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毛笔和宣纸创作的西班牙小伙儿

2015-05-30秦雨晨

大学生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央美院胡同北京

秦雨晨

北京的老外多到也要按照圈子划分,有“五道口老外”, “三里屯老外”什么的,我最近刚认识的Angel就是个“胡同老外”。Angel Peris?Cuesta是个1993年出生的西班牙小伙儿,是个年轻的艺术家。他的中文名字叫做“安河”,近似于名字的发音。一年前,他来到中国,在中央美院壁画专业进行学习,这也是他第一次独自到异国生活,他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四处游荡,爱吃云南菜,喜欢画佛像。我第一次在胡同里遇到安河,他戴着一顶草帽,穿着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草编鞋,地中海人的栗色卷发和有点儿羞涩的蓝色眼睛都让人过目不忘。

安河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十分着迷,他用宣纸和墨汁进行创作,将在中国生活期间的所见所悟与自己原本的风格相结合,用颇具东方韵味的方式呈现出来。最近,他还在一个胡同里的艺术空间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了几幅在中国期间创作的尺幅不小的作品。作品的形式也很有趣:用毛笔画在宣纸上,用竹子把画儿挂在墙上。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多种技法的交叠,而那些看似秩序井然、规则对称的图形实际并非遵循严谨规划的产物,它们更类似一种蕴含“无为”精神的即兴新尝试。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有说。安河并不愿赋予自己的作品过多意义,素面相对或许是解读这些作品最好的解读方式。

安河告诉我,这些作品和他之前在西班牙时候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不是写实的油画,更像是水墨工笔,他的作品经常出现些对称又有点儿可爱的佛头、植物图腾什么的。我和安河聊了聊他在北京的生活,以及他那些看着颇有点儿道家无为的韵味的作品。

Q:一年之前,怎么就决定来中国了?

A:我的家乡瓦伦西亚,是一座西班牙的小城,我在那里长大,连大学都在那里读。我一直想离开家乡出去看看,刚好有个机会可以去中央美院交流一年,我觉得壁画专业的课程看起来能学到不少东西,于是就来了,也算是各种机缘巧合吧。

Q: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在中央美院的生活是怎样的?

A:要说起在学校里的日常生活,那还是挺自在的。我很喜欢呆在学校的工作室里画画、创作,不同的美术材料和题材都很让我兴奋。中央美院是个很有趣的地方,尽管我中文不大好,学校的课程大部分也不是用英文教授,中国的同学也不怎么会说英文,这让我和大家的交流有些困难。不过老师们总是友好而耐心,我还是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很新鲜的。我喜欢观察中国同学们在工作室里的创作,光看看,不用交谈,也能学到东西。对于艺术学习来说,很多时候都是你身处某种文化之中的经历大于你真正去研究的课程。

Q:北京这城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都爱去什么地儿玩?

A:在北京这一年的经历和生活还是让我觉得有非常大的收获,不过说实话,我并不觉得北京是最适合我的城市,尽管我一直计划想要在中国多呆些年,因为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总是给我灵感,但是在北京生活了这些日子,渐渐觉得反正这儿不太适合我,至少现在不合适。很多地方的节奏都太快了,躁动、喧嚣……我不太容易跟上这儿的生活步调。也有可能是我中文不太好,没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和人。我在北京反而认识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其实北京的文化活动相当丰富,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自己能玩儿开的圈子。我的朋友们在胡同里开艺术空间、工作室,玩乐队演出,看展览什么的,有趣的事情很多。

Q:你曾提到经常在鼓楼的胡同蹓跶。胡同里什么那么吸引你?

A:热爱胡同这件事是非常自然的,胡同让我想起家乡的那些小镇。这种市井气息浓郁的小巷生活情境是北京快速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另一面,让人非常舒服的一面。我虽不久居,却经常和朋友呆在这儿,也曾短暂地居住在胡同里,那段记忆非常美好。胡同其实已经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场所了。

Q:跟家乡比起来,在北京生活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A:不同太多了,其实哪儿都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可能是饮食吧,西班牙也有自己的饮食文化,虽然我也爱吃中餐,但是还是会想念家乡的食物。所以我经常去北京那些专门卖外国食材的市场买菜自己做饭。我喜欢自己下厨,不过在这边市场买到的所谓进口食材经常和我预期的完全不同,所以做菜就成了一场实验,也挺逗的。就是这些小事儿让我时常感到惊喜,对这个国家的一切充满好奇。你永远无法预期你将会遇到什么。

Q:我们聊聊你的作品,说说你最近举办的个展吧。展览的作品是什么主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和表达么?

A:这个月,我在睦野空间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展出了一系列名为“Flluletes”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大概是“小叶子”的意思。展览的空间在胡同里,我之前也说过,很喜欢胡同里的老房子,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更有生活的味道。这个展览我策划了半个多月,最后的结果挺满意的,开幕式也去了非常多的朋友,还请了几个朋友的乐队进行进行演出,也得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

为了达到一种整体的和谐感,我是用竹子把画挂起来的,在北京可不容易找到竹子,我也是向隔壁胡同做竹子自行车的美国哥们借的。这组作品如你所见,是些像图腾一样对称并簇在一起的植物图形。我的作品所呈现出的事物并非源于真实生活,而是根据完全的独立的自我想像创作而成,你从之中永远都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我的情绪、状态。这组作品中,我没有明确的意图去表达任何想法,也不存在任何缜密的计划和逻辑,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罢了。我认为即使我有意在创作中去阐释什么,每个观者作为不同的个体仍然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互动,独特的感知和理解。

Q:就像你说的,此次展出的这组作品风格与你之前画的那些油画相比差异不小,融合了许多东方艺术的元素。这一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是否用到一些特别的技法?

A:从前我会画一些大尺幅的油画,这组作品是来中国之后的新尝试。从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汲取的灵感拓展了我的思路。我热爱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中国画,寺庙中的佛像,历朝历代的山水画卷,以及在央美学习时所见的中国同学精妙绝伦的工笔花卉作品,庄严又美妙,都是我灵感的重要来源,这组叫做“叶子”的作品也由此而来。这组作品中,我用了一些传统的材料和我自制的油水混合的新颜料,宣纸也是本系列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简言之,在中国,我不断地尝试新的技法和材料,让我的创作有了更多新的可能。

Q:中国的经历和生活是如何影响你的创作的?

A:说实话,起初我并没有想到中国会给我的创作带来这么深的影响。中国生活这一年,给了我很多灵感与启发,我也开始在作品中使用前所未有的新技法,自然地使用墨汁,毛笔和宣纸进行创作。国画的技法及其工具令我感到兴奋,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非常有趣,它们使我发现了创作中诸多全新的可能,令人沉醉。我一直在研究对称的几何构图,我认为它们独具美感,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完美的体现。我试图让与中国有关的灵感自然地融入到我的作品中,不破坏原本的风格。

Q:生活和创作方面,对未来有什么计划么?

A:今年夏天我就从央美毕业了,先要回西班牙待一阵子。但是我已经想好了,还会再回中国来,也许去另一个城市,可能去南方,人人都跟我说南方有多美,风景、文化和天气,可能更接近于我读到的中国。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中央美院胡同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北京,北京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时代墨章
胡同凶案
中央美院展现“传统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