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路径分析
2015-05-30王德彬
王德彬
摘 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是国家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要认真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从瞄准重点、站稳立场、服务国家和民族利益,发挥优势、用好平台、多出高质量思想产品,深化交流、加强合作、打造职业化智库团队,创新管理、健全机制、提升智库社会影响力这几方面着手,强化自身建设,切实起到决策智囊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这是中央最高领导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的最为明确的指示,而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必然是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瞄准重点、站稳立场、服务国家和民族利益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明确要求高校智库开展研究要聚焦国家急需,力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及外交与国际问题等八大关键领域和环节取得重大突破,这就指明高校智库开展研究所瞄准的重点是立足国内问题研究为主,同时积极参与世界热点问题的研究。
就国内而言,应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展务实研究,为政府决策部门适时提供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对策、途径和思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研判大势、资政启民、服务社会、助力发展改革的作用。
就国际而言,重在适时跟进对国际热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客观、公正、理性地向世界阐明我国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为国家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提供充分的依据,进而提升我国外交形象和话语权。
站稳立场是正确解决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独立性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开展研究离不开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绝不是刻意和国家或政府的立场观点对着干,唱对台戏,靠单纯的标新立异或情绪化的批评态度来刻意展示自身的独立性。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为了迎合国家和政府的决策需要,光做决策后的弥补性论证研究。
正确的做法应是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必须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实事求是,以专业、客观、理性和独立的方式开展研究,以对国家、社会、公民乃至全民族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研究,积极为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智,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参考,这才是真正站稳立场,也是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职能所在,更是筹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初衷。
二、发挥优势、用好平台、多出高质量思想产品
当前,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决策依据的信息量要求极大,涵盖方方面面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是单个学科或者某个学者的知识能力所能解决的,需要多学科跨界合作研究才能解决,通过共同参与和协同创新来开展论证研究,以此满足党政企业部门科学决策的需要。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设置齐全,且吸纳了各方面高端的学科专业人才,恰好可以克服单个学者和单个学科知识结构的缺陷,能提供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一切要素和资源,开展学科专业跨界合作研究,推动协同创新,确保多出高质量的创新思想成果。
中国很多大学在国内、国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它们一直都处在中国教育的顶端,长期占据着国内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它们是可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依托的一个平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如果利用好这个平台,就会畅通自身为党政企业部门服务的渠道,使这一平台成为自身与其加强合作的重要载体,提升自身研究成果被党政和企业部门作为决策依据的概率,也促使自身通过这种间接影响决策走向的方式,逐渐提高社会影响力,最终使自身成为党政企事业部门“信得过、离不开、用得上”的“影子内阁”。
同时,高校还为高校智库提供了一个与国外知名智库开展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与世界其他高校和社会机构的频繁交流,不断扩大自身在全球智库届的社会影响力。
三、深化交流、加强合作、打造职业化智库团队
中国高校智库多年来一直受高校自身职能的制约和影响,重视理论论证研究,轻视成果的应用转化,主要原因是高校智库和各类部门缺乏交流。一是和党政企业等社会实践职能部门联系不紧密,缺乏深度交流,导致高校智库对实践职能部门的实践需求不了解,所以,提供的思想產品与实践部门的要求不匹配,促使党政企业部门有时候对高校智库提供的理论论证依据缺乏必要的信任,不利于双方的合作。二是高校智库同行内部缺乏交流。高校智库虽分布全国各地,但研究和关注的领域却有很多共同点,当然,各自研究论证领域也都有侧重点,彼此之间因竞争或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往往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上缺乏交流,资源和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不能做到互通有无,缺乏必要的协作和整合,研究论证成果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三是高校与国外高校智库之间的交流不充分,中国高校国际化水平普遍较低,自身研究工作较为封闭,严重制约了国内外高校智库人才的往来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要多加强与党政企业部门之间的纵向联系,加强与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更要注重与国内外各类智库之间的横向联系。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加强与党政企业单位及国内外各类智库之间的合作,不仅能促进自身理论论证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且也能提升自身研究论证成果被具体实践部门作为决策理论依据的概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开展理论研究不纯粹是为了理论创新和搭建新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给实践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解决实践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现实难题。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作为理论研究的主体和党政企业部门作为实践的主体,二者虽分工不同,需求也不同,但却有较强的互补性,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助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双向同步深入开展。另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只有通过与国外智库的合作,才能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在具体问题上赢得一定的国际话语权,这种合作也是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现实需要。因为“建立全球一流智库,拓展国际影响力是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目标,为达成此目标,高校智库建设必须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打造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对话平台,坚持进行开放性研究,积极主动谋求与国际知名高校智库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和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智库研究团队,是提升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水平的必经之路。目前,中国高校智库专业研究论证工作重合度高,研究团队存在较多机械组合现象,专业细分不够,智库人员管理较为封闭,流動不充分,缺少必要同质优化整合过程。因此,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必须以专业整合为切入点,不断提升高校智库包容性为突破口,强调研究团队专业分工,促进高校智库人员因专业研究的需要在系统内外的适时流动,形成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研究人员正常流动的旋转门机制,通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进出机制,逐渐提升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创新管理、健全机制、提升智库社会影响力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调查、论证和研究工作,这是政治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不可动摇。但在此前提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可以通过创新人事、财务及科研管理等途径来推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人事上要大胆放权。人才是高校智库的核心和灵魂,没有人智库发展无从谈起,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研究人员都是事业单位编制,进出都不容易,人事管理缺乏活力,容易形成惰性,导致研究人员缺乏竞争意识,直接制约高校智库健康可持续发展;财务上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要继续加大支持高校智库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二要积极鼓励高校智库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和培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生存理念,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市场服务争取社会资金智库研究工作的支持;科研上要逐渐摆脱为政府决策作阐述性解释工作的被动地位,要针对实践中可能或正在面临的问题多做些前瞻性的专题调研和立项论证,以专业、客观、理性和独立的方式开展理论研究,掌握一定的科研立项自主权。
健全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康运行的保障制度,主要涉及研究课题的立项和结项机制,研究成果交流、发布和评价的机制和参与决策的制度化建设等。首先,立项要宽领域,结项要严要求。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要在站稳国家立场和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围绕国内外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前瞻性立项研究;结项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科学化,要打破单一的结项评估机制,结项评估除了注重对理论研究论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进行测评外,更要结合实践部门对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成效来决定是否能结项。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智库研究论证成果的交流、发布和评价机制。为激励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积极参与各类智库之间的竞争,建议建立全国统一数字系统平台,一方面供各类智库相互交流、发布和评价(除了涉及国家机密类的研究报告),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对智库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平台和机制,打破原来由圈内少数几个人来评定研究报告并给出具体等级的科研评价体制,改由各类智库专家广泛参与评定等级。最后,使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参与党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决策成为工作的新常态,并形成一种制度化的机制,使高校智库建设更具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当下,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在全球同行中话语权小,国际影响力有限,主要原因是中国高校智库成立时间晚,研究起步低,这和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直接制约着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为改变这种现状,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要学会利用后发优势,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在走出去和国际同行广泛开展合作交流的同时,还要在重大国际和国内问题上潜心开展论证研究工作,逐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学术观点和话语体系,要以站位高远、研究独到、预判精准的智库角色逐渐赢得世界同行的认可和尊重,不断扩大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