政治系毕业生。

图3:1940年9月昆明广播电台招聘编播人员,

联大王勉的报名表

对外广播中的联大师生

抗战期间昆明广播电台先后开播的外语节目中,西南联大师生主持或参与的外语节目有英语、法语、日语、马来西亚语4种,而汉语方言节目中的粤语、厦门语、台湾语(闽南话),则几乎全由联大师生主持播讲。

1940年10月1日开播的英语节目,最早由联大政治系学生高葆光编播,以后聘请英语教育家、云南省立英语专科学校校长水天同播讲。1941年,英语节目奉中广处令于12月19日起停播,改为转播国际台英语节目。1944年3月,英语节目恢复,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联大外文系教员王佐良,每周撰写英文时评一篇在英语节目中播出。

法语节目与英语节目同时开播,先后聘用多位谙熟法语者编播,其中以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陈定民和吴达元、中法大学生物系教授夏康农播讲时间为长。1942年1月22日,滇越铁路线区开远车站司令办公室致函昆明电台,称该“铁路法籍路员欲收贵台法语广播”,请该台函告播出时间、呼号、波长等。日军占领越南后,滇越铁路中断,中国境内昆明至河口一段便由中方接管,成立滇越铁路线区司令部专门办理军事运输,他们对战时广播消息自然十分重视。

日语节目开播于1942年10月,主播者为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刘兼善,联大政治系学生刘祚昌协助编播。1944年10月暂时停播。1945年初恢复播出时,联大生物系助教简焯波,带领哲学心理学系二年级学生金安涛、机械系一年级新生宁世铨,应聘承担了日语节目的收听、编译、播音任务。他们认真尽职,电台也“当称满意”。但师生三人后因课业紧张而辞职,英语节目后由中宣部对敌宣传委员会派员播讲。

1940年8月1日开播的粤语节目,起初由该台工务员黄石煖之夫人暂播,胡艺超继播。1942年5月胡离职后,该台聘任联大法律系学生佟德馨播音。1942年12月,在香港的日军电台(JPH)增加对重庆的短波广播,昆明电台奉令“每日增加粤语报告一次,每周至少六次,藉以抵抗香港敌台‘JPH之虚伪宣传”。这样,自1943年2月10日起,该台每周的粤语播音增加为6次,仍由佟德馨播音,担负厦门语、台湾语播音的联大学生黄曾赐协助编选广播稿。1945年3月佟德馨辞职,后由罗葆贞、邹萍继任,该节目一直办到抗战胜利后。

1942年10月开播的马来语节目,由联大化学系二年级学生黄克峰担任编播工作。起初每周播音3次,1943年2月因对日广播战需要增加到每周6次,于是增聘联大经济系学生陈犀峰为播音员。1944年4月,两人因抗日需要征调为译员,再由联大社会系二年级学生黄宗英继任。1945年1月,黄宗英考入译员训练班,便推荐同班同学李和清继任其职,他们均是福建籍华侨青年,怀抗日救国之志受聘该台。李和清继任马来语编播后,1945年8月辞职。1946年3月,马来语奉命停播。

台湾语(即闽南话,当时档案均记为台湾语)节目,1942年10月1日开播,联大学生黄曾赐播讲,每周3次播音。1943年3月,中广处函令昆明广播电台说:“查台岛被敌割据已久,对岛的同胞之争取利用广播宣传实有必要”。便由台湾省党部派员参加播音,但该员黄某人对播音之事视同儿戏,几次迟到使节目中断。该台只好请准台湾语节目全部由黄曾赐负责播报,持续到1944年3月停播。

1940年10月开播的厦门语节目,先后由联大教育系学生郑韵琴、生物系学生黄曾赐、土木工程系学生许四福播音,抗战胜利后停播。

联大专家抗战演讲振奋人心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新的形势的巨大影响,促使中国广播宣传发生重大变化,抗战救国成为主要广播内容,而广播《名人演讲》《学术讲座》等节目,就是传播这些内容的有效载体。昆明广播电台举办抗战广播演讲节目具有独特优势。抗战期间,昆明成为继重庆之后大西南又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名人荟萃,学者云集,为名人演讲这类节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人才基础,其中,西南联大学者顺理成章地成为该台广播演讲主角。

