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的文化地理划分及西域历史探究溯源
2015-05-30张鹰
摘 要:我们研究中亚、西域和中国西北部在文化历史属性方面的关联时,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横亘在东西方古代文明之间极为浩瀚的亚洲腹地高原、广袤的北亚草原及距离两大洋最远的塔克拉玛干荒漠,这些文化地理坐标在隔绝东西贯通的同时,也深藏着海量的历史文化信息等待后人的研究发现。
关键词:中亚;西域;我国西北地区;文化地理;历史属性
参与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项目批准号:07BA11
项目名称:《我国西北部古代艺术的文化多样性研究—亚欧内陆与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
一、中亚、西域和我国西北地区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亚地区主要指处于整个欧亚大陆心脏腹地的中部地区:包括新疆,阿富汗、塔吉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哈萨克地区。这个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古代文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产生出面貌依稀、倾向明确的新地缘文化。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几个璀璨耀目的古代文明中间地域,不同文化来源从不同方向对这个地区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一般来说,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泛称西域。但汉代的西域疆土是指天山南北、葱岭以东的广大区域,《汉书·西域传》所指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也就是汉代所置西域都护府辖领范围。
而唐朝的西域范围则一再突破,专指安西、北庭都护府以远,唐王朝设立羁縻府州的广大地区。包括中亚河中地区:源于吉尔吉斯的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的阿姆河及泽拉夫尚河中间地带(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西南部分),阿姆河以南的西亚、南亚地区。唐朝所立河中府是在唐显庆三年(658年)平复阿史那·贺鲁之乱,米国置南谧州后设置,并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从此,西突厥碎叶城成为唐安西都护府。
相对于汉朝西域的狭义范围,传统意义上的广义西域范围在包含上文所指地区以外,还包括中亚细亚、印度、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直至人们不了解的更远的西方世界。
二、我国西北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疆域
我国西北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疆域,其文化地理属性根植于浩瀚的中华历史文明长河中。地理上划分西北地区是以大兴安岭为界,纵向以西与长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横向以北的广袤地区,包含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1875年为平定阿古柏之乱收复新疆,针对朝廷大员对新疆重要性的错误认识,李鸿章就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
左宗棠奋笔疾书上呈清廷,指出新疆对国家安危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而“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而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新疆“东扞长城,北蔽蒙古,南连卫藏,西倚葱岭,居神州大陆之脊,势若高屋之建瓴。得之则足以屏卫中国,巩我籓篱;不得则晋陇蒙古之地均失其险,一举足而中原为之动摇”,及为“亚欧二洲交通之枢轴”[]的重要战略地位,自不待言。
三、史籍中记载我国古人对西域的探究之路
早在先秦时期的我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和《山海经》就是记载有关中亚地区地理情况的最早著作。我国古代对西域的探究之路,溯源久远,缘由各自。推敲细析后,西行缘故不外有四:奉诏出使,伐叛平乱,贸易交好,取经求法。事由各自不同,但对西域未知神秘的探寻解惑之旅及其路途遥见、沿线风物,外交民俗,地理万象、军事谍察、资源矿产的详细记录使得每一次远行意义卓越而载入史册。
1、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史记》
2、西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拜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囚禁,北湖(今贝加尔湖)牧羊十九载,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得回中原。《汉书·苏武传》
3、汉昭帝时,傅介子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杀楼兰王,立质子为王,改楼兰为鄯善。《汉书·傅介子传》
4、汉元帝时,公元49年副校尉陈汤奉西域都护甘延寿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奔袭三千里杀北匈奴郅支单于。《汉书·陈汤传》
5、汉和帝永元9年(公元97年),甘英受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从龟兹经条支(今天伊拉克境内)到安息(波斯帕提亚),再到安息西陲直抵西海(今天波斯湾)。虽未能到达大秦,但一路详实记录给后人研究西域各国历史留下宝贵史籍。
6、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公元250年),白马寺由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主持受戒的第一汉人沙门朱士行(法号八戒)为求《大品经》,自雍州经流沙到于阗国。公元260年编辑抄写《大品般若经》梵文90章共计60多万字,由弟子弗如檀送回洛阳。
7、公元339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高僧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西行,遍历东西北中天竺最后到达师文国(今天的斯里兰卡),沿途所见写成《佛国记》。
8、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九年间,尚书左丞裴矩4次来往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大力招徕胡商。将尽力搜集的西域各国重要关隘、山川地貌各民族部落分布、人口军事、民俗风物等资料,包括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尽数绘撰成《西域图记》。裴矩招安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共谋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后隋炀帝亲征吐谷浑,又派薛世雄进军伊吾,在汉代戍边旧城东建造新伊吾城。经过裴矩的苦心经营,大大巩固了隋与高昌的联系。
9、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出玉门关开始了著名的西游求法之路,至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期间,玄奘佛学才智闻名天竺,所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西域各国乃至古代印度的重要文献。
10、公元671年,唐代高僧义净与弟子慧行从广州搭乘波斯海船南行二十天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后经末罗瑜(后改隶室利佛逝)、羯荼等国,唐咸亨四年(673年)二月到达东印耽摩梨底国,向另一唐僧大乘灯学习梵语。游历三十余国,留学那烂陀寺十一载,最后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余万颂。证圣元年(695年),他才偕贞固、道宏离开室利佛逝,归抵洛阳,受到盛大欢迎。
11、唐末五代后,由于唐武宗及后周世宗的禁佛运动使佛教极大衰微。宋太祖为重振佛法,于乾德四年(966)派遣行勤携大宋皇帝给大食国书信赴吐蕃、印度等地,广求诸国的佛法旧传及佛典。行勤取道克什米尔再转西南方向,遍游中亚后到达左兰那罗国(当时锡斯坦地区的伽色尼王朝)。回国时邀请多位高僧,带回大量佛律典籍,直接帮助了此后的宋太祖重新刊印《大藏经》。
12、公元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奉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率军征服新疆,并分封给次子察哈台,建立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哈台汗国。14世纪初期,察哈台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今天的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
13、明朝建立后,西域地区仍然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1514-1678年),直到清朝初年才被漠西蒙古所灭。
四、结语
正是因为中亚地区特殊的群山高原地貌,使得东西方任何一个古代文明都不能独占同化而覆盖此地。交通的不便,环境的艰难闭塞反而成就了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存,最终形成中亚地区多民族文化类型的丰富样式。我们研究中亚、西域和中国西北部在文化历史属性方面的关联时,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横亘在东西方古代文明之间极为浩瀚的亚洲腹地高原、广袤的北亚草原及距离两大洋最远的塔克拉玛干荒漠,这些文化地理坐标在隔绝东西贯通的同时,也深藏着海量的历史文化信息等待后人的研究发现。
而我国西北部文化属性则牢牢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纵横于典籍,从千古到八荒去梳理古代中国对西北疆域的探究、屯田、征伐、戍守的漫长史实,无一不是再次言之凿凿的昭告天下:中华文明对自己的西北国土几千年的主动建设管理历史,是容不得居心叵测的诽谤和遗臭万年的分裂的!
参考文献:
[1]钟银梅.历史时期西北开发之纵向考察[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徐强.论历史时期民族地理研究的学科属性[J].贵州民族研究,2008,(05).
作者简介:
张鹰,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及美术考古研究。