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5-05-30祝素敏
祝素敏
摘 要:从数学教材内容的构成上来看,其主要是以单元的形式结构来进行编排,从而呈现给受众的。数学教材之所以要以单元形式出现,主要是为了将具有内在联系和共同主题的数学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并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原则,从而对教材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编排,这样可以便于教师进行讲解。因此,本文以当前小学数学为研究点,就其单元模块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研究
1.单元模块式数学的教学策略
(1)掌握数学教学本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的专业知识是由学科本身的知识内容同利用该学科进行实践后所得的知识内容相融合产生的。其中,学科知识是教授知识的教师其自身的专业能力的保障,实践知识则是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与反思得到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模块化教学时,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水平,如此才能保证该单元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单元模块式教学中还指出,教师不仅要全面地掌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还需要综合地考虑其知识构成,针对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知识的构成特点,进行整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保证本单元的每堂课之间都能够形成一定的联系。对此,数学教师不但要全面地研究和分析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任务、目标、节与节之间存在的联系,还需要根据掌握的这些情况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综合利用每堂课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课堂充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合、动态、系统性强的综合性新型教育体系。
(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合理定位学习点。课堂教学可以为师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和互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全面地展示出自己以往的知识积累情况、学习水平、个性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自身因素,教师则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就必须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找出学生的学习规律、习惯和特点,从而预估出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来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从中找出本堂课的教学起点。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这里所讲的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不能只靠几次谈话或者是从对作业的批改中了解,而是需要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与个性特征进行全面的观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设计出学生的学习起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本单元与课时的教学任务,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单元模块式教学设计
(1)模塊化。该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单元模块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先关注某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然后就该体系下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类化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一单元内部知识的衔接和递进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新课程教学标准将人教版的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了四个体系,即数和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和几何、综合与实践。其中,每一个体系都具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并且相对独立。因此,教师在对其中的一个体系进行课程教学编排时,应该按照起始课—后续新授课—练习课—反思性复习课的流程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空间的拓展和创新,采用灵活的思维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最大化地发挥出教学效益,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好的体验和学习知识的环境,进而明白知识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实践能力。
(2)综合性。该模式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将各类型的教学要素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用整体性和联系性的观念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从模块化教学的本质来看,其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较强,所以,采用此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单元内部链条更好地连接起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加系统性的知识。同时,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次展开单元具体内容间的递进关系,使单元模块设计的类型更加多样化,体现出较强的数学逻辑性,从而使设计出的单元组织形式更加立体,具有交叉感,呈现网络状。
总而言之,本文是以当前单元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为起点,以调整教学策略为终点进行研究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转变当前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整体的单元设计的思维模式,从而发现单元形式教学重点内容,设计出适应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 华.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 “模块”的意义及其教学要求[J].人民教育,2005(Z3).
[2]康永邦.构建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块的基本思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6(08).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