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标法构建“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015-05-30郭洪波刘艳晶
郭洪波 刘艳晶
摘 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各职业院校不断推进,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综合指标法构建了一个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价指标的确定、指标权重及计算方法两方面加以论述,为考查教师队伍现状和培育引导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一体化教师”提供了量化测量尺度。
关键词: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综合指标法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1.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教学水平评价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指标间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同一层次指标尽可能界限分明,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
(2)公正性原则。确保被选择的指标具有可比性,符合可比性条件要求的指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权威机构、遵循严格程序和评选标准确定的人和事物。
(3)可操作原则。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繁简适中,计算方法简单可行,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2.指标构成
教学评价指标设计及指标权重分配是教学评价结论公正与否的关键。本文中所建立的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由“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设计”等五个指标构成。二级指标由岗位工作能力、专业文献应用、教案准备等9项指标构成。三级指标包括操作能力、岗位安全管理、专业论文写作等19项指标。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结果他人可以按照同样的程序复核。
3.指标的选择依据和评价要点
(1)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培养一体化教师的首要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建立于教师的现场工作经历和操作体验,包含大量的非语言和图形信息,专业技术能力是保证一体化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发挥的物质保证。
(2)专业理论知识。鉴于长期以来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理论、轻技能的不平衡发展和教育科研基础的不足,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以对专业文獻信息的查阅、分析加工能力为主。
(3)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改革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创设工作情境以及编写新案例,发挥导引作用,科学安排多种教学项目的先后衔接与循环递进。
(4)课堂控制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反映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执行力与应变力。时间控制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教学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力技能操作的示范与指导能力,是之前全部准备与设计工作的展示、现场组织与上演。
(5)沟通与评价能力。沟通与评价能力是针对一体化教师的特殊能力要求,其中人际沟通能力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评价能力成为一体化教师在开放课堂中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新特征。
二、指标权重及计算方法
1. 指标权重
(1)三级指标体系权重的分配。在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专业技术能力的权重是20%;专业理论知识是10%;一体化教学设计是30%;课堂掌控能力是30%;沟通与评价能力是10%。
(2)各级评价指标要素说明。其中包括了:①操作能力;② 岗位安全管理;③专业论文写作;④教学目标分析;⑤ 教学活动安排。
2.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本体系最终的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结果均以百分制分数形式给出。①三级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 100 × ∑(各三级评价指标参数×系数) / MAX(∑(各三级评价指标参数×系数))。公式中的变量注释:三级评价指标参数指该指标的评价等级,系数指参加统计的评分表数量。②一/二级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100 × ∑(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 MAX(∑ (各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计算公式:教学水平的一级评价指标得分= 100 ×∑ 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 / MAX(∑ 各二级评价指标得分)。③综合得分的计算。计算公式:受评教师的最终综合得分=100 × ∑(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 / MAX( ∑ (三级评价指标得分×权重))评分方法。
(2)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量化赋分测评。指标的评价等级,共分五级:A,B,C,D,E;依次对应含义为优秀,良好,合格,改进合格,不合格;依次对应记分5,4,3, 2,1。
(3)综合指数形成的意义。0~2.5分:没有成为一体化教师;2.5~3.0分: 一体化教师初级水平;3.0~3.5分:一体化教师中级水平;3.5~4.0分:一体化教师高级水平;4.0~4.5分:校级一体化专家级教师;4.5~5.0分:省级一体化专家级教师。
(作者单位:大庆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