从1940年8月开播到1945年抗战胜利,昆明广播电台历次改订的播音节目表,都将学术讲座、名人演讲等节目作为重点设置,一般安排在晚间18时至20时的黄金时间,每日播出一至两次,每次约20分钟。

图4:昆明广播电台特约专员蔡维藩教授,

约摄于抗战胜利后(照片由蔡家琪提供)

1941年4月,为保证此类节目长期正常播出,经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推荐,该台正式聘请西南联大教授、西洋史专家蔡维藩担任电台特约专员,负责专题节目各类稿件的编撰审核等事宜。蔡维藩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硕士,联大期间曾任师院史地学系主任。1941年5月1日,蔡维藩到昆明电台就职,一直兼职到抗战胜利后。蔡维藩到职后,即组织了几乎全部由联大教授组成的时论委员会,定期开会商讨时论、学术讲座等节目的选题确定、作者联系等事宜。据该台档案资料和战时报刊不完全统计,自1940年7月起到抗战胜利,先后应邀到该台演讲的西南联大专家有蒋梦麟、查良钊、曾昭抡、黄钰生、陶葆楷、陈岱孙、马约翰、冯友兰、费孝通,等等。

联大领导是抗战广播演讲的率先垂范者,1940年8月1日昆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之日,西南联合大学常委、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应邀到该台做开播演讲。以后,蒋梦麟还到该台作过纪念五四演讲、战时公债劝募演讲、动员知识青年从军抗战演讲等。1941年5月4日晚7时半,为纪念“五四运动”22周年,联大校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到该台作《今日青年教育的一个问题》的演讲,其日记清楚记述此事。

除单项专题演讲外,昆明电台还经常举办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时间较长的系列讲座,如1942年10月举办为期三个月的文哲、科学、国际关系讲座,请罗常培、曾昭抡、王赣愚分别主持。1943年2月,设文哲、国际政治、科学、国际经济讲座,请罗常培、王赣愚、陈省身、伍启元等联大教授分别主持。其中,3月3日第一次讲座请闻一多讲播。

抗战胜利前后开播的讲座类节目《空中学校》,则由电化教育专家,联大陈友松教授倡议和指导,内容涉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史、各科知识、社会生活等,不仅听众喜爱,竟连远在重庆负责监听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传音科也赞许有嘉。

昆明广播电台以联大教授为主体的演讲节目,以抗日救亡为主题,充满了激昂的爱国精神。1940年8月23日,《云南日报》刊出曾昭抡三天前的广播稿《抗战以来中国工业的进展》,全文约2850字,篇末注明“二十日在广播电台讲演”。该文用抗战爆发三年以来中国工业内迁,大后方钢铁、煤炭、水泥、燃料、军火,以及轻工业、手工业获得发展的客观事实,说明了战时工业对于抗战、建设和促使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励民众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工作,争取抗战胜利。他说:“可是敌人只能毁灭我们的物质,不能破坏我们的精神,沿海各处的工业完结了,大后方的工业却又已经树立起来,这一点也很可以表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国民魂。”这样的广播演讲颇具感染力和号召性,今天读来也为之振奋。联大生物系教授沈同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回国后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营养指导员。1940年,沈同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和清华大学联合组织的活动中,到湘北前线及贵州等地调查部队健康状况,搜集了一万余名士兵的营养记录。返回昆明后, 沈同在昆明广播电台作了《军队的营养问题》的演讲,提出为前方将士提供简便营养食品,以坚持长期抗战等重要问题。联大体育教授、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多次应邀到该台演讲,其主题多以体育与国防、青年运动有关。

联大学者的抗战广播演讲不仅“很受听众的重视与欢迎”,而且也受到官方重视。1940年9月12日,中广处指令昆明电台“希将每周邀请名人演讲之讲稿源源寄处,以便送载《广播周报》,”同时也可供其他各电台选播。这样,西南联大的思想与学术便得到更广泛的转播。笔者查到的联大专家广播稿,有蔡维藩的《战争与和平》、杨业治的《西洋文艺的历史层次和相互关系》、戴世光的《从生活程度说到穷人翻身》、贺麟的《西洋近代人生哲学的趋势》、冯友兰的《关于真善美》、雷海宗的《举世闻名的阿拉伯民族》、冯至的《中国的新诗》、陈友松的《新教育哲学的检讨》,等等,有数十篇之多。

