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至善”引发的对道德教育的探讨
2015-05-30罗佳玉
罗佳玉
摘 要:当今,中国道德问题层出不穷,道德状况令人堪忧,引发人们对道德教育的探讨。“至善”,作为《大学》三纲领之一,是古代伦理政治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最高的道德目标和道德境界,在人们心中留存几百年。对“至善”解读有助于加深对当今道德教育的思考,笔者据此提出关于道德角色教育和道德分层教育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至善;道德角色教育;道德分层教育
1.解读“至善”
“至善”出自《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常被作为三纲领之一。 《大学》中有一段话是公认的对“至善” 的解释: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其大意为:做国君的, 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本段从物各有当止之处,到人有当止之处,再论述到圣人当止之处,最后强调所有当止之处,都应是“至善”。何为当止之处,物、事、人所处的位置。而对于人,又可理解为角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色,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角色,在家庭中有家庭的角色,在职业中有职业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将不同的角色要求都做到最好,那便是“至善”了。
2.道德角色教育
将属于人的每个角色都做到最好,“至善”所传达出的理念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也是十分适用的。在当今社会,道德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底线不断被突破。角色意识淡漠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谓角色淡漠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所处角色应该履行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越来越不重视,甚至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摒弃。
家庭角色意识淡漠造成了家庭道德的崩溃,这就导致了现在家庭问题的不断增多和日益严重,也因此使许多成长中的孩子因为家庭的不良影响而产生错误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职业角色意识淡漠使得职业道德面临很大的危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们不爱岗敬业,缺少对职业的认同感,因此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更有甚者,造成职业犯罪。
因此,进行道德角色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幫助每个人明确并认同自己不同的角色,使之清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并真正这样去做,社会才会有秩序,人们才会生活得更加幸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合力完成的。首先,要使人们明白各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家庭的耳濡目染,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力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其次,要有一定的监督力,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以方便及时改过。最后,需要一定的规章、条例和法律的实施保障,道德缺失严重极有可能导致犯罪,强制的惩罚力对此会起作用。
3.道德分层教育
人皆有善性与恶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至善”这一最高的道德目标,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存在事实性的差异,在尊重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道德分层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
道德分层教育主要是指道德教育目标的分层,将“至善”作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将未触及犯罪的道德底线作为最低底线,在最高与最低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层次,是属于不同的人的不同的道德教育目标。而且,目标的内容也具有变化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道德教育目标分层可以在道德角色教育中应用。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按照分层理念可以将这种要求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以方便具有差异性的人们去选择和实现。目标的真正发挥作用还是要靠行动,除上面提到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之外,个人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明确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之后,内因就变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我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把它变成一种潜意识的本能,并要求进步。
4.结语
道德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追本溯源,探索古人对此的解决之法,再结合当今实际加以变通,笔者认为这是可行的。道德角色教育强调人们对于自己所属角色的归属感,而道德分层教育则为人们划分不同的目标层次以方便实现,二者强调意识与实践的结合。这是笔者由“至善”再针对现实情况而提出的对道德教育的一些想法,希望对解决当今道德问题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王国轩译注.中庸大学[M].上海:中华书局,2006.
[2]陈美容.朱熹《大学》思想研究——从解释学的角度出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