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并非洪水猛兽
2015-05-30
近日,一则“广州现超级细菌,引发感染可能致死”的消息让广州市民心惊。原来,10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刊登了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姚振江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广州地铁系统检出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RSA并非新生事物
姚振江发布的论文称,研究人员在广州地铁的7条线路(1、2、3、4、5、8号线和APM)使用棉试纸法采集了320个样本,它们主要来自地铁内的自动售票机、上下扶梯、座椅、吊环、竖杆等位置。经检测,研究人员发现其中60.31%的取样点含有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中8个含有“超级细菌”,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2.5%。
超级细菌就在身边的消息,引发民众广泛关注。姚振江指出,所谓超级细菌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的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很强大的耐药性,MRSA就是其中的一类。它并非指对人的杀伤力提升,也不会导致新的疾病产生,但是会使疾病治愈的难度提高。主要依靠预防和开发新的药物进行治疗。
而本次在地铁上发现的MRSA,独立生存能力并不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有感染风险,但感染率其实并不高。“一般而言,人群中携带超级细菌的比例为1%~5%,携带并不代表就一定会被感染,感染并不代表会致命,是有药可救的。”姚振江表示。
避免滥用抗生素
如何避免在公共场合接触这些细菌,降低危险性呢?专家表示,因为细菌最主要是接触性传播,洗手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姚振江再三强调,自己的调研并非为了引发恐慌,而是从传染病防控的角度来看,地铁可能是超级细菌和其他耐药菌的传染源之一,应该进行更严格的感染控制和监控措施,比如加强消毒,乘客也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感染“超级细菌”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大家没必要如此恐慌,建议小孩、老人、体质较差者应少到人多密闭的公共空间,去了之后一定记得饭前洗手。而且,身上的伤口更容易因暴露而接触感染“超级细菌”,建议这类人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
生病时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应遵从医生指导;已经在服用抗生素的病人,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定科学治疗。值得重视的是,滥用抗生素和抗生素用量、疗程不足都会产生耐药情况。(据南方日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