抗战胜利前后,由蔡维藩主编,昆明广播电台将学术广播稿结集出版,题为《和平之路——昆明广播电台学术讲座文集》,1946年发行。该书共25章,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局势与国际政治等许多重大问题,包括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宪章等内容。这是1949年前,滇版图书中唯一论述世界政治问题的著作,发行后反响甚佳。

1942年1月,西南联大经济系学生陈忠经面试合格进入该台担任国语播音。陈忠经,江苏仪征人,1916年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就读,1938年,陈忠经随北大迁到长沙临时大学时,办理休学一年,进入湖南战地服务团服务。后即到陕西凤翔,得胡宗南赏识,任三青团西安市分团书记。此间加入中共,成为潜伏胡宗南身边的中共特工之一。1941年陈忠经回到西南联大复学。1942年4月21日,昆明广播电台呈报中广处正式任用陈忠经为播音员,称陈“学识优良,工作勤谨,颇属称职。”4月29日,中广处批准正式任用他为播音员。1942年7月,陈忠经从联大经济系毕业,即辞去电台职务。以后,陈忠经仍潜伏在胡宗南身边。他与熊向晖、申健被称为中共隐蔽战线“后三杰”。1947年,三人均被胡宗南送往美国深造,陈忠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49年6月回国。曾任对外文化联络局代局长,对外文委副主任、秘书长,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在昆明广播电台为抗战播音,却是鲜为人知的一段特殊经历。

1944年1月进入昆明广播电台外语组任播音员之职的周文砚(女),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外语系学习,也是中共地下人员。1944年1月,该台请准中广处任用周文砚,称“周君系西南联大外文系三年级学生,学行兼优……发音清晰正确,语调纯熟,颇为合格。”

联大团体与文艺广播

抗战期间,昆明抗战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与此相适应,昆明广播电台举办的文艺节目主要有戏曲、歌咏、国乐、西乐四大类,除介绍抗战文艺、播出唱片、报道演出消息外,还举办周末特别节目,请平剧、滇剧名角和票友演播节目,请音乐家和歌咏团体演播音乐会。每周六的“特别节目”最受听众欢迎。主要约请外来文艺团体和文艺界人士演播。

图5:1940年8月31日,联大歌咏团在昆明广播电台演出抗战歌曲女声合影,原存西南联大博物馆

西南联大文艺团体是该台邀请演播的主要团队,主要有联大歌咏团、联大工学院蓝鹰歌咏队、联大师范学院回声歌咏队、联大师院附属学校等。1940年7月试播期间,联大歌咏团就两次应邀到该台播出抗战歌曲。1940年8月31日,为给抗日将士募集寒衣,该歌咏团再次到昆明电台演播,演出曲目有《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抗敌歌》《太行山上》等,其中《黄河大合唱》是首次在云南演出。联大师院教育系音乐教员刘振汉还被聘为昆明电台特约音乐指导,负责该台歌咏团及演播等事务。

抗战时期,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话剧在昆明长演不衰,除公演外,许多戏剧团体均到昆明广播电台演播,其中联大戏剧团体演播不少。1940年12月至1941年4月,联大戏剧研究社多次在该台演播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两次演播《夜光杯》等剧目。1939年2月,联大话剧团公演了陈铨的话剧《祖国》,观众好评不断。1940年10月,该团到昆明电台演播了这出话剧,以后又接连演播了《雾重庆》《锁着的箱子》《怒海余生》《人约黄昏》《未婚夫妻》等话剧,使联大文艺抗战的声名远播海内外。

昆明电台旧址保存完好

昆明广播电台的抗战广播史实丰富,意义重要,限于篇幅只能从略。末了要说,历经70余年风雨,昆明广播电台旧址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即包括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的潘家湾发音室(办公室)和正申请列为文物的普坪村发射台两处旧址,两者均为国内绝少数完整保存至今的抗战广播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潘家湾发音室主楼为两层楼房,约1250平方米,现由云南音像出版社使用,2009年被列为“昆明广播电台旧址陈列馆”,2013年10月被列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普坪村发射台旧址现存广播发射机房(约2000平方米)和广播发电机房(约120平方米),以及发射机冷却水池、防空掩体等。两处旧址基本维持原貌,现有关保护利用措施正落实中。

(作者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猜你喜欢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游云南·我心中的西南联大”征文比赛公告
爱国主义视阈下的西南联大精神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西南联大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西南联大:从西南一隅走向世界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