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讯云,一云多端

2015-05-30杨旭东

中国广播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广播应急

杨旭东

互联网是一个连接器,它把人和人连接起来,把人和物连接起来,也把物和物连接起来。它能够把信息和后台整体业务打通,形成整体的网络,帮助我们的业务进行进化。

实际上,腾讯从1998年开始,经过16年的时间,从一个简单的CS模型打造出了整体的超大规模计算设施的基础,我们从中设计出一个海量数据运算的方法论,在其上呈现出腾讯各种各样的产品。这个强大的后台就是腾讯云。

以腾讯云为核心,腾讯打造了一云多端的业务模型,前端连接了我们的QQ、微信平台以及各类移动App的应用等。这样的业务模型能够把我们的智能设备使用数据、网络舆情信息等全部汇集到腾讯云平台上,进行整体分析,从而开展“互联网+”方面的业务。

下面,分享一下五个场景,来谈一下在国家应急广播发展中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

第一个场景是为应急广播打通紧急公益信息的推送通道。目前,QQ月活跃用户数有8亿,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亿。通过庞大的用户拥有量,我们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应急广播提供一个很好的信息传播渠道。在腾讯云平台的支撑下,我们可以做毫秒级推送,帮助应急信息触摸到不同的移动终端。

第二个场景是利用腾讯大数据平台实现人群分布和人流量的监控。例如,通过QQ和微信的使用情况,可以得出上海外滩的人流量热力图,从而为拥挤事件的预警提供一个参考。再例如,四川芦山地震后,利用QQ和微信数据得出的一个热力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当时有多少人处于灾区,需要救援。

第三个场景是将腾讯的舆情分析能力应用在应急领域。现在,大家都喜欢发微博,喜欢拍照发朋友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可能根据舆情的情况了解到灾难的发生。

第四个场景是QQ物联网在应急方面的应用。现在我们的智慧终端越来越多,比如说智慧手环、人体监测设备、温度湿度探测器等,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比如大楼里发生火灾,可以通过楼内部署的智能终端了解里面的温度、热度以及目前的情况,让我们的外围人员实时了解楼里的灾害情况。

第五个场景是人脸识别。大家知道,腾讯从做社交媒体开始,跟头像、照片就是分不开的。现在腾讯后台拥有相当量级的黄种人人脸识别库,这个识别库的社交媒体人脸识别率能达到99.5%,身份证人脸识别率能达到99.9%。这么高的识别率可以协助打拐、寻亲等,我们可以将打拐平台对接腾讯人脸识别库,通过照片比对找到丢失的孩子。

除了刚刚提到的五个场景之外,腾讯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够为突发事件中、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信息传递提供技术保障。

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下,腾讯愿意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用户优势,助力应急广播实现“互联网+”的业务升级和创新。

(本文编辑:刘浩三)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广播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人脸识别 等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基于类独立核稀疏表示的鲁棒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